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體裁:五言律詩(每句五字,共八句)
2)「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這句指出詩人是在青山之外旅途,在綠水之中行舟。
3)此詩寫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時看到的兩岸春景。先寫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蕩漾,小船輕疾。「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描摹長江下游潮漲江闊,波濤滾滾,詩人揚帆東下的壯觀,氣概豪邁。「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爲歷來傳誦的名句,描繪了晝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悅,由此而引動末句的鄉思,以歸雁傳書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春景和鄉思和諧交融。(因為雁會於冬天南下,所以「歸雁」,雁飛回北方,就是指冬天已過,春天的來臨。)
季節:春(潮漲)
天氣:春風和緩
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爲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够“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于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薑齋詩話》卷上)。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裏行船,老要轉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却依然波翻浪涌,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讀到第三聯,就知道作者是于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碧綠,遠望可見兩岸空闊。這顯然是一個晴明的、處處透露著春天氣息的夜晚,孤舟揚帆,緩行江上,不覺已到殘夜。這第三聯,就是表現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
4)「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首尾兩聯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爲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强調,幷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却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叙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于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是要經過洛陽的啊!讓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裏人。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5)直接抒情。作者於首句「客路青山下」就言明自己不在家鄉,令他感到自己是「客」,說明他思鄉的情懷。而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指出希望「歸雁」能代寄家書,思念得想寄信回鄉,說明了作者對故鄉的懷念。
2009-04-08 13:28:14 補充:
部分取材自此網,閣下可自行閱覽,也好更了解此詩
http://baike.baidu.com/view/287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