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對一直贊成恢復肉刑: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社會活動範圍大大擴展,安土重遷的觀念已不像以往濃厚。因此流刑的懲處力減弱。先王於是用加役流取代,又未足懲也,之後又有刺配,未足以待,故又有遠近之別,蓋先王教化明,習俗成,所以肉刑是可以實行的。加上愚頑之民對於折杖法不過是累十天後康復,則已忘記了痛楚,無愧恥之心。
王安石則認為:
實行肉刑無害處,但必須認真斟酌。如禁軍逃走未曾對軍隊的結構造成影響,又並非處於征戰時期,則可以刖足代替處斬。
編刺刪定官曾布的《肉刑議》裡說:
宋代的刑罰,輕者過輕,重者過重,而肉刑的復行,如剕刑(斷足)﹑宮刑(閹割男子生殖器、破壞女子生殖機能)﹑劓刑(割去受刑人的鼻子),代替死刑之輕者,作為中間缺少的連接。這樣許多死刑犯就可以因此而獲生。
呂公弼反對復行肉刑:
認為肉刑已廢止一千多年,一旦恢復,民心一駭而動,不利於社會安定。而且雖然古代有肉刑之法,在堯舜的遠古時期亦沒有實行。
樞密院事呂公著認為:
只因前代禮教未備而刑獄繁,不能恢復肉刑的。
雖然最高統治者宋神宗本人也極力主張實行肉刑,肉刑最終也未能在宋代恢復,因為「以此法久廢難以猝行」。自漢代廢肉刑以來,至宋代已一千多年,社會的發展難以再倒回去。所以這場有關肉刑的討論並未有結果。
---------------------------------------------------------------------------------------
太祖建隆二年閏三月,從揚州回師開封時,僧道們紛紛出迎,唯獨輝文等僧與婦人酣飲傳舍,太祖大怒,命令開封府集眾杖殺輝文。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九月,入內高品江守恩因建制市青苗﹑私役軍士﹑擅董丁夫及苔及苔捶役夫致死,下詔杖殺。
棄市:貪污受賄
如:太祖乾德三年十月,太子中舍王沼因權知西縣時受賄賂枉法殺人而被棄市。
開寶八年六月,宋州觀察判官崔約﹑錄事參軍馬休等因受賄不法而被棄市。
磔刑:如:建隆三年八月,負責蔡河務綱官王訓等在所運送的軍糧內摻進糠土雜屑,為人所告,太祖便下詔令開封府逮捕王訓等「磔刑市」。
族刑:謀反﹑大逆
如:太祖乾德四年九月,虎捷指揮使孫進﹑龍衛指揮使吳環等二十七人結黨叛亂,均判死刑刑,並「夷進族」,即族刑。
腰斬:不見於宋代正式法典
如:太平興國五年,溫州犯劉翁因養貓鬼咒詛殺人而被腰斬
--------------------------------------------------------------------------------------
從刑是甚麼?
從刑是主刑(折杖法及死刑)外的附加刑罰,可以與主刑同時運用或單獨運用,在宋朝期間廣泛運用於重罪犯。
一.配隸刑
→ 分刺面配(刺配)及不刺面配(加役流)
→ 集刺、杖、流于一身,指在犯人臉上刺字/符號,外加杖脊後流配充軍
二. 編管
→ 將犯人強制遣送遠地,编入當地户籍,並將其置於監管狀態下,約束其行動
三. 羈管
→ 類似編管,但等級較輕
四. 居住﹑安置
→ 運用卞責降官員
→ 居住刑輕於安置,安置輕於編管,這些都是不同等級的處罰而已
五. 移鄉
→ 將犯人強制遞徙別州鄉居住
六. 令眾
→ 公開犯人的罪狀,把犯人拿去遊街示罪
七. 鎖閉
→ 將犯人置於固定的場所,使其失去自由,通常施行於宗室成員
八. 沒官為奴
→ 重大罪犯的家屬常沒為官府奴婢,終身服役
九. 籍沒財產
→ 將犯人家資財產充公
十. 度為僧尼﹑女冠
→ 剃為僧尼﹑女冠,允許祖父母及守孝的親戚婦人與所生兒女,側近處相見,不得經宿,每月不得超
過一次
十一. 舉人永不得應舉
→ 讀書的士子被剝奪應舉的資格
十二. 僧道還俗
→ 強制僧人﹑道士落為凡人
--------------------------------------------------------------------------------------
請勿使用翻譯網幫我翻譯啊!!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