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砂炒栗子

2009-04-04 6:08 am
糖砂炒栗子糖砂炒栗子的歷史...15 點..thx!!!!!!!!

回答 (3)

2009-04-05 3:32 am
✔ 最佳答案
糖炒栗子千年歷史

圖片參考:http://www.china-fruit.com.cn/uploadfile/2007_10_19/20071019101101916.jpg

古人稱糖炒栗子為「灌糖香」,並有詩云:「堆盤栗子炒深黃,客到長談索酒嘗,寒火三更燈半灺,門前高喊『灌糖香』。」僅一首詩,就把街頭那飄甜香的「糖炒栗子」抒寫得韻味無窮。

秋風起,在街頭巷尾即聽到炒栗子「沙啦沙啦」的聲音,見老闆使勁地用長鐵鏟將大黑鑊中的栗子與黑沙起勁翻騰,粒粒渾圓栗子在黑沙堆中翻滾。原來據《遼史》記載,早於遼代王室(公元916年至1125年)便有專門的栗園和專人烹製糖炒栗子,還說明炒製時火候要適中,不能炒成「爆栗」,才可保持栗子原味。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2%92%E6%A0%97%E5%AD%90

2009-04-05 6:48 pm
考察起來,北京的糖炒栗子實有由來。早在南宋,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曾記述過一段動人的故事。他說:“故都(指北宋的汴京,即今開封)李和炒栗,名聞四方,他人百計效之,終不可及。”接著講道:“紹興中,陳福公及錢上閣,出使虜庭,至燕山,忽有兩人持炒栗各十裹來獻……自贊曰:‘李和儿也。’揮涕而去。”陳、錢是南宋的使者,出使到已被遼國占領的北方,在燕山地區,有兩個自稱是汴京李和的儿子的人,向他們奉獻了糖炒栗子各10包,然后揮淚而去。据此可以推知,汴京的炒栗專家李和在外族入侵時家破業敝,他的儿子帶著炒栗絕技流落燕山。用獻給故國使者栗子,表達自己對統一祖國的熱望。      
2009-04-04 7:16 am
糖炒栗子是京津一帶別具地方風味的著名食品,唐代學者在講解《詩經》時說:“五方皆有栗,唯漁陽、范陽栗甜美長味”。箕山在河北省西部。漁陽、范陽為古地名,前者在今北京密云縣西南,后者在今北京大興縣。所以,栗子要數北京一帶的最好吃。      

     

考察起來,北京的糖炒栗子實有由來。早在南宋,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曾記述過一段動人的故事。他說:“故都(指北宋的汴京,即今開封)李和炒栗,名聞四方,他人百計效之,終不可及。”接著講道:“紹興中,陳福公及錢上閣,出使虜庭,至燕山,忽有兩人持炒栗各十裹來獻……自贊曰:‘李和儿也。’揮涕而去。”陳、錢是南宋的使者,出使到已被遼國占領的北方,在燕山地區,有兩個自稱是汴京李和的儿子的人,向他們奉獻了糖炒栗子各10包,然后揮淚而去。据此可以推知,汴京的炒栗專家李和在外族入侵時家破業敝,他的儿子帶著炒栗絕技流落燕山。用獻給故國使者栗子,表達自己對統一祖國的熱望。      



陸游的筆記中沒有談到李和怎樣炒栗子,看來當時家傳的絕技尚未公開。那是否就是今天北京的炒法呢? 清代人趙翼在《咳余叢考》中曾說:“今京師(即北京)炒栗最佳,四方皆不可及”。可能現在北京的糖炒栗子正是來自李和的家傳。 如今糖炒栗子的方法早已公布于世,清代人郭蘭皋在《晒書堂筆錄》中說:“及來京師,見市肆門外置柴鍋,一人向火,一人高坐机子上,操長柄鐵勺頻攪之,令勻偏”,把炒栗子的情景描述得十分生動、具体。然而,北京糖炒栗子的要訣還有8個字:“和以濡糖,藉以粗砂”,這樣才能達到“中實充滿……殼极柔脆,手微剝之,殼肉易离而皮膜不粘”的理想效果。設若不用砂炒,自然難以“勻偏”。這一著雖然簡單,卻也是一項創造。大約這就是“他人百計效之,終不可及”的奧秘所在。郭蘭皋還說,他小時候從私塾晚歸,“聞街頭喚炒栗之聲,舌本流津”。      



吃著香甜的糖炒栗子,發思古之悠情,回味的豈止是齒頰余香?
參考資料

新浪網 生活論壇


收錄日期: 2021-05-04 01:38: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403000051KK016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