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皇帝是??

2009-04-07 4:42 am
介紹他.Thank y。U

回答 (3)

2009-04-07 5:10 am
✔ 最佳答案
宋朝的皇帝是??
A:宋朝皇帝如下~
宋太祖趙匡胤(927-976)960年稱帝,在位17年。 父趙弘殷,匡胤從小喜習武藝,960年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史稱北宋,統一全國後,建立新的軍事制度,加強中央集權。976年卒。廟號太祖。
宋太宗趙光義(939-997)976年即位,在位21年 趙光義是宋太祖的弟弟,即位後繼續太祖未完成的統一全國的事業,但在兩次與遼國的作戰時,均遭受慘重失敗。也開始了宋朝與外族作戰屢戰屢敗的歷史。
宋真宗趙恆(968-1022)997年即位,在位25年 真宗趙恆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學」,前期頗勤於政事。但在軍事上卻無所作為,不顧寇准等反對,與遼國議和,簽定「澶淵之盟」,每年向遼國進貢。另外,宋真宗時,發行「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宋仁宗趙禎(1010-1063)1022年即位,在位41年 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仁宗即位是才12歲,由皇太后垂簾聽政,1033年親政,仁宗「好近女色」,軍事,政治均無大作為,與西夏交戰戰敗,起用范仲淹變法也失敗,但是為人寬厚,可稱為仁君。死於1063年,廟號仁宗。
宋英宗趙曙(1032-1067) 1063年即位,在位4年 宋太宗曾孫,濮安懿王趙允讓第十三子,因仁宗無子,被立為皇太子,仁宗死後即位。英宗「有性氣,要作為」,提倡簡樸,只是在位時間過短,死於1067年,時年36歲,在位5年。
宋神宗趙頊(1048-1085)1067年即位,在位18年 英宗長子,1067年即位。1069年起用王安石變法,新法推行了十幾年,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對下,於神宗死後廢除。
宋哲宗趙煦(1076-1100)1085年即位,在位15年 哲宗趙煦,神宗第六子。即位時10歲,由祖母宣仁太后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將王安石的變法盡行廢除。哲宗死時25歲。
宋徽宗趙佶(1082-1135)1100年即位,在位25年,1125年傳位給欽宗 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死後,無子由哲宗弟趙佶繼位。任用奸相蔡京,吏治腐敗。在位期間,爆發了諸如宋江,方臘等農民起義。1125年金兵南下,宋徽宗傳位於其子趙恆(欽宗),自稱太上皇。1127年為金兵俘虜北去,死於五國城(1135)。 宋徽宗是一個敗國皇帝,但卻是一個藝術家和書法家。,他工畫花鳥,書法首創「瘦金體」。
宋欽宗趙桓(1100-1156)1125年即位,在位2年,1127年被金兵俘虜,1156年被殺,終年57歲 徽宗長子,宋欽宗即位後「聲技音樂,一無所好」,頗有振作之意。殺或貶蔡京,童貫等奸臣。任用李綱抗金。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被俘北上,1156年被殺,終年57歲。據說現在的黑龍江赫哲族,就是徽,欽二宗的後人。
宋高宗趙構(1107-1187年) (1127-1162)年在位,在位36年,高宗趙構,宋徽宗第九子。1127年即位於南京(今商丘),史稱南宋。1162年,讓位給太子,自稱太上皇。死於1187年,時年81歲。
宋孝宗(1127~1194年)(1162~1189)年在位,在位27年,孝宗趙伯宗,字永元。宋太祖七世孫,秀王的兒子。1162年即位,恢復岳飛的名譽,開始抗戰,但被打敗,與金國議和,史稱「隆興和議」。1194年死,時年68歲。
宋光宗(1147~1194年)(1189~1194)年在位,在位5年,光宗,孝宗第三子。即位時已40多歲。1194年退位,死於1200年,時年54歲。
宋寧宗趙擴(1168~1224年)1194年即位,在位30年,寧宗趙擴,光宗第二子。1208年,與金國簽定屈辱的「嘉定和議」。死於1224年,時年57歲。
宋理宗趙昀(1205~1264年)1224年即位,在位40年,理宗趙昀,宋太祖十世孫。寧宗無子,死後楊後力理宗為帝。確立了朱熹理學的統治地位,1234年,聯合蒙古滅金。昏庸無能,驕奢淫逸。在理宗之後,南宋政治日壞。死於1264年時年60歲。
宋度宗(1240~1274年)1264年即位,在位10年,度宗趙祺,理宗侄,父趙與芮。死於1274年,時年35歲。
宋恭帝(1271~1323年)(1274-1276)年在位,在位2年,恭帝趙顯,度宗嫡子。即位時才4歲,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強迫他到西藏出家,成為高僧。1323年,被賜死。時年53歲。
宋端宗(1269~1278年)1276年即位,在位2年,端宗,恭帝兄,度宗庶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後,兵敗逃亡,途中病死。時年10歲。
衛王(1272~1279年)1278年即位,在位1年,衛王趙昺,度宗第三子,兵敗後,被元兵逼迫,丞相陸秀夫負衛王投海自盡。時年8歲。
詳情請點選連結~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qqaz_wwsx/AAAAA.gif
宋朝君主列表
參考: @@
2009-04-12 4:38 am
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976年11月14日),中國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太祖,涿州(今河北)人。出身軍人家庭,趙弘殷次子。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周世宗柴榮死後,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鎮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征,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

趙匡胤稱帝後,先後攻滅後蜀、南漢和南唐等割據政權。

趙匡胤統治時期,吸取唐朝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導致滅亡的教訓,接受大臣趙普的建議,通過杯酒釋兵權削奪了武官的權力,從而重文輕武,加強中央集權。使宋朝沒有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問題,比起其他朝代來說宋朝的社會比較安定和公平,文學、哲學、美術、科技、教育等也比較發達。但重文輕武的結果也導致宋朝軍事力量不足,和外族戰爭多以敗仗收場。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清晨暴死,得年50歲。關於趙匡胤的死,《續湘山野錄》有「燭影斧聲」的說法。

據說他武藝高強,太祖長拳就是他傳下來的。

北宋除了他外,其他皇帝為其弟匡義(宋太宗)的後代,而南宋除宋高宗外,其他皇帝為太祖之後代。

子趙德芳的後代:宋孝宗、宋光宗、宋寧宗

子趙德昭的後代:宋理宗、宋度宗、宋恭帝、宋端宗、宋幼主
宋太宗---
宋太宗(939年-997年),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997年在位),在位22年,享年58歲。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宋太祖趙匡胤的胞弟。本名趙匡義,太祖登基後改稱趙光義,即位時又改名趙炅[1]。

宋太宗治政有為,不善武功。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師幽州,試圖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門外)展開激戰,宋軍大敗,宋太宗中箭,乘驢車逃走[2]。他兩度伐遼失敗,導致四川王小波、李順農民起義。
宋真宗趙恆---
宋真宗趙恆(968年-1022年),原名趙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個兒子,登基前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首都市長)。997年以太子繼位。宋真宗統治時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較強盛。

2009-04-11 20:39:35 補充:
宋仁宗---
宋仁宗趙禎(1010年-1063年),中國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於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1023年即帝位,時年13歲。1063年病死開封,享年54歲。在位四十一年。

在位時候宋朝面臨官僚膨脹的局面,冗官冗兵特多,而對外戰爭卻又屢戰屢敗,雖然西夏已向宋稱臣,但邊患危機始終未除。後來雖一度推行「慶曆新政」,但未克全功。其陵墓為永昭陵。諡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2009-04-11 20:40:03 補充:
宋英宗
宋英宗趙曙(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15日),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1067年在位。他是前任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從兄弟趙允讓的第十三子。即位後因尊生父還是仁宗為皇考的爭論,即濮議,和群臣、太后爭論十多月。後因體弱,疑為心腦血管疾病駕崩。英宗本人對於北宋中興抱有極大期望,相對其子神宗,政治手段也更為成熟。無奈壽短,使得北宋過早進入神宗朝,從而失掉了可能的中興計劃,為神宗朝王安石的變法提供了機會。

2009-04-11 20:40:11 補充:
宋英宗治平三年任命司馬光設局專修《資治通鑑》,經費由政府資助,更准借閱秘閣藏書,並自選助手(劉恕、范祖禹、劉攽、司馬康),並提供筆硯文具、撥款、水果、糕點等,讓司馬光無後顧之憂的從事史書撰述。於神宗元豐七年成書,神宗並親自為此書作序。

2009-04-11 20:40:32 補充:
宋神宗---
宋神宗趙頊(1048年-1085年),又名仲鍼,諡號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後,對北宋積貧積弱深感憂心,而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即位後命王安石推行變法,振興北宋王朝,是為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

2009-04-11 20:40:45 補充:
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均輸、青苗、農田水利、免役、市易、保甲、方田均稅、保馬等新法相繼出籠。新法幾乎涵蓋社會的各個方面,惟操之過急,利弊互見。北宋學者陸佃說:「造元豐間,積票塞上,蓋數千萬石,而四方常平之錢,不可勝計」,當時墾田面積大幅度增加,全國高達7億畝,城鎮商品經濟取得了空前發展。但是變法受到守舊派激烈的反對,朝中的司馬光、范鎮、趙瞻紛紛上書陳述對新法的不滿,司馬光與呂惠卿為了青苗法在皇帝面前爭辯,新法維持了將近二十年,直到司馬光盡罷新法為止。

2009-04-11 20:40:55 補充:
此一時期,面臨朝廷和後宮的雙重阻力,神宗受到的打擊可想而知,曹太后更是對神宗說:「王安石是在變亂天下呀!」,岐王趙顥也從旁勸說神宗應該遵從太后的懿旨,神宗心煩意亂,怒斥歧王說「那你來當皇帝好了」,岐王誠惶誠恐,失聲痛哭。

2009-04-11 20:41:03 補充:
時值夏惠宗在位,母黨梁氏專權,西夏國勢日非,圖一舉殲滅羌夏。在慶州(今甘肅慶陽)大破夏軍,佔領西夏二千里土地。不過後來在永樂城之戰中慘敗,滅夏之舉未能實現。事後,宋神宗在朝中當眾痛哭。他有抱負,勵精圖治,想滅西羌,惜壯志未酬,於元豐八年抱憾而歿,得年三十八歲。其子宋哲宗親政後,竭盡所能完成父親遺志。

王夫之《宋論》稱「宋政之亂,自神宗始」[1]。

2009-04-11 20:41:21 補充:
宋哲宗---
宋哲宗趙煦(1076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時立他為太子,元豐八年,神宗死,趙煦登基為皇帝,是為宋哲宗,改元「元祐」。在位15年,享年25歲。諡號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葬於今天河南鞏縣的永泰陵。

2009-04-11 20:41:31 補充:
哲宗登基時,只有10歲,由高太后執政。高太后執政後,任用保守派大官司馬光為宰相。司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時的「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全部廢止。宋哲宗對於司馬光與高太后的執政與壓制感到不滿。到了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親政。哲宗親政後表明紹述,追貶司馬光,並貶謫蘇軾、蘇轍等舊黨黨人于嶺南(今廣西一帶),接著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復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減輕農民負擔,使國勢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紹聖」,並停止與西夏談判,多次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元符三年(1100年)1月病逝于汴京(今河南開封)。

2009-04-11 20:41:38 補充:
哲宗是北宋較有作為的皇帝。但是由於在新黨與舊黨之間的黨爭不但沒有獲得解決,反而在宋哲宗當政期間激化,種下了北宋滅亡的遠因。

2009-04-11 20:41:56 補充:
宋徽宗---
宋徽宗趙佶(1082年10月-1135年6月11日[1]),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國宋朝第八位皇帝,也同時具有相當高的藝術造詣。他兄長宋哲宗無子,死後傳位於他,在位25年(1100年—1125年)。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書」,另外,他在書畫上署名簽字是一個類似拉長了的「天」字,據說象徵「天下一人」。

2009-04-11 20:42:13 補充:
宋欽宗---
宋欽宗趙桓(1100年——1156年或1161年),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127年在位)。諡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趙桓受父宋徽宗遜位後即位為皇帝,是為宋欽宗,改元靖康。即位後立刻貶蔡京、童貫等人,然後重用李綱抗金。但是他十分懦弱無能,優柔寡斷。後來聽從奸臣讒言,罷免了李綱,向金人求和。金國趁此機會於靖康二年(1127年)南下渡黃河破宋京東京(今開封),史稱靖康之變。

2009-04-11 20:42:20 補充:
靖康二年(天會五年,1127年)二月,金太宗下詔廢徽、欽二帝,貶為庶人,強行脫去二帝龍袍,隨行的李若水抱著欽宗身體,斥責金人為狗輩,金人用刀割裂他的咽喉,金人冊封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北宋滅亡(960年—1127年)。七月,二帝被俘北上,遷到中京(北京),靖康三年(天會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抵達金上京會寧府。二十四日,二帝著素服跪拜太祖廟,行「牽羊禮」,在乾元殿拜謁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封宋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十月,二帝遷往韓州(吉林省梨樹縣北偏臉城)。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又將二帝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舊古城)軟禁。

2009-04-11 20:42:29 補充:
八年後,天會十三年(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徽宗病死於五國城。

天眷三年(1140年),金主戰派完顏宗弼率領金國軍隊南侵,先在開封正南的順昌敗於劉錡所部的「八字軍」,再於開封西南的郾城和穎昌,在金國女真精銳部隊所拿手的騎兵對陣中兩次敗於岳飛的岳家軍,只在開封東南面的淮西亳州、宿州一帶戰勝了宋軍中最弱的張俊一軍,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家軍前,金軍已被壓縮到開封東部和北部。完顏宗弼開始轉向接受議和。

2009-04-11 20:42:53 補充:
皇統元年(1141年) 二月,金熙宗為改善與南宋的關係,將死去的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為王升為一品,原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封為公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污侮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族望之郡作為封號,以示尊重[1]。同時南宋朝廷解除了岳飛、韓世忠、劉錡、楊沂中等大將的兵權,為《紹興和議》做好了準備。十一月間,宋、金為《紹興和議》達成書面協議。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南宋朝廷殺岳飛,據《宋史》載是為了滿足完顏宗弼議和所設前提。紹興十二年

2009-04-11 20:43:01 補充:
(1142年)三月,宋金《紹興和議》徹底完成所有手續。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韋賢妃同徽宗棺槨歸宋[2]。離行時,欽宗挽住她的車輪,請她轉告高宗,若能回去,他只要當個太乙宮主就滿足了。韋賢妃哭著說,如果你不回來,我寧願眼睛瞎掉算了。但是宋高宗因為自己已經絕後(孝宗是養子),不想讓欽宗或其子孫繼承帝位,所以宋欽宗到死也沒能回到宋都。而韋賢妃晚年果真有眼疾,瞎了一隻眼睛。

2009-04-11 20:43:09 補充:
大約在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宋欽宗去世。關於死因,眾說紛紜,傳說為金國皇帝完顏亮叫57歲的欽宗和81歲耶律延禧去比賽馬球,宋欽宗從馬上跌下來,被馬亂踐而死[3]。五年後,紹興三十一年(正陵六年,1161年)欽宗死訊傳到南宋[4][5],這使得對於欽宗去世於1156年還是1161年也產生爭議。

2009-04-11 20:43:43 補充:
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1107年-1187年),字德基,南宋開國皇帝,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被封為「康王」。
2009-04-07 7:46 am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976年),北宋建立者,廟號太祖。投郭威幕下。郭威稱帝,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周世宗死後,恭帝即位,建隆元年,他謊報契丹大舉南侵,出征時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趙匡胤稱帝後,攻滅割據政權。趙匡胤統治時,削奪了武官的權力,重文輕武,加強皇權。使宋朝沒有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問題,宋朝社會較安定和公平,文學、哲學、美術、科技、教育等比較發達。但重文輕武也導致宋朝軍事力量不足。開寶九年,趙匡胤北征契丹途中,趙光義共宿宮中,清晨暴死,得年50歲。

宋太宗(939年-997年)是北宋第二位皇帝,在位22年,享年58歲,是北宋開國君宋太祖趙匡胤的胞弟。本名趙匡義,後改稱趙光義,即位時又改名趙炅。宋太宗治政有為,不善武功。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師幽州,試圖收復燕雲十六州,在高粱河展開激戰,宋軍大敗,宋太宗中箭,乘驢車逃走。他兩度伐遼失敗,導致四川王小波、李順農民起義。

宋真宗趙恆(968年-1022年),原名趙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997年繼位。宋真宗統治時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較強盛。景德元年,遼國入侵宋,宋朝大多數大臣建議不抵抗,以宰相寇準為首的少數人主張抵抗,最後說服宋真宗御駕親征,雙方在澶淵相交,宋勝。真宗決定罷兵,以每年向遼納白銀十萬両、絹二十萬匹來換取與遼之間的和平,定澶淵之盟。宋真宗統治後期以王欽若和丁謂為宰相,信奉道教和佛教,導致社會矛盾激化。

宋仁宗趙禎(1010年-1063年),中國北宋第四代皇帝。初名受益,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1023年即帝位,時年13歲。在位四十一年。在位時候宋朝面臨官僚膨脹的局面,冗官冗兵特多,而對外戰爭卻又屢戰屢敗,雖然西夏向宋稱臣,但危機始終未除。後來雖一度推行「慶曆新政」,但未克全功。

宋英宗趙曙,北宋第五代皇帝。即位後因尊生父還是仁宗為皇考的爭論和群臣、太后爭論十多月。後因體弱,疑為心腦血管疾病駕崩。英宗對於北宋中興抱有極大期望,相對神宗,政治手段更為成熟。無奈壽短,使得北宋過早進入神宗朝,從而失掉了可能的中興計劃,為神宗朝王安石變法提供機會。

宋神宗趙頊(1048年-1085年),北宋第六代皇帝。即位後,對北宋積貧積弱深感憂心,故即位後命王安石推行變法,振興北宋,是為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在王安石的主持,新法相繼出籠。新法涵蓋社會各個方面,惟操之過急。當時墾田面積大幅度增加,城鎮商品經濟取得了空前發展。但變法受到守舊派的反對,紛紛上書陳述對新法的不滿,。神宗面臨朝廷和後宮的阻力,受到重大打擊,岐王勸說神宗應該遵從太后懿旨,神宗心煩意亂。西夏梁氏專權,國勢日非。宋大破夏軍,佔領西夏二千里土地。不過後來慘敗,未能滅夏。他有抱負,勵精圖治,想滅西羌,於元豐八年抱憾而歿,得年三十八歲。

宋哲宗趙煦(1076年-1100年),北宋第七位皇帝,原名佣。神宗死,趙煦登基為皇帝,是為宋哲宗,改元「元祐」。在位15年,享年25歲。哲宗登基時,只有10歲,由高太后執政。高太后執政後,任用保守派司馬光為宰相。司馬光把王安石變法全部廢止。元祐八年,高太后死,哲宗親政。哲宗親政後追貶司馬光,並貶謫蘇軾、蘇轍等舊黨黨人于嶺南,接著重用革新派章惇、曾布等,恢復王安石變法,減輕農民負擔,使國勢有所起色。停止與西夏談判,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乞和。元符三年病逝。哲宗是北宋較有作為的皇帝。新舊黨爭在宋哲宗當政期間激化,種下北宋滅亡的遠因。

宋徽宗趙佶(1082年-1135年),是中國宋朝第八位皇帝,也同時具有相當高的藝術造詣。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書」,趙佶于在位期間,追求奢侈生活,崇信道教,任用貪官宦官,激起各地農民起義。其中新黨蔡京任丞相與宦官童貫為將軍最嚴重。金天會三年,完顏斜也、完顏宗望、完顏宗翰分兩路入侵,急忙傳位給他兒子宋欽宗去對付,自己當「太上皇」,但無法挽回局勢,天會四年,金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兵部尚書孫傅把希望放在道士郭京身上,神兵大敗,金兵乘機攻入城內,金軍攻佔了汴京。宋欽宗遣使臣到金營請和,金人不允。靖康二年,金太宗下詔貶徽、欽為庶人,北宋滅亡,二帝被俘北上。天會六年抵達金上京會寧府。二十四日,二帝及男女宋俘均坦胸赤背,身披羊皮,跪拜太祖廟,行「牽羊禮」,在乾元殿拜謁金太宗。吳乞買封宋徽宗為昏德公。天會十三年,病死五國城。照當地習俗火葬。

2009-04-06 23:48:01 補充:
宋欽宗趙桓(1100年——1156年或1161年),北宋第九位皇帝。趙桓受父宋徽宗遜位後即位為皇帝,是為宋欽宗,改元靖康。即位後貶蔡京、童貫,重用李綱。但後來,罷免了李綱,向金人求和。金國趁此機會於靖康二年南下渡黃河破宋京東京,史稱靖康之變。靖康二年,金太宗貶廢徽、欽為庶人,強行脫去二帝龍袍,北宋滅亡。七月,八月二十一日抵達金上京會寧府。吳乞買封欽宗為重昏侯。天會十三年,徽宗病死於五國城。皇統元年,金熙宗改善與南宋的關係,將死去的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欽宗封為天水郡公。大約在紹興二十六年六月,宋欽宗去世。關於死因,眾說紛紜,傳說為完顏亮叫欽宗和耶律延禧比賽馬球,宋欽宗被馬亂踐而死。

2009-04-07 00:01:14 補充:
建炎元年,趙構南逃到南京應天府建立南宋。趙構解除了岳飛等大將的兵權,為《紹興和議》做好了準備,派魏良臣赴金,提出要議和。金國提出議和條件,當月,《紹興和議》最後的書面內容即達成。十二月,趙構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岳飛與其子岳雲、部將張憲于臨安。至此,趙構和秦檜以稱臣賠款,簽定紹興和議。宋金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紹興三十一年,《紹興和議》被金海陵王完顏亮撕毀。紹興三十二年,趙構禪位於太子趙眘,是為宋孝宗。

2009-04-07 00:01:35 補充:
宋高宗趙構(1107年-1187年),字德基,南宋開國皇帝,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被封為「康王」。

2009-04-07 00:24:15 補充:
宋孝宗趙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南宋第二位皇帝,初名伯琮。他是宋高宗養子,宋太祖八世孫。由於高宗的唯一兒子夭折後再沒有嗣子,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後裔。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遜位,讓位與宋光宗趙惇。紹熙五年病逝,終年68歲。孝宗登基後,立志收復河山,恢複岳飛諡號,追封岳飛,命令老將張浚北伐中原,大敗,南宋軍隊損失慘重。宋孝宗被迫於隆興二年和金國簽訂「隆興和議」。乾道年間,由於沒有戰事的干擾,宋孝宗專心理政,使南宋出現「乾淳之治」的局面。淳熙十六年禪位於太子。孝宗自稱太上皇,為宋高宗服喪。光宗與孝宗不和,長期不去探望孝宗。在紹熙五年,孝宗逝。

2009-04-07 00:26:57 補充:
宋光宗趙惇(1147年-1200年),南宋第三位皇帝,享年54歲。宋光宗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禪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後,已經43歲。宋光宗聽取奸臣讒言,罷免主戰派大臣,又由當時著名的妒婦、心狠手辣的皇后李鳳娘來執政,奸佞當道,朝政從宋孝宗時的清明轉向腐敗,宋光宗自己卻不思朝政,沉湎於酒色之中。光宗歷來就與孝宗不和,宋孝宗遜位後他長期不去探望。紹熙五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請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喪。因此,大臣韓侂胄和趙汝愚經過太皇太后允許,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讓位於太子趙擴。慶元六年,光宗過於悶悶不樂就去世了。

2009-04-07 00:55:56 補充:
宋寧宗趙擴(1168年-1224年)是中國南宋的第四位皇帝。宋寧宗繼位後他的兩個宰相趙汝愚與韓侂胄不和,互相之間爭鬥。最後韓侂胄使用權術讓宋寧宗罷免趙汝愚,並將趙汝愚所提倡的理學稱為偽學,對理學家進行打擊,造成慶元黨禁。韓從此成為南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地位和權力遠高出一般的宰相。韓侂胄對金朝持對抗態度。但是韓侂胄北伐戰敗後宋寧宗改變了他的政策。1207年他的皇后楊氏與史彌遠一起秘密策劃利用韓戰敗的機會謀殺了韓。1208年在史彌遠的操縱下宋寧宗與金朝達成了嘉定和議,向金朝稱伯,自己稱侄。史彌遠獨攬宋朝大政。宋寧宗時期,宋朝比較安定。宋寧宗還恢復理學地位。

2009-04-07 00:59:20 補充:
宋理宗趙昀(1205年-1264年),原名趙與莒,1222年被立為寧宗弟沂王嗣子,賜名貴誠,1224年立為寧宗皇子,賜名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時間是從1224年到1264年。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寧宗的遠房堂侄。宋理宗十分無能,自己對政務完全不過問,直到史彌遠死後宋理宗才開始親政,但他依然對政治不感興趣,將國家大事交給他的宰相丁大全處理,他本人崇拜理學。蒙古攻鄂州,宰相賈似道以宋理宗名向蒙古稱臣,並將長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讓給蒙古。1264年逝世於臨安。

2009-04-07 01:02:53 補充:
宋度宗趙禥(1240年-1274年),原名趙孟啟,是南宋第六位皇帝。兒時聰敏,時常一語破的,令理宗喜愛。在位10年,享年35歲,死後葬于永紹陵,諡號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可是宋度宗長大後十分昏庸無能。北方元朝軍隊大舉南下,國難當頭,他卻將軍國大權交給奸臣賈似道,政治十分腐敗黑暗,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自己卻依舊窮途奢侈,荒淫無道,宋朝病入膏肓,只有等著滅亡。北方元軍多次出兵進攻南宋,廣大軍民的抵抗,使得元軍不得不撤回。度宗即位後,元軍猛攻襄樊。這一次是決定南宋小朝廷興亡的關鍵戰役。然而賈似道密而不報,還說已經取勝,度宗竟對此言深信不疑。不久就因酒色過度而死。

2009-04-07 01:08:00 補充:
趙㬎在奸相賈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為宋恭帝。謝太皇太后、太后垂簾聽政。元軍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陽城的控制權之後,渡過長江向南宋首都臨安進發。謝太皇太后一面在全國通令「勤王」,一面向元軍乞和。勢如破竹的元軍在擊破各地的防線,相繼降服了長江中游諸州。1275年,賈似道率領的3萬大軍在蕪湖與元軍對戰大敗。不久,謝太皇太后和宋恭帝誅賈似道,不過為時已晚,宋朝亡國在即。同年年中,元軍已經佔領了江東大半的領土。1276年1月18日伯顏率領的元軍兵臨臨安。南宋朝廷遣陸秀夫求和稱侄不成,只好向元軍投降。同年,謝太皇太后抱著五歲的小皇帝宋恭帝趙㬎出城向元軍投降。

2009-04-07 01:25:38 補充:
宋端宗趙昰 (1268年-1278年),南宋第八位皇帝,廟號端宗,又有史稱宋帝昰。趙昰在登基之前,被封為「天下兵馬都元帥」。1276年即位。雖然朝臣陸秀夫等堅持抗元,力圖恢復宋朝,但在元軍的緊緊追擊下,端宗只能由大將張世傑護衛著登船入海,東逃西避,疲於奔命。他曾逃到香港的九龍城一帶。現在那裏的宋王臺和侯王廟都是紀念宋端宗一行人的。景炎三年,端宗皇上為躲避元將劉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廣州對開海面,「龍舟」傾覆,端宗遇溺,雖然被左右隨從救起。端宗嚇得好幾天都講不出話來,結果生病了。不到10歲的小皇帝經此顛簸,又驚病交加,幾個月後便於梅蔚死去了。

2009-04-07 01:32:29 補充:
宋衛王趙昺(1271年-1279年),南宋末代皇帝。
景炎三年,宋端宗死,當時軍心渙散,無心戀戰,當時陸秀夫在碙州梅蔚擁立趙昺做皇帝,改元「祥興」,並逃往崖山避難。元朝命令大將張弘范大舉進攻崖山的趙昺小朝廷。事實上,一行人還在海上。宋軍水師在張世傑的指揮下進行頑抗,在崖門海域裡與元朝軍隊交戰,史稱「崖門戰役」,結果,宋軍全軍覆滅。丞相陸秀夫見大勢已去,便背著這位剛滿8歲的小皇帝趙昺跳海殉國,兩人壯烈犧牲,宋王朝滅亡。
參考: wiki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32: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406000051KK0187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