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志蓮淨苑採用了傳統的木建築,全寺純以木石建構而成,設計簡單、天然、純樸、沒有刻意雕工,充分反映了唐代的古建築特色,流露寧靜詳和的氣氛,予人「純淨」的感覺。佛教在唐代發展至盛,藝術、文學和其他文化均發展至頂峰,建築藝術亦然。志蓮淨苑集建築技術、宗教特色於一身,藝術氣質超然不群。在這繁囂的大都會,有著志蓮淨苑這詳和質樸的古建築,實為都市人消減了不少戾氣與煩憂。仿照唐代氣派莊嚴的建築,亦有助保留與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教世人知道中國那別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人們常以「牆倒屋不塌」來形容中國的木建築。其實支撐起屋頂的根本就不是牆壁,而是由柱網樑枋所組成的框架,牆壁更輕巧得可以又裝又拆,牆倒了自然「屋不塌」。
志蓮淨苑整個結構以抬樑式構架為主。屋瓦鋪設於椽上,椽架於檁上,檁承於樑上,樑架承受整個屋頂的重量再傳到木柱上,透過柱將力盡卸地上。由於用柱較少,結構開揚穩重。
寺院的建築特點﹕
榫卯嵌接技術
榫卯是木建築中一種超凡的嵌接技術。古代的木構建築可以經歷過多次地震而安然無恙,除了是木材的延伸力強之外,還因一個個榫卯在相互維繫著。志蓮淨院承襲了此法建造,整座佛寺的建築不用一釘一鐵 ,幽雅脫俗。
凸出來的稱為榫,凹入去的稱為卯孔,合併後便成為了榫卯。每當榫卯構件受到越大的壓力時,就會變得更牢固。
斗栱的組合一點也不複雜。斗上置栱,栱上置斗,而斗上又置栱,如是循環往復,千篇一律,卻又變化萬千。
斗拱支撐技術
斗栱置於屋身柱樑之上,屋檐之下,有重力過渡之用。斗栱承受了屋頂的重量,向下過渡到豎柱和橫枋上,或向左右兩邊伸展,減少樑上所受壓力。最後的一點重力會經由木柱,再散於地上。
而在斗栱上志蓮淨苑還應用了「批竹昂」的技術。「批竹昂」為一斜向的構件,與地平約成三十度交角,稱為昂;它的上端,稱為昂尾。由樑和樽的重量將其下壓,由斗栱承托從屋頂斜出的昂,從而成為支承挑出的屋檐的一根愩杆。中國現存「批竹昂」的建築不過十餘座,志蓮淨苑巧得其法,實乃發揚中華文化的重要階梯。
瓦頂和屋脊
淨苑各處的屋頂上均鋪有瓦片,從用料和技術上都一絲不苟。瓦片下鋪有樹皮以作固定,大雄殿上更鋪設了薄柿木片,防水效果更上一層樓。屋頂的弧度,在力學上可以將鋪設的瓦片扣搭得更緊貼。
寬闊的出檐既保護著木構的屋身,同時又避免地基受到雨水沖激而損毀。配合斗栱的運用,將重力向外分散,屋頂重量進一步卸除了。而瓦片中用了富佛教色彩的蓮花圖案,看起來清新悅目。
而屋頂兩塊坡面接縫所形成的,是整個屋頂最易滲漏之處。用磚瓦加固密封,就形成了屋脊。志蓮淨院所用的「歇山式」(又名九脊殿),是中國古時沿用的高級建築方式。
而寺中天王殿和大雄殿在屋頂上均設有「鴟尾」,與正脊的接縫為直線形。鴟尾是傳說中的無角龍,尾巴一翹,便要噴水,正好保護了易燃的木材,深具象徵性意義。
密檐萬佛塔
在中國云云的建築裡,塔的形象確是無與倫比。但不論其規模、形制如何,也畢竟是安葬佛骨或僧人之所。塔的建築,卻漸成了佛教的一大象徵。後來佛塔逐漸移離主殿,有的只為襯托的作用。明、清兩代更以建塔去改變風水,與前朝純以事佛已有所不同。
中國的古塔分為四大類:單層塔、多層塔、密檐塔以及窣堵坡。志蓮淨苑的萬佛塔屬密檐塔一類,外七內五。七層乃檐的數目,五層方是塔的層數。從結構與建築上的意義來說,這類塔的出檐一層緊接一層,中間幾乎沒有空隙,固稱「密檐塔」。淨苑中的萬佛塔顯然亦已偏離主殿,並不許外人踏入。但佛塔的藝術價值,卻是永垂不朽,無可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