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戰國策 卷二十四 魏策三>>
原文:
華軍之戰,魏不勝秦。明年將使段幹崇割地而講。孫臣謂魏王曰:「魏不以敗之上割,可謂善用不勝矣;而秦不以勝之上割,可謂不能用勝矣。今處期年乃欲割,是群臣之私而王不知也。且夫欲璽者,段幹子也,王因使之割地;欲地者,秦也,而王因使之受璽。夫欲璽者制地,而欲地者制璽,其勢必無魏矣。且夫奸臣固皆欲以地事秦;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不盡,則火不止。今王不地有盡,而秦之求無窮,是薪火之說也。」
譯文:
在華陽戰役中,魏軍敗給了秦軍。第二年,要派魏將段幹崇去給秦國割地講和。孫臣對魏王說: 「魏國不在戰敗的當時給秦國割地,真可算得善於應付戰敗這種劣勢了; 秦國不在戰勝的當時要求魏國割地,這真是不善於利用戰勝這種優勢啊。現在已經過了一年才想到要割地,這是群臣在為自己打算,而大王不了解這情況。再說,想得到秦相印璽的是段幹崇,大王就派他去給秦國割地; 想得到的土地是秦國,大王就讓秦國授印璽。想要得到印璽的段幹崇掌握著割地權力,想要得到土地的秦國去掌握著授印璽的權力。在這種形勢下,魏國必然滅亡。再說,奸臣們都想用土地去討好秦國。用土地討好秦國就如同抱著乾柴去救火,乾柴不燒完,火就滅不了。如今大王的土地有割完的時候,而秦國的要求卻沒有止境,這就跟抱著乾柴去救火一樣。」
故事闡述及用意:
戰國時代後期,秦國日漸強大,秦王一直想擴張領土,於是對其它六國發動戰爭。有一年,魏國在華陽之役敗給了魏國,魏國打算來年派遣段干子到秦國以割地求和。但孫臣不這樣認為,於是對魏王說:「魏國沒有在戰敗時向秦國割地求和,而秦國也沒有在戰勝當時向魏國要求割地,這是因為雙方都能正確權衡戰事。現在經過了一年卻要割地求和,完全是一些臣子圖謀一己之私,賣國求榮。再說拿土地去講和,討好秦國是不可行的,大王您的土地有限,而秦王的慾望無限,拿土地討好秦國,有如抱著木柴去救火,柴沒燒完,火是不會熄滅的。」
魏王認為孫臣說的很有道理,但因為擔心秦國又發動戰爭,最終還是割地講和。在以後的幾十年中,秦國仍不斷地發動戰爭,擴張領土,魏國卻越來越弱小,終於還是被秦國併吞。
後來這段故事被濃縮為「抱薪救火」,用來比喻用錯誤方法消除禍害,凡而使禍害進一步擴大。
網址提供:
http://www.wlps.kl.edu.tw/Teaching_wlps/Idiom_teach/story.php?id=961
希望以上資料及意見能有助你明白內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