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殯儀業

2009-03-28 2:56 am
為何會出現葬禮?

葬禮怎樣發展成為現時的殯儀業?

回答 (1)

2009-03-28 4:53 am
✔ 最佳答案
葬禮也稱葬儀、葬喪或喪事,是一種社會儀式,正式標誌一個人的死亡,也是一種處理屍體的禮儀。世界各民族都有不同的葬禮形式。
葬禮的歷史和人類文明一樣古老。例如石器時代的墓葬中,死者的肢體經常按一定格式擺放過、屍體塗有象徵鮮血和生命的紅赭石,墓穴中有陪葬品等。
從人類學的角度看,葬禮是讓活人用非破壞性的方式向死者致哀,把由於人的死亡而被擾亂的社會關係重新平衡起來,它可以維持社會的凝聚力並防止社會崩潰。
以香港而論,香港殯儀的習俗與宗教儀式種類繁多,這是出於來自不同地方的宗族習慣、地區文化和宗教信仰。但隨着時代發展,香港的殯儀服務選擇卻逐漸減少。而有歷史記載的香港殯儀主要始於1930年代後期,其歷史可粗略分成兩個時期:近代及現代。
香港的殯儀歷史記載始於1930年代後期,當時香港的殯儀服務主要由義莊包辦,但由於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義莊提供的殯儀服務通常只為靈柩暫存、大殮、出殯及下葬。而家境較富裕的,通常會光顧長生店的上門式殯儀服務,於家中發喪,但由於當時升降機並未普及,而樓梯又沒有足夠位置讓靈柩通行,因此會從地面搭建棚架,直達先人家中的露台,把棺木運入;於出殯時再經由棚架移靈至街上,並於前往下葬沿途繼續進行儀式。
雖然香港首間殯儀館香港殯儀館早於1930年代初啟用,但由於當時普羅大眾並未接受新式的殯儀館發喪服務,因此,直到1950年代中期殯儀館發喪才普及化,於義莊或家中發喪的習俗才逐漸式微,導致大量長生店亦相繼結束。
有殯儀大王之稱的蕭明於1930年代初創立香港首間殯儀館:香港殯儀館,並着力推廣新式殯儀館發喪服務,但由於當時普羅大眾並未能夠接受,因此,直到1950年代中期,殯儀館發喪才普及化。殯儀館發喪普及化初期,全香港的殯儀館只得一間(即香港殯儀館),不足以應付需求,於是蕭明再於1950年代開辦全香港第二間殯儀館:九龍殯儀館,至此,殯儀館發喪已成為香港的殯儀服務主流。
香港的殯儀館行業於1970年代開始引入競爭,由1970年代初至1970年代末,香港的殯儀館數量由兩間增加至五間。
1971年,東華三院開辦首間非牟利殯儀館:油麻地殯儀館,為全香港第三間殯儀館,但因環境設施欠佳及使用量低,故東華三院董事局於1977年結束油麻地殯儀館,並於同年啟用鑽石山殯儀館。
而在1974年至1975年間,分別由蕭明的助手另起爐灶開辦的世界殯儀館,與東華三院開辦的萬國殯儀館相繼啟用,香港的殯儀行業演變成三個派別的競爭。
其後,寶福紀念館與香港政府開辦的紅磡市立殯儀館再相繼啟用。但因紅磡市立殯儀館的使用率偏低,政府於2002年起把此殯儀館服務外判予永恆殯儀有限公司,更名永恆殯儀館。2006年12月11日,永恆殯儀館被鄰近的世界殯儀館奪得由2007年起的5年經營權,並於3月21日易名為世盛殯儀館,但由於世界殯儀館已佔全香港的殯儀行業大量生意額,故香港的殯儀業界擔心出現壟斷市場的情況。
現時,香港政府已停止殯儀館發牌制度,故香港的殯儀館數量至今維持着七間。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1.gif


2009-03-27 20:54:42 補充:
中國葬禮的歷史變遷與現實傳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8a4d0b0100cllx.html
參考: wikipedia


收錄日期: 2021-04-11 00:59: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327000051KK011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