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又名真書、正書、今隸。楷書之"楷"者,法也,式也,模也。草書之名出於草率、草稿,與楷書相反。雖然篆書和隸書也有草寫,以此而論,其工整者亦可謂之為"楷",但這裏所說的楷書,是指自成一體、現在通用的"楷書"而言,如歐陽詢、柳公權等碑帖的字等。
關於楷書的首創者,眾說不一。因為自魏、晉、南北朝,幾百年來的文字,是隸書中的八分與楷書筆意錯雜時期。比較一致的說法是由東漢王次仲所創。現存實物中,只有魏時期鐘繇的"賀克捷表"的法度可稱為楷書之祖。鐘繇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楷書書法家。
今天的楷書,其筆畫端莊,波磔勢少,是由古隸之方正,八分之遒美,章草之簡捷等脫化、演變而來的(注:章草指"用於章程文書之上者",是由八分隸再簡約其點畫,以便於書寫之字體)。從三國時期鐘繇作"楷書"起,這種字體一直沿用至今,被視為標準字體而為世人所喜愛。
圖片參考:
http://hk.geocities.com/plkchp/evl13206_pic.jpg
行書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東漢。20世紀
出土的東漢簡牘文書中,有些文字的體勢與後來的
行書很相似。書法文獻記載,東漢劉德昇創製行書,
他是漢魏著名書法家鍾繇、胡昭的老師。鍾繇的官
位高,影響大。由於他的提倡,行書便在士大夫階
層流行起來,成為一種時髦的書體。西晉時,行書
被朝廷認可,成為文秘系統的書吏必須學習的書體。
到了東晉,王羲之又把行書作了一番「欹側」的改
造,行書的體態妍媚了,書寫起來更加流便。從此
以後,行書的標準樣式就定格於王羲之的行書,成
為歷代書家學習行書的楷模。
寫草書聞名的書法家有晉的王羲之、唐之懷素、張旭等,宋之米南宮、黃山谷、明之祝枝山、徐天池、清之傅山、王鐸及近代之于右任。
草書除要記得其特別造形寫法外,更要控制行筆轉折粗幼適中,也是連筆較幼,主筆較粗。草書的筆法以表達一氣呵成,揮灑流暢之氣勢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