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睇咩野專科並唔重要 , 最重要所接觸的醫者是否有真正能力解決問題 , 如果一個醫者只有虛無縹緲的專業銜頭 , 而冇實際技術和經驗的話 , 就算是專科中之專科 , 相信都是徙勞無功 , 在求診之前最好先了解自己問題上知識 , 大概估計傷患的可能性 , 然後求醫時再聽取醫者內容表達 , 推敲該位醫者是否適合自己或患者 , 咁應該會比較好一點 o
是腳跟痛還是腳踝痛 , 腳跟著痛有3個可能性 , ~1 ) 足底長韌帶 ~2 ) 跟腱炎 ~3 ) 脂肪墊積厚 , 如果腳踝痛有4個可能性 , ~1 ) 屈肌支韌帶 ~2 ) 伸肌上支韌帶 ~3 ) 脛骨前肌腱鞘 ~4 )脛骨後肌腱鞘 , 到底是哪裡痛 , 就有不同的影響 , 一般腳踝痛因素有舊患 , 扭傷 , 骨刺 , 韌帶 , 膝蓋 ...... 等都是可能影響的 o
腳跟痛是因為腳跟長期承受重物負擔,以致造成腳跟部位的慢性疼痛。腳跟痛之所以會造成許多人的困擾,主要原因是疼痛的部位是在我們每天日常生活活動一定要使用到的部位─腳底。因此,腳痛症如此的難纏與不好治療,要認識這個疾病,首先我們得了解腳跟附近的解剖構造及生理功能。由於腳底係步行時身體重量的傳遞所在,所以腳底 ( 尤其腳跟附近 ) 有厚厚的脂肪墊來作為重量的支撐。在脂肪墊與跟骨之間有滑液囊存在,腳底蹠腱膜及屈趾短肌附著於跟骨結節前方,跟腱,俗稱「腳後筋」,是身體最厚且最強韌的肌腱,它是由小腿肚的腓腸肌及比目魚肌所形成的共同肌腱所構成,並與附著在腳底的蹠肌腱及蹠筋膜聯結。下肢關節的跑跳等活動 , 皆須由上述提及的軟組織等結構來分散消除身體活動時的震盪力 , 及來自地上的反作用力。
腳跟疼痛究竟涵蓋有哪些臨床的疾病呢?簡單分成腳跟後及腳跟底兩大部位的疾病。跟後痛包括跟腱炎、跟後滑囊炎、跟腱撕裂傷,跟底痛包括脂肪墊挫傷、跟底滑囊炎、蹠肌腱炎、蹠腱膜炎 ...... 等。而腳跟疼痛就以蹠腱膜炎最常見,其症狀也最典型。蹠腱膜炎的發生係因為腳跟長期負重影響,蹠肌腱或滑液囊與跟骨的反覆摩擦刺激,造成腳底附近的軟組織及脂肪墊積厚或磨損,日久在跟骨形成鈣化甚至骨化而變成骨刺。蹠腱膜受到日積月累的牽拉,跟骨結節受到壓迫刺激,引起蹠腱膜附著處的發炎反應而疼痛。
腳跟痛多為慢性的損傷性疾病,所以腳部腫脹不明顯,外表也不紅不熱,有時可在腳底跟骨內側結節處有明顯壓痛,有時疼痛沿腳底蹠腱膜向前足部腳趾放射,走在不平的路面或踩在碎石路時會產生劇痛。腳跟疼痛較嚴重的病患甚至在休息或夜間時也會疼痛,又稱「靜止痛」,一般認為這是由於長期的重力負擔導致跟骨內壓增高有關。臨床上,很多醫師會以X光下的跟骨結節骨刺來斷定足跟部位的疼痛,但事實上,足跟痛不一定是骨刺所致,骨刺也不是足跟痛的唯一原因,許多病患沒有跟骨骨刺卻也有明顯的腳跟痛。
腳跟痛的治療主要是要有詳細的理學檢查及診斷為根據,許多病患只要少走路、減少患足承重,減少站立及行走,穿厚底有彈性的氣墊鞋,或吸震力佳的矽膠材質鞋內腳跟墊,或鞋墊正對痛點處挖洞以減輕或避免對患部壓迫 o
若經過以上的治療仍無法取得很好效果時,這時就得考慮腳跟痛的原因是否來自骨盆或脊椎軀幹的問題,常常很多久治不癒的腳跟痛患者,其疼痛的病因是由於軀體兩側及兩下肢的肌肉張力不對稱所致,例如脊柱側彎、腸薦關節損傷、長短腳、腰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 ...... 等疾病,所以兩腳負重比例不均勻,才有一腳的腳跟長期承受過重的負擔而發病。足見,腳跟疼痛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病因多元化的一個毛病,腳跟痛僅是表現出來的基本症狀,其確實病因仍須詳細的問診與身體檢查才能查知是否有其它關節部位的問題,如此才能有最好的治療效果。
如果你毫無頭緒的話 , 請容許我在此稍作介紹 , 雖然在坊間有很多不同類別既技術支援 , 你還可以選擇 [ 治療推拿 ] , 因為治療推拿係透過 { 力 } , { 能 } , { 信息 } 為患者治療有關痛症 o { 力 } 是通過外力 , 使解剖位置得以糾正 , 從而治療因解剖位置不正確而引起的不適 o
{ 能 } 是通過特定的手法在體外作功 ,將能量傳遞深入體內病變部位 ,改變內能 , 活躍細胞組織 o
{ 信息 } 指生物信息(各臟腑的固有頻率,及生物電等)在體表各特定部位如經絡、穴位等,通過各種剌擊,使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調整,從而起到對病變臟腑的調整作用。
而治療推拿就係中醫骨傷鈄既外治手法 , 會針對韌帶和肌腱上的創傷 , 活躍細胞組織 , 平衡內分泌恊調 , 發揮病者自行與疾病作鬥爭的能動力 , 籍此來幫助患者痊癒 o
在此先祝你快 D 好番~.Q.~(>^.^<)~.Q.~
圖片參考:
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35.gif
相信與否 , 視乎你對中國醫學了解有多少 , 對人體解剖學結構認識有多深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