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能源使用的歷史

2009-03-29 1:41 am
我想知道香港能源使用的歷史!(急!!!!!!!)

回答 (2)

2009-03-30 7:15 pm
✔ 最佳答案
給您一些資料作為參考,希望對您有用。
香港能源
來源幾乎完全依賴化石燃料,以提供電力及燃氣等能源。由於香港境內並沒有任何天然能源原料的儲藏,因此所使用能源原料均依靠進口,包括石油、煤及天然氣等。
電力
目前香港的供電主要由香港電燈及中華電力兩間公司負責:前者為香港島、鴨脷洲及南丫島提供電力,後者則為九龍、新界及除南丫島內的所有香港離島提供電力。兩家公司均與香港政府簽訂利潤管制協議。
香港的電力規格為220伏特(單相電)及380/220伏特(三相電)的50赫茲交流電。
香港的發電廠以煤作為主要發電的燃料,其次為天然氣。天然氣的使用始於1995年底,由海南島的一個氣田經780公里長的高壓海底管道進口。
在可再生能源的應用,香港電燈的南丫風采發電站在境內實行風力發電。另一方面,中華電力則從境外使用核能發電的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及水力發電的廣州蓄能水電廠輸入電力到香港。中華電力也在喜靈洲建設風力發電試驗計劃項目,預計2008年完成建造工程。
香港現時亦有使用太陽能發電,但主要用於泳池的設施,而上水屠房的熱水供應系統也有這種系統。新界較邊遠的區域的一些建築物,也設置小規模的太陽能或風力發電系統,主要作照明之用,或用於操作現場數據資料記錄設備等用途。
燃氣
香港使用的燃氣主要分為煤氣及液化石油氣兩種,以作煮食及浴室熱水供應等用途。香港煤氣的唯一供應商是中華煤氣,使用石腦油及天然氣進行生產,目前擁有超過160萬多個客戶。而香港的液化石油氣則主要由在香港的四間石油公司提供,分別是蜆殼、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及華潤石化,分為樽裝石油氣及中央石油氣供應兩種方式提供。另一方面,石油氣也是所有香港的士及部份香港小巴所使用的燃料。
燃油
香港的燃油主要由在香港的多間石油公司提供,包括蜆殼、埃克森美孚、加德士、華潤石化、中國石化等。燃油主要以車輛使用之燃料為主,所提供的分為柴油及無鉛汽油兩種,由分佈於香港各地的加油站負責供應。海路交通仍以柴油為主要燃料,航空則主要使用航空煤油。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1.gif


2009-03-30 11:15:34 補充:
要解釋香港的能源情況,我們首先要看看兩個主要總能源指標,即「一次能源需求」(等於其他國家的「一次能源總供應量」)和「最終能源需求」(等於其他國家的「最終能源總消耗量」)。

「一次能源需求」是指在一地域內的整體能源消耗,包括在境內所有用作能源轉化和最終消耗的能源。在一地域內的一次能源需求一般包括本地生產和進口的能源產品。以香港而言,其計算方法是先將煤產品和油產品的進口留用數字減除船或飛機艙所需的能源及電力出口,然後再按貯存作供應用的能源數量進行調整得出的數字。

2009-03-30 11:16:00 補充:
香港鄰近中國內地,兩地交通往來,即往來香港各港口和毗鄰珠江三角洲、澳門各港口的交通所消耗的能源,不在少數。此外,其他地區的漁船有時候也會在香港的加油站補給燃料。燃料供應商有時候會把這類情況列入本地消耗,並反映在一次能源需求和最終能源需求數字上。這類最終用途所引起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燃料補給可於出發港口或目的港口進行,視乎兩地燃料的價格高低而定。因此,一次能源需求和最終能源需求統計數字會有「起伏變化」。

2009-03-30 11:16:31 補充:
一次能源需求和最終能源需求的趨勢受下列重要因素影響:

(a) 香港經濟迅速由以工業為主轉為以服務業為主。自八十年代起,工業開始大舉北移至內地;至九十年代,工業北移的步代更為急速。

(b) 另一方面,內地開放市場,為香港的貿易、財經、銀行、保險、運輸等行業提供了不少商機,導致服務業的能源消耗隨之大增。此外,隨經香港港口進行的貿易活動增加,用於運輸交通方面的能源亦會大幅增加。

(c) 在能源供應方面,發電所用的燃料亦逐步由以煤為主轉為進口核能,繼而再轉為天然氣。

(d) 就一次能源需求和最終能源需求趨勢而言,這些影響在某程度上互相抵消,而上文提及的「起伏變化」則令這些趨勢更形複雜。

2009-03-30 11:17:43 補充:
您亦可以參考能源最終用途數據
http://www.emsd.gov.hk/emsd/chi/pee/edata.shtml
參考: wikipedia
2009-03-29 1:46 am
能源使用?

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70年代-e+)
海浪發電,石油氣發電80年代-e+


收錄日期: 2021-04-16 15:29: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328000051KK013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