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古代羅馬從西元前九世紀意大利半島上的城邦國家發展到西元五世紀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霸權國家,一切都與其軍事史息息相關。羅馬戰史此一條目主要是集中整理了古代羅馬的各大陸上戰役:從征服亞平寧半島上的鄰邦一直到西羅馬帝國對抗匈奴入侵、甚至汪達爾人和日爾曼人部族的大舉遷入。儘管後來羅馬帝國領土擴張到環繞地中海的陸地,除了第一次布匿戰爭(Punic War)的海戰以外,其餘的海戰重要性都不高。
羅馬最早的戰役是對抗同在意大利半島上的鄰近部落,伊特魯里亞人,到了帝國全盛時期則支配了整個地中海週邊區域,包擴現今土耳其所在的小亞細亞地區,甚至是遠在北方的不列顛行省。正如同大部份的古文明一樣,羅馬的軍隊為了三種目的而存在:保衛帝國疆界、確保新征服的地區教納歲貢、維持內部秩序。羅馬的戰爭可以歸納成兩大類型:第一種是擴張領土的戰爭,每次的勝利都將不小的領土納入羅馬的支配,所以羅馬才得以擠身古代三大帝國之一、控制當時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第二種戰爭則是內戰,戰爭持續到羅馬的政權落入勝利的一方為止。
雖然有着光榮的歷史以及赫赫戰功,羅馬軍隊並不是戰無不勝的,像是希臘的皮洛士和迦太基的漢尼拔,就曾經在會戰中迎頭痛擊羅馬人,不過這兩位將軍贏得了數次小戰役卻輸掉了整場戰爭。從羅馬持續幾世紀的各場戰役之中,我們可以看到羅馬如何克服各種致命的對手。
士兵的類型
少年兵:缺乏訓練,組成輕步兵。裝備普通標槍和投鏢和一個小圓盾。
青年兵:有一定的戰鬥經驗,組成軍團的第一橫列。裝備兩支重標槍、一支寬刃短劍和一個方盾。
壯年兵:年齡在三十歲左右,為軍隊的核心,組成軍團的第二橫列。裝備兩支重標槍、一支寬刃短劍和一個方盾。
成年兵:年齡最大,經驗最豐富。通常構成軍隊的後備隊。組成軍團的第三橫列。裝備一支十二英尺的長矛和一個方盾。
武器配備
短劍:近距離武器。長約兩英尺,寬約兩英寸。劍頭尖利,適合刺殺和劈刺。劍柄用木,骨,象牙或金屬製成。
方盾:長方形凸面體,高約四英尺,寬約兩英尺。木製,蒙有獸皮,並用窄條金屬加固。
重標槍:遠距離武器。最大投射距離約為六十英尺。前端為四點五英尺的金屬長桿,附有一個鐵槍尖。後端為四點五英尺的木製長桿,上面繞有一根繩索,在投射的瞬間拉動繩索,使標槍旋轉前進,可刺破盾牌或盔甲。前後兩端通常用兩個銷釘固定。標槍最大的特點就是銳利細弱,這樣在殺傷敵人之後,槍頭就會彎曲變形,防止敵人撿起後再投擲回來。
羅馬軍團的編製
由兩個百人隊組成一個基本戰術單位——小隊,一個百人隊實際為60-80人。一個小隊通常有120-160人,若為成年人小隊,則只包含一個百人隊。
三個小隊組成一個大隊,一個大隊大約有450-570人。包含大約120-160名少年兵,120-160名青年兵,120-160名壯年兵,60-80名成年兵,同時含有一隊30人的騎兵。
十個大隊組成一個羅馬軍團,一般由4500——6000人組成。同時,一個羅馬軍團配有一個附屬軍團,也稱聯合軍團。兩者的建制類似,但是附屬軍團的騎兵為600人。
兩個羅馬軍團與兩個附屬軍團共同構成了執政官統帥的集團軍,由一名執政官指揮。
羅馬隊列
聞名天下的羅馬隊列其基本單位為小隊,每個小隊構成一組。將它與希臘方陣混為一談是種極為普遍的誤解。
每橫列20人,縱6人。兩人之間間隔1.8-2米。橫列的各小隊之間約為30米間隔。各小隊交錯排列。
整個隊列通常由三個橫列組成。
青年兵組成的第一橫列。
壯年兵組成的第二橫列。
成年兵組成的第三橫列。
軍團戰術
採用三隊列法。 由青年兵組成的第一橫列首先推進,當距離敵人20碼時,將重標槍擲出。同時,軍團開始疏散。往往在標槍擲出之後完成疏散,第一橫隊的士兵開始衝鋒,前兩列士兵與敵人用短劍進行格鬥。後面6-7列士兵投擲標槍。數分鐘後,由壯年兵組成的第二橫列替換,第一橫列後撤休息。由少年兵組成的輕步兵負責掩護軍團的兩翼與背後,同時還要找回可使用的標槍,補充給撤回的第一橫列。一場戰役通常進行數輪替換。成年兵為軍團的後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