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來台灣開墾的名人!!--非常急--

2009-03-27 1:32 am
清朝來台灣開墾的名人除了吳沙和黃南球以外,還有哪些清朝來台灣開墾的人?只要2個,外加2個和黃南球的故事(吳沙不用)

回答 (2)

2009-03-27 6:16 am
✔ 最佳答案
1.王世傑



王世傑生於辛丑年(1661)正月十五日,卒於康熙六十年(1721)八月十五日。竹塹的開發是由王世傑開始。王世傑早年參加軍糧督運有功,而獲墾竹塹埔廣大的土地。康熙後期,王世傑率領泉州族人來到新竹開墾,最先由東門街到暗街仔著手,並築屋而居,形成最早期的聚落。………王世傑渡海來台時,為祈求開墾順利,從福建同安移奉土地公、土地婆。300多年前,閩南人王世傑移墾新竹,就此打開新竹的開拓史。(新竹)西臨台灣海峽,東倚雪山山脈,境內多為丘陵、平原,地勢開敞,一遇冬、夏季的季風盛行,強風長驅直入,形成所謂的新竹風,而有了「風城」之稱。



2.張達京



張達京,字鎮萬,康熙二十九年(民前二二二年)生,乾隆三十八年(民前一三九年)逝世,享年八十四歲。達京最初在閩南做生意,於康熙五十年自己渡海到台灣,聽說大甲(生番)常常殺人,於是由南部到岸裡社,從此便定居在岸裡。張式祖籍在河南,民初才移居上杭(福建省上杭縣),又遷到今廣東省大埔縣赤山鄉。達京的父親曾高中武舉人,有四子,長子達朝(進士,來台後開墾潭子「阿霧林」等地)、次子達京、三子達富、四子達標(進士,來台後開墾大雅、西屯地區),在當時都是有名的人物。在那個時候,張氏兄弟認為台中平原為一大片廣大的荒野,雜草叢生,缺少耕作,實在可惜。所以開始規劃興修水利,開墾農田及山林,從此福建、廣東的移民便大量移居於此,而奠定今日大台中繁榮的基礎。雍正十一年三月,張達京及著手開墾與興鑿水圳,土官潘敦仔將他們的土地,交與達京規劃開墾。但是達京有感開拓的人力不足,於是又返鄉邀請他的兄弟及同鄉村民前來從事大規模的開拓,更與當地居民訂定墾約,以割地換水方式來拓墾。其時拓墾範圍概括整個大台中平原之西北部。由於地區遼廣,灌溉困難,第二年達京便組合成立了六館業戶,出資開鑿葫蘆墩圳以利灌溉,因此便荒地為良田。



3.姜秀鑾



就過去二十年間,有相當多的學者專家,到北埔做研究,他們從北埔姜家所留傳下來的文史典冊,整理出一種異於全台,專屬大隘所獨有的武裝拓墾精神,這種結合閩客,由地方墾戶先行,帶頭衝的拓墾方式,甚至於被連橫在「台灣通史」中,形容北埔姜家是「統率隘勇數百,拓墾撫番,權在守備之上」,或許大隘子民這種冒險犯難的精神,也正是政府把北埔姜家墾號「金廣福公館」列為國家一級古蹟的主要原因。連橫著「台灣通史」,北埔姜家三人入傳,一為姜朝鳳附於新竹拓墾始祖王世傑列傳之中。一是姜秀鑾因開墾大隘事蹟入傳;第三人就是抗日聞名的姜紹祖,姜紹祖所率領的義軍,其先人都屬大隘的拓墾者。



4.黃南球



黃南球,客俗稱「滿子」,因此有「丑仔滿」的小名,成名後,多稱「黃滿頭家」而不名。祖籍廣東長樂縣,父梅怡公為伯伍郎公長樂開基後第十六世祖,於道光年間來台,落腳楊梅壢(現在的桃園楊梅)。清宣宗道光二十年(1840年)農曆六月初十日,黃南球出生。八歲開始塾讀書,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年)十一歲,輟學隨父務農,未幾即遷居雞籠庄(今銅鑼鄉新隆村),經十餘年之刻苦經營,深覺當地的拓墾空間不大,舉家遷移往南庄。黃南球時年二十四,精明幹練,極思有所作為,旋往南坪(約在金三灣鄉大河、大坪二村),集股創辦「金萬成」墾號,為黃南球一生事業發軔之始。此後十年,皆在該地拓墾,兼營蔗糖製糖,事業漸進,至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年)「萬金成」約於此時墾成,包括大坪林、大河底、大桃坪三庄。清德宗光緒二年(1874年)助平雞籠庄吳阿來亂,呆授六品職銜。並承包嘉志閣六成安隘務,開始入墾獅潭。

PS打墾戶搜尋答案多的不了
參考: 網路
2009-03-27 1:36 am
我知有沈保貞和劉名傳喔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15.gif
參考: 自己經驗


收錄日期: 2021-04-27 16:15: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326000016KK0617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