公(1)在至和中,嘗以武康之節,來治於相(2),乃作「晝錦」之堂於後圃。既又刻詩於石,以遺(3)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譽為可薄(4),蓋(5)不以昔人所誇者為榮,而以為戒。於此見公之視富貴為何如,而其志豈易量(6)哉?故能出入將相,勤勞王家,而夷險一節(7)。至於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也。
注釋:
1)公:指魏國公。
2)相:相州。
3)遺:贈送。
4)可薄:可恥。
5)蓋:發語詞,不翻譯。
6)量:衡量。
7)夷險一節:不論平安艱險氣節始終如一。
譯文:
魏國公在至和年間,曾經以武康節度使的身份來治理過相州,便在官府的後園建造了一座「晝錦堂」。後來又在石碑上刻詩,贈送給相州百姓。詩中認為,那種以計較恩仇為快事,以沽名釣譽而自豪的行為是可恥的。詩中不把前人所誇耀的東西當作光榮,卻以此為鑒戒。從中可見魏國公是怎樣來看待富貴的,而他的志向難道能輕易地衡量嗎?因此他能夠出將入相,辛勤勞苦地為皇家辦事,而不論平安艱險氣節始終如一。至於面臨重大事件,決定重大問題,都能衣帶齊整,執笏端正,不動聲色,把天下國家置放得如泰山般的安穩,真可稱得上是國家的重臣啊。他的豐功偉績,因此而被銘刻在鼎彝之上,流傳於弦歌之中,這是國家的光榮,而不是一鄉一里的光榮啊。
1. 請判斷以下陳述。
魏國公對富貴的看法是:
把前人所誇耀的東西當作光榮;
把所誇耀的東西引以為戒。
甲. 正確。
乙. 錯誤。
丙. 部分正確。
丁. 無從判斷。
2. 當魏國公面對重大事件時,會有甚麼表現?
甲. 其言以快恩仇。
乙. 垂紳正笏,不動聲色。
丙. 不知所措。
丁. 無從判斷。
3. 請判斷下列陳述:
魏國公的豐功盛烈︰
不是國家的光榮;
是一鄉一里的光榮。
甲. 正確。
乙. 錯誤。
丙. 部分正確。
丁. 無從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