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東洋劍術與西洋劍術有什麼分別以及歷史?
論傳授系統化和普及,中國劍遠不如西洋劍、東洋刀。中國劍術分不少門派,西洋劍術卻全面統一,訓練和比賽在全世界基本相同。我學西洋劍,一是喜歡對打和金屬碰擊的感覺,二是尋找在練中國劍術中沒有的快速反應和變化。
練西洋劍在招式方面是簡單的,實戰常用的只是幾式,關鍵是反應快和虛實運用得宜,加上體能鍛鍊和將動作的效率提高。和中國劍術相比,我覺得西洋劍非常講效率,防守時擺位如何保護最大範圍,擋擊以最小的移動為最理想,攻擊時當然是選最短程;步法方面基本上就是簡單的直線前進、後退和衝刺,很少有橫移或轉身。
每種劍術 (以至每種兵器的運用技法) 都有它獨有的優勢,但能否發揮就要看使用者本人的條件及他平時的練習。西洋劍的直接和效率,東洋刀的剛猛氣勢,使用者能盡情發揮,都能所向披靡。中國劍有十多廿種的技法,也有多種身法和步法,可以說是集多種武器的大成;攻擊時除有虛有實,也可以有直線的或有迂迴的;防守時除了擋、攔、壓、截、帶等等外,還有藉著靈巧的步法和身法避過攻擊。正因為如此,中國劍使用者要充分發揮中國劍的威力,必須具備優越的身體條件、強大的體能、熟練的技巧和敏銳的反應。中國劍被稱為"武器之王",很多人以為是稱讚中國劍的獨特形貌或中國劍術獨到,我卻認為只是道出要有效使用或練好中國劍的難度是非常高而已。
http://www.chinesesword.net/Response/07.htm
提起劍擊,相信大家會立刻聯想到中古時期的王宮侍衛,一派皇家風範,
卻很少人會猜到劍擊這門典雅的運動,其實是由殘酷的戰爭發展出來的。
在古代,劍擊其實是一種武藝的訓練,
遠在公元前一千二百年已由埃及人發展開來,
在古羅馬帝國時期亦被納入為軍事操練的項目,
用以建立強大的帝國,因而席捲洲。
查理曼大帝 (Charlemagne) 時期更以劍擊為裁決方法,
中世紀的騎士精神 (chivalry) 亦包含有刀光劍影的部份,
並在這時加強了劍的攻擊力而成須以兩手拿取的闊身的劍。
到十七至十九世紀,劍擊漸成為貴族或皇室御林軍才可接受的訓練,
但由於槍械的發明,劍便改成了輕巧的次要武器,
並在劍術上加進了左手拿盾、短刀和穿斗篷的元素,
不過仍是用於街上的決鬥和自衛術,
所以才將此命名為 Fencing,在法文即自衛和保護的意思。
另外在十八世紀時,劍擊更開始成為一門學問,
分別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成為三派不同的劍術,
因此三國分別認為自己是現代劍擊的始祖,一直以來爭論不休。
劍擊學校本義是給貴族子弟教導劍術而製成現代劍擊運動用的器材
如面罩、厚衣服、不鋒利的劍身和劍尖用來保護學者,
後更制訂出一套計分方法、規則、攻擊權和有效部位等,
遂慢慢演變成現代劍擊這世界性的體育項目,
由一八六一年於意大利的 Naples 創的 Accademia Nazionale d'Scherme 帶動,
擴展至米蘭 (Milan)、羅馬 (Rome) 和? (Leghorn) 而使之成世界劍擊中心,
至二十世紀初傳離歐洲,先到南美如阿根廷、墨西哥和古巴,
再到美國和其他大洲。
http://hk.geocities.com/fenceremily/
2009-04-03 18:23:03 補充:
劍術在傳統上分為兩類,一類是「相擊」,目的在於格鬥,講究以短乘長,後發先至,撩刺縱橫,克敵制勝。一類是「舞練」,著眼寓兵於舞,賞心悅目,行氣活血,養性抒情。「相擊」就是動真的,劍來劍去,輸贏立見。「相擊」不僅可以分辨劍術的高低,常常還能考驗做人的風度。
2009-04-03 18:23:48 補充:
至於劍術中的另外一支「舞練」,其歷史也很悠久。《孔子家語》裡有「子路戎服見孔子,杖劍而舞」。《禮記》在講少年教育的禮則時,有「成童舞象」的說法,主張少年從十五歲開始就應學習「舞象」。所謂「無象」,便是一種手持兵器的舞練。
「舞象」目的有二,一是「習戎備也」,一是「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這種講法後來似乎成了歷代相傳的教育規範。如《漢書‧東方朔傳》在講述東方朔的學歷時提到「十五學擊劍」。李白也自述「十五好劍術」。漢代開始有了「劍舞」的記載。那時「宴樂必舞」,「樂飲酒酣必自起舞」,劍舞常常在宴會場合出現。要不然在楚漢相爭的鴻門宴上,項莊也找不到拔劍起舞的借口。
2009-04-03 18:24:30 補充:
劍術發展到今天,「相擊」業已式微,而在「舞練」中形成的各種「套路」,則日見光大。現在各地流行的劍術套路,如太極劍,太乙劍,八卦劍,純陽劍,峨嵋劍,連環劍等等,估計有上百種之多。基本的劍法,也有刺、洗、劈、撩、斬、抹、格、削、挑、掛、雲、絞二、三十種。另外還有單劍雙劍,穗長穗短,單練雙練種種不同。名目花樣雖然繁複,但依劍術體勢歸類,大致可分為工、行、綿、醉四種。工體劍如虞世南寫楷書,招式分明,端莊遒麗。行體劍如王羲之用墨,舞鶴遊天,靈動通暢。綿體劍則像《曹全碑》上的隸字,柔潤舒緩,骨氣深隱。醉體劍似懷素酒後的狂草,詭形奇狀,獸立蛇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