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唸經唸佛是不錯的.....既有利自己也有利眾生.......
正如做善事...這是惹他們的嗎??
不過...我們信佛學佛..不可以只是一味兒的唸佛作善..為了求福報或功德......
何況大乘佛教的經典或多或少有聖化、神化的情況出現....更可能違背了原始佛陀的教育..........
佛陀教的...是我們得到快樂、自在的方法....是通過體驗與覺悟的....當然也是經過修行的.......
誠然...大乘佛教也有很多好的法門........
但原始的佛教並非這樣子的.....
我想分享一篇文章:
于凌波 居士
人間佛陀的真面目是什麼樣子呢?
他有如中國的孔子, 是一代聖哲, 是人間偉大的教化師。他成道之後, 四十五年遊行傳道, 席不暇暖, 汲汲於宣示真理。
他遊化期間, 身著壞色之衣,手持乞食之缽, 千里遠行, 赤足徒步, 直到八十歲最後一次遊化仍是如此。他沒有權勢, 沒有武力, 也沒有錢財。但是, 在當時諸國林立的印度社會中, 上至國王大臣, 中至工商人士, 下至賤民奴隸, 都對他有著至高無上的祟敬與信仰。
佛陀是人間聖哲,人間聖哲被聖化、塑造成天上眾神之神的時候,這就模糊了佛陀本來的面目。
以指示月,若以為手指就是月亮,不惟失去了月亮,且亦失去了手指; 聖化為神的佛陀,不惟天上的神不是佛陀,且亦失去了人間的佛陀。這就是為什麼西洋學者、不以為釋迦牟尼是歷史上實有的人物,甚至於說佛陀是神話中太陽神的化身。
由於佛陀被後代弟子的聖化和神化,連帶著佛教也變了質,變成了神佛不分的宗教。尤其是號稱大乘之國的中國佛教,歷來只是高僧大德、文人名士的佛教。
而流傳在民間的佛教,只是中國民俗化以後的佛教,所以給人的印象,是燒香、膜拜、求庇佑、求福報。以至於求子、求壽、求官、求財。
這就與佛陀要人依正法而求智慧、求解脫的精神,完全背道而馳了。尤其是與民俗宗教合流,在葬儀中超度、薦亡、誦經、禮懺,使人諷之為完全是為死人服務的宗教,這就使佛陀的正法完全變了質。
如果我們要想認識佛陀的真面目,想要瞭解佛陀的正法,我們必須自原始佛教的經典中去探索; 尤其是南傳佛教的經典,有著與佛陀思想更接近,更較真實的資料。
kw師兄開示:
任何佛教宗派傳承,都必須建基於「緣起法則」,而且依據四個標準「四依法」 ,大概不會有太大差池。
四依法,南傳又稱為「四大教法」
第一、依法不依人︰不以自我為中心,也不以特定的某一個人為權威,是以共同的原則、規律為依準。律教的法就是因緣法、因果法,如果一位老師所說的道理與開示,違背了因果和因緣的法則,就應被視為聽錯或理解錯。
第二、依義不依語︰凡是真正的法則,一定是放諸四海皆準,古往今來皆同的,不會因民族、地區、文化等背景的不同而有差別。如果說有宗教上的禁忌,或有語言上的神祕,便都不是正法。
第三、依智不依識︰智是聖人的智慧,乃從無我的大智、同體的大悲中產生。因此,凡含有自我中心,不論為己為人,乃至於為一切眾生,或者為求成就無上的佛道,不論是大我、小我、梵我和神我,個別的我與全體的我,都不能產生真正的智慧,因此仍屬於知識及認識的範圍。
第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了義是無法可說、無法可執、無法可學、無法可修,也無法可證。
希望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