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鴉片
中國人在服食鴉片中
英國在印度的鴉片儲存庫
鴉片(阿片,英語:opium),俗稱大煙、阿芙蓉(阿拉伯語:Afyūm)或福壽膏,屬天然麻醉抑製劑;醫學上作麻醉性鎮痛藥,非科學研究或非醫用,則歸類于毒品。作為毒品,傳統用於鴉片的吸毒工具有煙簽、煙燈、煙槍等,一般將生鴉片加工成熟鴉片,然後搓成小丸或小條,在火上烤炊軟後,塞進煙槍的煙鍋裏,翻轉煙鍋對準火苗,吸食燃燒產生的煙;吸毒人員中煙癮不大者每天吸食10~20次,重者每天百餘次;現在吸毒者常直接吞服鴉片小丸,或把鴉片溶於水中直接用針進行靜脈注射,而靜脈注射成為愛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販賣鴉片,累計重量超過1000克(約合2.2磅)即可判處死刑。
目錄
1 危害
2 來源
3 禁煙
4 鴉片有益論
5 參看
6 外部連結
危害
鴉片作為藥物使用,長期或過量使用,則造成藥物依賴性;作為毒品吸食,對人體產生難以挽回損害甚至造成死亡。吸食鴉片後,可以初致欣快感、無法集中精神、產生夢幻現象,導致高度心理及生理依賴性,長期使用後停止則會發生渴求藥物、不安、流淚、流汗、流鼻水、易怒、發抖、寒戰、打冷顫、厭食、便秘、腹瀉、身體捲曲、抽筋等戒斷症;過量使用造成急性中毒,癥狀包括昏迷、呼吸抑制、低血壓、瞳孔變小,嚴重的引起呼吸抑止致人死亡。一百至二百年前的中國清政府無法禁止鴉片、亦無法限制鴉片使用,而西方國家大力傾銷到中國鴉片,逆轉西方世界對中貿易逆差(而後中國自行生產鴉片),這些鴉片讓許多中國人成為「東亞病夫」。
來源
鴉片是從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罌粟未成熟蒴果經割傷果皮後,滲出之白色乳汁乾燥凝固而得,含多種鴉片生物鹼,鴉片分為生鴉片和熟鴉片。
生鴉片呈褐色,有些品種則呈黑色;可製成圓塊狀、餅狀或磚狀;一般表面乾燥而脆,裏面則保持柔軟和有粘性,有刺激性氣味——陳舊的尿味,味很苦。生鴉片中除了百分之15至30的礦物質、樹脂和水份外,還含有百分之10至20的特殊生物鹼。生物鹼可分為三類即,一類是嗎啡類生物鹼,其中又包括三種成份,嗎啡—含量10%-14%,可待因—含量1%-35,蒂巴因—含量約為0.2%;第二類為罌粟鹼類生物鹼,含量為0.5%-1%;三類是鹽酸那可汀類生物鹼,含量為3%-8%。生鴉片經加工處理後,成為吸毒者使用的「熟鴉片」。
熟鴉片就是生鴉片經過燒煮和發酵後,製成條狀、板片狀或塊狀;其表面光滑柔軟,有油膩感,呈棕色或金黃色,通常包裝在薄布或塑料紙中。吸毒者吸食時,熟鴉片可發出強烈的香甜氣味。
禁煙
至少在1729年雍正皇帝就下令禁止鴉片,此後多位皇帝一直強調禁煙。但是鴉片戰爭的失敗導致鴉片和其它毒品的進一步流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鴉片基本上被消除了。[1]
日本政府殖民台灣時,採取鴉片漸禁的手段:也就是允許以成癮者登記並購買鴉片,但不允許日本人及未成癮者使用鴉片;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除了將鴉片做為政府收入來源外,這種作法是很適當的。但日本政府在輔導成癮者戒除鴉片的努力不足,引起台灣人民不滿,一般推測日本政府難以放棄鴉片公賣的龐大收入。
鴉片有益論
在日治時期後期,由於台灣人民族自覺的覺醒,抵制阿片(即鴉片)逐漸有成,吸食者顯著減少,因此阿片的專賣的收入也就跟著減少。當時台灣阿片的進口是由三井物產所株式會社獨佔。由於吸食者減少,台灣總督府於是在1929年1月頒布「改正鴉片令」,重新發給吸食者許可證(陳明道 2003)。這項法令頒布之後,引起全台有識之士的憤怒。然而,連橫卻於1930年3月2日,在日本人御用報紙《台灣日日新報》上發表《新阿片政策謳歌論》(坊間多稱《鴉片有益論》)辯稱鴉片有益的意見書,其中最令人不恥的言論有:「台灣人之吸食阿片,為勤勞也,非懶散也 …… 我先民之得盡力開墾,前茅後勁,再接再厲,以造成今日之基礎者,非受阿片之效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