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碑林地點

2009-03-31 5:33 pm
听講香港有一個地方可以看到碑林, 是在山上的, 碑身與人一般高, 請問有沒有人知道在那裡?

回答 (1)

2009-03-31 5:54 pm
✔ 最佳答案
我相信你想到的地方是位於大嶼山寶蓮寺青銅大佛附近的 "心經簡林". 由寶蓮寺青銅大佛步行前往「心經簡林」,需時約十五分鐘。

圖片參考:http://www.npc.edu.hk/staff/~ngtungying/images/album/xin_jing_jian_lin/xin_jing_jian_lin_01.jpg

「心經簡林」,位於大嶼山鳳凰山上,是的世界最大戶外木刻佛經群。「心經簡林」是將饒教授贈送給港人的「心經」墨寶篆刻在三十七根花梨木柱上。
「心經簡林」的布局取形於代表「無限」的數學符號(∞),代表生生不息。它是國學家饒宗頤書寫二百六十八字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墨跡,摹刻在三十七根 8至10米高的花梨木樁上。這些木樁排列成「簡林」;最高的木樁沒有任何雕刻,代表著無限和無量之意。
每根木樁的高度和位置,依照大嶼山天然山勢排列,與自然地貌融為一體;遠遠看去,就像是大佛尊前插上了一炷炷香燭,肅穆莊嚴。
昨天開幕的「心經簡林」籌備三年,耗資達一千萬港幣;所有木樁都經過納米處理,預計最少可以保存一百年。
將《心經》書法刻在巨木之上,可謂全球首創。
「心經」的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儒、釋、道三教的至尊寶典。在二○○二年,在本港經濟的低潮期,饒教授完成了全篇二百六十字的心經墨寶,並在同年六月將墨寶贈予香港市民以作鼓勵。
在雕刻《心經》的選材上,一度有不同的建議。因為將佛經刻在石上是古今常見的形式,不過要在香港選擇有整塊大石壁的適當地方並不容易,即使是找得到,但香港的石質多數鬆化,潮濕多雨的氣候更易加速風化,並非理想的雕刻材料。饒公最終提出「簡林」的創意獲得認同,而所有木材經過現代化納米防菌處理,可完全避免蟲蛀、霉菌等侵蝕,可保存數以百年計。
這些來自的非洲的花梨木,根根高達十數米,重者達七噸,要分由直升機和改裝過的機車才能運送到山坡上安嵌。
共二百六十個大字 《心經》內文分別刻在其他三十七根原木上,連同經名、落款和兩個印章,總共二百八十四字。每根原木少則刻上四個字,如「心無罣礙」、「不增不減」;長不過十個字,如「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等。
木柱「天然去雕飾」,未經刨光工序,鋸平的一面刻上不同的經文,文字也沒有上漆髹色,每個字都「入木六分」。
在木質堅硬的花梨木上進行摹刻,每字深達六分,還能刻出原文字的每個細微處,並表現到原來的書法神髓殊不容易,顯示雕鐫者的功力以及對書法藝術的掌握,饒公對三位本地雕刻藝術名家的功力大表讚賞,認為真正刻到「原大」。
三位雕刻名家分別是唐積聖、張醒熊和李國泉,三人鑽研雕刻藝術都有數十年的時間。其中八十三歲的唐積聖從事雕刻工作六十多年,近二十年他幾乎成為饒教授的「御用」雕刻師,無數次將饒教授書法作品化為雕刻藝術。他們每天起碼花六個小時,一般只能雕刻三個字。花上三個月時間,依照饒公的《心經》書法原型,將二百六十個《心經》內文,連經名與落款,以及兩個印章,分別雕鐫在三十七根巨大原木上。三人都說,要展現饒教授的書法氣質精髓,極具挑戰性,有一定困難。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33: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331000051KK0025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