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 范仲淹 ~~超急!!!20點>>>

2009-04-09 5:05 am
《蘇幕遮》 范仲淹

要以下資料!! thx!

1.作品主旨
2.作品音樂美
3.作品形式美(eg.對偶,誇張,比喻,用典,雙關,設問,反問,疊字...etc)
(最好每條找到2個以上)

Thx!!!!!!!!!

回答 (2)

2009-04-14 9:28 pm
✔ 最佳答案
范仲淹《蘇幕遮》原文: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作品主旨:
這首詞主要抒發詞人思鄉羈旅之情纏繞不止,使人黯然銷魂。從詞義來說,詞人遠遊他鄉,游宦官場,在濃麗蕭瑟的情景中,必然內心有所感觸,通過詞來表達內心強烈的思鄉之情,景必然有所渲染,從而使詞人更憂更愁。
作品音樂美:
蘇幕遮詞句有造型和音樂美之稱。如「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句,結構、停頓章法嚴謹,空間佈局節奏鮮明。又因為舞台上的曲詞有賴於聽覺的鑑賞,所以造型美還包括聲韻格律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句式、節奏、平仄、四聲、押韻、襯字的講究等方面,也體現了造型之美。
蘇幕遮詞句意境美。 「碧雲」二句化用范仲淹《蘇幕遮》詞中的詠秋名句,易「葉」為「花」,選取了幾樣帶有季節特徵的景物:藍天、白雲、滿地的黃花、南飛的大雁、如丹的楓葉。它們在淒緊的西風中融為一體,呈現出秋景蕭瑟、令人黯然的境界。客觀景物帶上了濃重的主觀色彩。楓葉經霜而紅,作為自然現象,本無所謂悲喜,可在充滿離愁的鶯鶯看來,便只覺得楓葉的紅色都是由離人的眼淚染成。這不但表明了鶯鶯內心深處的離愁別恨,而且生動地渲染了特定的環境氛圍。 「染」和「醉」二字,耐人尋味,不明寫「紅」,卻將「紅」藏於「醉」中;不說別淚漣漣,而用「染」字使其形象化,創造出一種詩的意境。
作品形式美:
作者在本詞運用了頂真修辭手法;例如:「碧雲天」、「黃葉地」是變體頂真,「連波」、「波上」是標準頂真,而「波」代為「水」,亦收到了形象化的效果和寫出了水的生動的態勢。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這兩句使用了層層深入的修辭手法。「芳草」化用了《楚辭》「王孫遊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句,意思是說王孫遠遊不歸,只見家鄉的芳草豐茂地生長,因此「芳草」指故鄉。以草的纏綿,喻情思不斷。水天相接之處斜陽照著遠山,而不解思鄉之苦的芳草(暗指故鄉)卻更在斜陽以外的更遠方。以家鄉渺遠襯托出思鄉之情濃。此外這兩句還用了實虛結合的修辭手法。 「山映斜陽天接水」寫遠觀的實景,而「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是虛景,即想像之景,實虛結合,將讀者的情思引向更加渺遠的故鄉,使思鄉之情得以深化。
參考: 網上+自己意見
2009-04-12 8:37 am

answer as follow:
蘇幕遮 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語譯】

碧藍的天空一望無際,枯黃的落葉掉了滿地。



秋天的天空和水波連成一色,波上寒煙陣陣。



青山映照夕陽,天空連接秋水,芳草不懂人世間



離情,更生長到斜陽外。



黯淡的鄉愁和揮之不去的作客心情,困擾著遊子,



除非夜夜都有美好的回鄉夢境才能留人安睡。



月明時候,不要獨上高樓倚欄眺望,



美酒進入愁腸裏,都化成了思鄉的淚水。



【賞析】這闋詞乃作者於秋日裡抒發思鄉愁緒的作



品。前段多入麗語,後段純寫柔情,讀來清新而



雋永。上片描繪的是一幅色彩明麗的秋日黃昏圖,



芳草二句,景中含情,不明言怨別,而愁怨自見,



極其婉曲。下片直抒作者為羈旅愁思所困擾的情



形,纏綿悱惻,末兩句扣人心弦,實為佳作。


收錄日期: 2021-04-30 00:03: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408000051KK019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