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中提到「96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和「13.5億的人口」說明了什麼?
甲. 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
乙. 我國的資源非常豐富。
丙. 我國人均資源佔有量小。
丁. 我國經濟繁榮。
2. 我國水資源的情況是什麼?
甲. 人均水資源非常充足。
乙. 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次於世界平均水準。
丙. 沒有人均水資源。
丁. 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準。
3. 下列哪項說法是正確的?
甲. 土地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居世界第三位。
乙. 土地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丙. 現有耕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
丁. 土地面積居世界第四位。
4. 「約佔世界平均耕地的36%」和「約佔世界平均林地面積的18%」說明了什麼內容?
甲. 我國的耕地面積豐富。
乙. 我國的林地面積豐富。
丙. 我國的人均用地面積已接近農業承載的極限。
丁. 我國的人均用地面積還未給農業承載造成負擔。
5. 我們應當如何使用資源?
甲. 在外地開發資源。
乙. 充分利用資源。
丙. 可持續性地、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
丁. 不再使用資源。
6. 提倡「少買一張賀卡」的原因是什麼?
甲. 保護水資源。
乙. 保護土地資源。
丙. 保護林木資源。
丁. 保護石油資源。
7. 作者認為如何才能讓人們自覺地保護環境?
甲. 提出環保口號。
乙. 寫環保倡議書。
丙. 讓人們從心裏意識到環保。
丁. 敲鑼打鼓。
8. 道德約束力的強弱如何,只用道德來約束人們行為是否足夠?
甲. 道德的約束力很大,足夠約束人們的行為。
乙. 道德的約束力很小,不足以約束人們的行為。
丙. 道德沒有約束力,需要別的手段來約束。
丁. 無從判斷。
9. 針對約束人們的環保行為作者提出了一個什麼建議?
甲. 用法律強制人們進行環保。
乙. 提倡用菜籃子買菜。
丙. 用社會輿論強制人們進行環保。
丁. 讓人們自覺強制自己進行環保。
10. 下列哪個環保的行為是文中沒有提及的?
甲. 循環用水。
乙. 分類垃圾。
丙. 少用塑膠。
丁. 少開一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