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 最主要 起因

2009-03-28 6:03 pm
最主要 起因....考試may be 出

thankyou!!!
更新1:

加以解釋

回答 (4)

2009-03-29 2:12 am
✔ 最佳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於1914年。它是二十世紀的首次巨大戰爭。考其原因有四:同盟制度,軍備競賽、經濟和殖民地爭執和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的抬頭,現分析述況如下。

首先,制定同盟制度的目的是為了要孤立法國,當時的成員有由德國、奧匈和意大利於1882年組成的三國同盟以及由法國、俄國和英國於1907年組成三國協約,同盟制度引發的機是兩組同盟中,若有兩個成員國發生戰事,兩個同盟的其他成員國也要加入作戰。終於在1914年爆發了二十世紀的第一次國際紛爭。

其次,另一個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是強國間的「軍備競賽」。加強軍力保護自己,以勉被外族入侵。因為很多歐洲強國認為一紙盟約,並不能保證一旦戰爭爆發時,其他盟友一定會履行承諾,介入戰爭。軍備競賽使歐洲強國,特別是英、德兩國的關係日趨緊張。歐洲的緊張局勢及戰爭危機的加深,都推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由經濟與殖民地引起的爭執,是引發大戰的另一個原因。各強國的目的是為了要爭奪亞洲和非洲的原料和市場,向外國入口貨品抽取極高的關稅,來限制外國貨品的輸入。由經濟與殖民地引起的衝突,使歐洲強國之間的關係不斷惡化,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最後,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的抬頭目的是為了強國建立勢力,民族爭取獨立。可以從以下這一件事例做為了見證,普法戰爭敗後,法國的民族主義情緒開始轉趨極端,並開始積極擴充軍力。引發了在 非洲和巴爾半島數次國際危機,這些危機終導致了大戰的原因。

從以上這四個原因可來看出是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但最重要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奧、塞兩國在巴爾幹的爭執導致塞拉耶佛事件的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已是如箭在弦。 塞拉耶佛事件就是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
首先,英、法的民族主義均為威脅國際秩序之安定的陰影。在十九世紀後期,民族主義變成了極端民族主義,列強都不惜一切以維持她們國際的強者地位。同時,願意為了私利而付出任何代價,包括戰爭。當時,英國是全歐洲富國強兵的超級強國,擁有最強的海軍及先進的工業,並有「世界工場」的美譽。然而,自從1870年後,其霸主地位受到德國的挑戰,故此英國致力維持其領導地位。至於法國,自從普法戰爭後,法蘭克福條約和被逼割讓亞、洛兩州,造成了法、德兩國不可和解的仇恨,再加上其在歐洲大陸的領導地位被德國取替,使法人對德存有強烈的復仇心理,是造成歐洲局勢不穩的潛伏危機。由於英、法為了持各民族的尊嚴和需要,不惜任何手段,甚至戰爭,加強了列強之間的緊張氣氛。

第二,英、法為了拓展經濟和殖民地事業,使列強之問的紛爭日多。英國經學家羅賓斯研究戰爭的經濟成因,認為戰爭爆發必定有其經濟因素。中國學者王曾才指,「各國次第走上工業化的道路之後,市場的爭奪趨於白熱化。」加上殖民地能提供再投資機會、原料、新市場及安置人口,對國家的經濟影響甚大,使各國爭相發展海外殖民地。當時,英國擁有最多殖民地,佔土地面積31000000km2,而新興國家如德國都佔約2590000km2面積的殖民地,使英國感到其殖民地「一哥」地位受威脅。英國為了保持優越的地位及發展經濟遂不惜以武力恐嚇地方,英國與德國為了爭奪東非的波爾而差點兒有衝突。可見英有作戰的準備。至於法國,蓋失去的亞、洛兩州是豐富的資源地,為了補償,法國致力拓展殖民地,如非、遠東等。當中,法國為了爭奪摩洛哥,分別於1905和1911年和德國引發兩次摩洛哥危機。由此可見,英、法對殖民地及經濟的野心,是導致戰爭的遠因之一。故此,她們均需要為戰爭負上責任。


2009-03-28 18:12:50 補充:
第三,英、法為了私利,均維持龐大的軍備和進行激烈的軍備競賽。英國向來都是第一海軍強國,然而,德國君主威廉二世甚為支持德國的海軍擴張,更在1898年宣言︰「德國的未來依賴於海上。」挑戰英國的海上霸王地位。有見及此,英國加強海軍的實力,建造無畏艦,由1906年製造第一艘,至914年擁有二十九艘,比德國的十七艘高於十艘。由於英德兩國軍備競爭激烈,大大增加了戰爭的可能性。而圣方面,當時各國都進行軍事改革,增加國力,法國為了與他國保持競爭力,亦基於防衛理由,不得不推行軍事計劃。可見英法大肆擴軍,逐漸缺乏容忍和協調的精神,使爭執容易升級為戢爭,遂她們要對戰爭承擔責任。

2009-03-28 18:13:02 補充:
第四,英、法都沒有以盟友的權力勸俄國,導致大2戢爆發。二十世紀初,歐洲已形成兩大敵對集團,分別為德、奧、意的「三國同盟」及法、英、俄的「三國協約」。兩個集團的其中一項內容均包括︰如果締約國之一方或兩方遭受到或捲入另外的一國或兩國應立加援助。德國曾以盟友的身份勸奧地利勿輕起戰端。

2009-03-28 18:13:12 補充:
可惜,奧依然與塞爾維亞引發薩拉熱窩刺殺事件,事發後,仍然只是屬於地域性戰爭,但當時英、法卻沒有勸俄國不要介入其事,使俄國第一個參與奧塞之爭,然後,基於聯盟制度的連鎖反應,德、法、英、意都先後加入戰事,使歐2戰全面爆發。由此可見,英、法沒有好善用聯盟制度的盟友權力,遂要對戰爭負上責任。

總括而言,蓋英、法兩個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拓展經濟及殖民地野心、擴軍計劃和沒有盡友的責任,均是引發戰爭的因素,故此,戰爭的罪責不能獨歸於德國,英法兩國亦需要對戰爭付上一定的責任。

2009-03-28 18:13:24 補充: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
1918年8月至9月間,德軍再損失15萬人、大炮2000餘門及機槍13000餘挺。不斷傳來的軍事失敗的消息使德國國內的矛盾加劇。9月,興登堡元帥建議在德國議會提出要「結束戰爭」。但德軍的最高統帥部卻仍死心不息,意圖用剩餘的海軍艦隻與英國海軍進行最後決戰。結果德國水兵因不願送死,在基爾港發生譁變,並迅速蔓延到整個海軍及全國。11月9日,德國首都柏林亦發生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並逃至荷蘭。11月11日,德軍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2009-03-30 6:21 pm
1870-71年的普法戰爭,揭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序幕.。考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因素有四,現分析概說如下。

第一個因素是同盟制度。德國的首相俾斯麥用同盟制度孤立法,防止它報復。在1907年,歐洲有兩個同盟制度,三國同盟及三國協約。兩組同盟中,若有兩個成員國發生戰事,兩個同盟的其他成員國也要加入作戰。因而促使一場地區性的戰事升級為大戰。

第二個因素是軍備競賽。歐洲強國相信只有加強其軍備,才是對國家安全的最佳保障。在1871年至1914年間,歐洲各強發展新武器,擴展兵力和擴建艦隊。其中英國和德國競逐海上霸主,各強國囤積了大量軍備,使他們在與別國發生爭執時,不會輕易讓步。

第三個因素是經濟與殖民地爭執。在1871至1914年間,各強國為了解決其工業生產過剩的問題,紛紛爭奪亞洲和非洲的貿易市場及原料和殖民地。其中以法、德兩國於1905年及1911年,爭奪位於非洲西北的摩洛哥所引發的衝突最為激烈。經濟與殖民地引起的衝突,使歐洲強國之間的關係不斷惡化。

第四個因素是極端民族主義。在1871至1914年間,強國建立勢力,民族爭取獨立。1871年的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後,法國的民族主義情緒開始轉趨極端,並開始積極擴充軍力,部署向德國報復。其中的泛日耳曼主義令德國成為強國和泛斯拉夫主義令巴爾幹半島勢力擴張。因而加強列國的矛盾,引發在亞洲和巴爾幹半島數次國際危險。

引發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塞拉耶佛事件。奧國皇族斐迪南大公被殺,令奧匈藉口向塞國宣戰,奧、塞戰事一起,其他強國亦相斷介入,使戰事升級為大戰引起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
2009-03-28 8:03 pm
第一次世界大戰,亦都有人叫佢做大戰同埋「完所有仗嘅仗」(The War To End All Wars),係一個全球性嘅武裝衝突,主要喺1914年至到1918年嘅歐洲打。超過九百萬士兵同埋平民死咗。呢場仗對於二十世紀嘅歷史有決定性嘅影響。

協約國包括法國、俄羅斯帝國、英國,同埋﹝由1917年開始﹞美國。佢地將同盟國打敗咗,包括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土曼帝國、同埋保加利亞帝國。意大利喺1915年入咗協約國,而俄羅斯帝國就喺1917年退出唔打。

呢場仗喺西線打嘅地方有一系列嘅壕溝同埋堡疊,中間有度俾人叫「冇人嘅地方」(no man's land)嘅地帶隔開。呢啲堡疊由北海一直去到瑞士。呢種用靜態壕溝嚟打嘅仗,對於好多人嚟講界定咗呢場仗。喺東線,嗰度嘅大平原同埋有限嘅鐵路網絡阻止咗壕溝戰對峙嘅發生,但係都係打到咁激。中東同埋意大利嗰邊都打得相當激嘅。海上面都有得打,甚至第一次喺天空有得打仗。

呢場仗使到四個帝國瓦解,包括奧匈、奧土曼、德意志同埋俄羅斯。德國冇哂佢啲殖民地,啲例如捷克斯洛伐克、愛士東尼亞、芬蘭、拉脫維亞、波蘭同埋南斯拉夫等等嘅國家獨立。呢場戰爭嘅開支為大英帝國嘅瓦解搭好咗舞台,亦都使到法國爛成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代表咗由拿破崙時代開始嘅舊世界秩序結束。呢場仗嘅結果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嘅一個重要因素。
2009-03-28 6:29 pm
我對上一次考試就係考e樣野
最主要既起因,1:係極端民族主義(記實邊2個主義)
2:巴爾幹半島事件
3:軍備競賽
4:塞拉耶佛事件(記住死左個皇帝叫咩名)
5:同盟國(必考,要記住有咩國家)
6:協約國(必考,要記住有咩國家)
我考試都係考e幾樣野
下面就係加以解釋↓↓↓↓

考試加油~~





第一次世界大戰起因
1‧ 列強經濟利益衝突
a﹞ 自工業革命後,英國成為頭等經濟大國。
b﹞ 法國和徳國等歐洲國家也爭相發展工業,以期確保國力持續發展,及在
國際事務上有一定的發言權。
c﹞ 為了進一步發展工業,歐洲各國於十九世紀末紛紛為本國尋求商品市場
及原料供應地。這促使歐洲列強的矛盾加劇,一方面是進行貿易戰,另一方面在全球各處激烈爭奪殖民地。
d﹞ 在十九世紀末,英、法等國已建立許多殖民地,而新成立的徳國也矢志與列強平起平坐,結果發生了嚴重的鬥爭。
e﹞ 爭奪殖民地被視為「國家榮譽」的一種角力。

2‧ 極端民族主義滋長
a﹞ 到了十九世紀末,民族主義漸走向極端。
b﹞ 極端民族主義者鼓吹國民對國家絕對效忠,支持國家對外擴張,以添國
威。
c﹞ 徳國和匈帝國鼓吹「泛日耳曼主義」主張向西歐、東歐和南歐拓展。d﹞ 俄國提出「泛斯拉夫主義」,想把東歐、南歐所有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區,
置於俄國影範圍之下。

3‧ 各國競相擴軍備戰
a﹞ 由於歐洲列強間之關係日趨緊張,各國都不斷増加軍備開支,提升武質 素,軍備競賽,日趨激烈。
b﹞ 在軍事技術方面,許多新式武器相繼發明。例如:烈性炸藥、手榴彈、機關槍、戰鬥機、魚雷乃至潛水艇等。列強甚至爭相建造「無畏艦」。
c﹞ 這種海上的爭霸,以英國和徳國最為劇烈。
d﹞ 然而,這不但未能使參與者感到更為安全,反而進一步使國際形勢更為緊張。

4. 對立的軍事集團形成
a﹞ 普法戰後,徳國深恐法國報仇,而匈則想對付俄國,二者便訂立軍事同盟。意大利也於1882年加入,組成「三國同盟」。
b﹞ 後來英國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也先後和法、俄簽訂協約。稱為「三國協約」。
c﹞ 上述兩大軍事集團互相猜忌和充滿敵意。集團成員國間有任何衝突,都
可能因著軍事盟約的緣故,而擴散成為兩大集團的「攤牌戰」。
d﹞ 所以,可以這様說:「兩大對立軍事集團的出現使歐洲成為世界大戰的
策源地。

導致大戰爆發的國際衝突

當時衝突面最為突出的有兩國地區:北非和巴爾幹半島。
1‧ 大戰前北非地區的國際衝突
a﹞ 第一次摩洛哥危機﹝1905 – 1906﹞
b﹞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1911﹞
c﹞ 意土戰爭﹝1911 – 1912﹞

2‧ 大戰前巴爾幹半島上的國際衝突
巴爾幹地區是世界大戰的「火藥庫」。在大戰前,巴爾幹半島發生過一次國際危機和兩次局部戰爭。
a﹞ 波斯尼亞危機﹝1908﹞:
匈帝國於1908年吞併波斯尼亞、黑塞哥維拿等地,引起塞爾維的抗議及俄國的不滿。
b﹞ 兩次巴爾幹戰爭﹝1912及1913﹞
塞爾維亞的勢力坐大,因此匈千方百計要剷除它。

3‧ 大戰的導火線:塞拉耶佛事件﹝1914年6月﹞
a﹞ 1914年6月28日,當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夫婦親臨波斯尼亜首府塞拉耶佛檢閱軍隊時,被塞爾維亞槍殺。
b﹞ 史上稱為塞拉耶佛事件,是大戰的導火線。

大戰的爆發
1‧ 斐迪南大公遇刺後,匈向塞爾維亞發出了最後通牒。
2‧ 至8月4日,一場、塞之間的地區衝突已演變成第一次世界大戰。

V‧ 大戰的經過
1‧ 參戰陣營
a﹞ 同盟國
b﹞ 協約國

大戰的結果
1‧ 巴黎和會召開

會議主要由英、法、美三大國的首腦把持。戰敗國仼部缺席。
2‧ 凡爾賽條約
a﹞ 戰勝國和徳國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訂了「凡爾賽條約」。
b﹞ 條款極為苛刻。徳國「須承大戰的一切責任」和「徹底裁減軍備」。


收錄日期: 2021-04-19 17:39:2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328000051KK0033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