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西漢王莽

2009-03-17 6:34 am
西漢時期的王莽憑甚麼篡漢?

回答 (3)

2009-03-19 1:24 am
✔ 最佳答案
我自己私人我評論︰≧-≦

在中國歷史上,王莽的評價普遍不高,一般都認為他只是一

位「偽君子」,眾口一辭的千古罪人。如二十四史之一的《漢

書》就把王莽列作「逆臣」一類,可見一斑。而後世評價也大

抵是受到了後漢時代史家所影響。事實上王莽本身是篡漢而取

得帝位,而同時也是漢朝宗室所滅,從漢朝政權來看,王莽被

視作「逆臣賊子」,並不奇怪。而他在取得帝位前的種種行

徑,更被視為王莽作為「逆臣賊子」的理據,如他殺了漢平帝

而立了孺子嬰為皇帝。

近人胡適開始為王莽平反:「王莽是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

者。」他認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國有、均產、廢奴三個大政

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還沒有公平的論定。

他的貴本家王安石受一時的唾罵,卻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

而王莽卻是一個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遠在王安石之

上……可憐這樣一個勤勤懇懇,生性『不能無為』,要『均眾

庶,抑並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斬台上,……竟沒有人替他

說一句公平的話。

但從另一角度看,王莽也是書生式政治家。王莽登位後推行之

新政,大抵都是為了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如屢次改變幣制、

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

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都是不停回復西周時代的周禮模

式。可是古今風俗不同,環境各異,源於古制的新法,未必一

切都合時合宜。而這些新政都是違反了歷史規律,所以推行失

敗,自屬歷史必然。所以這個角度看,王莽是一個事事復古,

脫離現實的政治家,就正如史家錢穆所言:「王莽的政治,完

全是一種書生的政治。」西漢時期的王莽是憑政治、人心、時

勢、時機等因素篡漢,天時地理在他手中,反問>>有得篡漢

朝,為何不篡漢呢????@~@!!!


不知道中史大家可以send e-mail給我 ︰

[email protected] *_*
2009-03-28 5:11 am
西汉在昭宣之治後,國家憂困的局面又再重現,及後的君主大都昏庸焦能,土地兼併 嚴重,許多農民四方流離,或賣身為奴婢,社會更加動盪,汉室大失民心,王莽便利用時勢,進行其篡漢計劃.
2009-03-17 7:30 pm
一) 王莽篡漢的背景/原因:

武帝以後,昭、宣、元、成、哀、平及孺子嬰七帝先後繼位,為期九十多年,在這段時期中,漢朝大體上仍是治平時代,其後政權漸由外戚王氏所把持,終於演變成王莽篡漢,西漢滅亡的局面。其間歷時十六年,王莽代漢稱帝,建立新朝。至於王莽篡漢的背景,現分述於下:

A. 遠因:

甲. 社會經濟方面:

武帝時連年對外用兵,軍費開支龐大,於是徵收重稅,人民無法負擔日益加重的賦稅,加上連年旱蝗為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民心思變。此外漢自中葉以來,工商業發展,引起新的土地兼併,造成貧富懸殊:「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豪富囤積居奇,人民遭受重重剝削,淪為奴婢者日多,使社會陷於不安。

乙. 政治方面:

a. 武帝死後,昭帝、宣帝期間,大臣霍光獨攬大權。宣帝死,元帝即位,優柔寡斷,外戚、宦官相繼用事,西漢國運至此衰落。元帝死,成帝即位,好聲色,怠於政事,重用外戚。可見西漢後期君主昏庸,王室缺乏人才,重用外戚,更加上宦官弄權,政治腐敗,引起政治不安,人民渴望有所改革。

b. 復古思想盛行,在變法讓賢論、禮樂教化論下,儒生鼓吹讓國。

c. 漢代學者多信奉陰陽家「五德終始」之說,盛言「天運循環,貴賤無常」,並相信「漢歷當終,新王將興」。於是社會改革的要求及天運循環的理論相結合,乃成為王莽篡漢的憑藉。(西漢末年,儒生好談災異、祥瑞「纖緯」學說產生。常以自然現象來附會人事的禍福。王莽也利用此風尚,假借符命、祥瑞,偽造禪讓的根據,結果取得帝位)。

B. 近因:

a. 天災發生(天旱蝗禍)以至社會不安,西北一帶災情嚴重,飢民滿野,盜賊 起。

b. 王莽憑藉外戚地位而得勢。王莽是元帝皇后王政君之姪。成帝即位,尊母后王政君為孝元皇后。舅父王譚、王商、王根、王立、王鳳亦同日封侯。後王譚、王商、王根先後為大司馬輔政。王莽事王鳳甚恭,曲有禮意,博得王鳳歡心。莽亦得王太后王政君的信任。莽後來被封為新都侯。

c. 王莽個人聲譽為憑藉:

(1)禮賢下士:王莽勤儉有禮,禮賢下士,並無其他王氏子弟的驕奢,深受叔伯所賞識,所以能繼王根為大司馬。


收錄日期: 2021-04-16 15:17: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316000051KK0204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