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哥倫布相信大地球形說,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 。 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先後4次出海遠航(1492~1493, 1493~1496,1498~1500,1502~1504) 1493~1496,1498~1500,1502~1504) 。 開闢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 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 古巴 、 海 地 、 多米尼加 、 特立尼達等島。 在帕里亞灣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陸。 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認識了巴 拿马地峡 ; 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 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 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
鄭和每次下西洋人數在27000人以上。約明朝軍隊5個衛,每個衛5000-5500人;從現在看到的《武職簿》,主要是來自沿海衛所。當時西方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航海的人數:分別在90-1500人之間;170多;265人。我這裡不是單純地談數量,而是說明一個科學道理,航海人數的多少,反映了一種實力,尤其是在古代社會,它需要各方面物質保障,很不容易。
每次出使都在200多艘。大船“寶船”數量都在40以上——60多之間,而西方航海時哥倫布3—17艘;達加馬4艘;麥哲倫5艘。
鄭和下西洋具有歷史性的突破,他的航線從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達西亞和非洲東岸,到達南端的好望角,也就是說抵達了大西洋,涉及三大洋,為此前的中國航海史上所沒有,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居於領先地位。比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要早83年和107年,在當時靠木船、僅憑藉自然的風力航行,克服海上種種困難是非常了不起的。不僅要有航海技術、造船技術、航海經驗,掌握海洋知識,而且也需要勇氣和探險精神。
鄭和下西洋,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劉家港集結,沿海南下,在福建長樂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風,11—12月,季風來了,便穿過台灣海峽和南海,第一站到達佔城,再到東南亞各國,進入印度洋。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東,最遠到達古裏。它是古代東西方海上貿易的重要港口。第四次開始到達西亞、東非地區。有學者對航線進行了認真的研究,認為鄭和重要航線有56條,航線總長15000英里。 如開闢了古裏到溜山到東非索馬裏摩加迪沙(木骨都束)、卜喇瓦、肯尼亞的麻林地。並向南航行到比剌(莫桑比克港)、孫剌(今索法拉港)。分船隊進入了德拉戈阿港附近附近的南非風暴區,遠遠超過了季風航行的要求。鄭和下西洋的航線從航海發展史角度看,比較成熟,具有創新性的突破,為以後的航海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