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重,有何方法解決

2009-03-21 7:53 pm
我感到身體非常疲勞,睡眠不好,浮腫,知道是體內濕氣重,請問有何方法解決

回答 (3)

✔ 最佳答案
濕氣重
香港東南沿海,氣候潮濕,每於夏天梅雨季節,居位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難免受濕邪(自然界中具有水濕重濁、黏滯、向下特性的外邪)所困擾。加上港人時無定時,常飲食生冷,工作時間長,容易導致脾胃虛弱(症狀見腹脹食少,四肢疲倦,神疲乏力,氣少等),脾胃功能失調,「濕氣」更易出現。

因「濕氣」而致的脾胃功能失調,可歸屬於中醫內科學「濕阻」的範疇,是指濕邪阻滯中焦(脾胃所處的部位),水濕運化能減弱,以腹部滿悶不適,肢體困重,胃口不佳為主要症狀的外感疾病。

病因
濕阻主要是由於外感水濕邪氣,內困脾胃導致功能失常,運化水濕的能力受阻。濕邪來自自然界潮濕之氣,長期天雨,久居濕潮地區,經常涉水工作,是濕阻發生重要外在因素。另外,濕邪亦由體內而生。脾胃虛弱,水濕運化不良,飲食不節,受食生冷,或有酗酒習慣,則濕邪從體內而生。內外濕邪相互作用,脾胃功能更見虛弱。

濕阻以濕邪阻滯中焦(從膈至臍的部位),以致氣血津液升降受阻,其影響主要以脾胃居多,故脾胃虛弱人仕(症狀見胃口差、體型消瘦或肥胖浮腫,肢體怠倦,精神不佳,氣少等)較易患上此病。

辨證
濕阻主要分為濕困脾胃(症狀見肢體重墜乏力,胸悶腹脹,胃口不佳,口淡,大便稀爛,或伴頭重)、濕熱中阻(以四肢困重,胃脘脹悶,口苦口渴,但不願渴水,小便黃,大便不爽為特徵)及脾虛濕滯(以脾虛為主症,具四肢重墜乏力,腹部脹悶,喜揉按,精神不足,大便稀爛,厭食油膩之物等症狀)三型。

治療與調理
因濕阻主要以外感濕邪與脾虛(以致內濕)為主要發病因素,故治療此病,以袪濕、健脾主要治療原則。在預防方面,可在夏令梅雨之時,以藿香、佩蘭(鮮品為佳)及炒麥芽、炒谷芽等,水煎代茶飲用,其味芳香,可助化濕。並注意保暖,避免淋雨受潮。適量運動,亦有助健脾除濕。
參考: 天之心
2009-03-21 8:27 pm
正常情況下,人體對于外界的溫度、濕度等環境變化有天然的調節功能,但是有些人因為體質或疾病等問題,容易造成體內水分調控係統失衡,從而引起水分排不出去,這就如同洪水潰堤,而臟腑運作也因水患而受阻。此病在外的直接表現就是腸胃不佳、謹慎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臉上雀斑加重等等,如果你長期處在潮濕的環境中而身體也有了以上的一些表現,那麼可以肯定的說:你身體里的濕氣過重了。

一:蔥、姜、蒜的妙用

蔥、姜、蒜是我們家用最普通的幾種調味料,它們在為我們的菜肴增加味道的同時,還有著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在春天里,萬物生發,本身就應該多吃一些蔥、姜、蒜,而針對體內的濕氣,我們還可以嘗試在家里煮一碗熱辣辣的姜湯,用姜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于淋雨後預防感冒。

二:薏米加紅豆適用范圍廣

祛除體內的濕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來起作用,紅豆就是其中之一。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適用于各類型水腫之人。薏米,是常用的中藥.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由此可見,這兩種食物的搭配可謂是絕佳的除濕良品。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體內濕氣重的人應該嘗試食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食物都是利尿的,因此不適宜尿多的人群。

三:避開「濕」的食物和環境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因此,對濕氣敏感的人,應注意不要穿著潮濕不幹的衣服;不要睡在潮濕的地板上,應盡量選擇離地面較高的床上;不要長時間暴露在潮濕的環境中。除此以外,還有一些食物會加重體內的濕氣最好也不要食用,如:辛辣、海鮮、油膩的食物都盡量少食用,以免加重病情。選擇一些清淡的、蔬菜水果類的食物才是解決的好辦法。

四:運動發汗,直接驅散濕氣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而同時他們又常常會因為濕氣重而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這樣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係列的重症。因此,增加體育鍛煉是勢在必行的,通過運動,是身體里的濕毒以汗水的形式直接發散出來,是最自然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另外,隨著各地多雨季節的到來,體弱的老人、小孩和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特別注意保護好身體,不要被濕氣「打敗」。
參考: 書
2009-03-26 11:39 pm
最簡單快捷的方法是落街找附近一間涼茶鋪飲杯五花茶....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32: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321000051KK0048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