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可為什麼卻是陽曆4月4日或5日,而不是用農曆計算的呢?
為什麼按陽曆算是固定不變的,而其他的春節,中秋。端午等等都是按農曆算的。
中國農曆是陰陽結合曆,一月按月亮的一個朔望算,節氣則按太陽的位置算,古代人把地球圍繞太陽掃過15度弧設立一個節氣,24個節氣剛好360度,就是一圈,並把太陽在最高的那一天規定為夏至,最低的那一天規定為東至,晝夜相等的那一天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雨水所在的那個朔望的上朔(初一)定為春節。由於地球圍繞太陽一圈是365天左右,所以一個節氣間隔大概15~16天,每個農曆月應該有兩個節氣,如果哪個月有節沒有氣,就在後面再閏一個月。因為節氣與太陽有關係,所以節氣與陽曆基本吻合,但經常會差一兩天,如清明,有時是4月5號,有時是4月4號。農曆與羅馬曆大概19年重複重合一次。如果你注意觀察日曆,你會發現節氣是精確到某天的某時某刻的,所以,中國農曆要比羅馬曆先進,且沒有誤差。中國古代人用渾天儀,日晷羅盤判斷節氣在哪天,用來指導農業生產,可見古代中國人民的聰明與智慧。
圖片參考:
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