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何謂體制外、體制內??--------------
容我借花獻佛! 遇見一篇很有深度與見解的文章,與大家分享:<版主的活潑聯想…在裡面似乎可以找到蛛絲馬跡?> 文章稍長...但發人省思.
父親活在“體制內” 2007.06.21李紹章
前幾天和父親通話,突然問起他活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父親一時不知說什麼好,就納悶地反問我:什麼叫“體制內”?什麼叫“體制外”?
說實在的,我也不知怎麼回答。 …遇到涉世頗深的“老油子”,我總會好奇地請教體制內與體制外的真實意思。答案五花八門,但核心意思卻相差無幾。…所謂
體制內的生活就是按部就班、按制度辦事;
體制外的生活就是按捺不住、不按制度辦事。
絕大部分人的看法都很現實,不輕言活在體制外。只有選擇體制內,方可有活路;要是選擇了體制外,多半是被世俗所排斥,孤立無援,自慰地享受另外一種自在。
對於學來的知識,我總會懷疑。體制內外,無非是一種相對的框定,絕無分明的界線。紙面的體制是死的,紙背的體制是活的,於是,體制便增添了不少人為的因素。
體制一旦被人自由地操控,體制就不再是體制,而是演變為純粹的人制或者人治了。如果紙面的體制本身再有瑕疵,那麼紙背的體制就會更加糟糕,更何況有些龐大的體制一旦敲定,是不准輕易動搖的。因此,
流行說法裏的體制內或者體制外,說透了,其實就是混世的認識原則與行為規則,屬於被動生存法則,適者生存,不適者或許可以被外體制所瀟灑接受,但同時也會被內體制所殘酷淘汰,不容分說,身不由己。
這麼說來,在不少場合,
體制內的就是體制外的,體制外的就是體制內的。
嚴格遵守紙面體制的人,或許會被界定為體制外的人;知趣脫離紙面體制的人,或許會被界定為體制內的人。在規則意識仍然十分欠缺的今天,這種顛倒性認識尤為明顯。
不守規則的人,往往高舉規則的旗幟,明目張膽地背離規則、破壞規則;恪守規則的人,未必逢事就舉起規則的旗幟,但卻自覺自願地奉行規則、維護規則。
凡是掌權者,都不可能在體制內,反而會逍遙於體制之外;凡是被掌控者,一般都會老老實實地蹲在體制內,一旦選擇了體制外,就會沒什麼好下場。
更令人憤怒的是,很多時候想活在體制內都不行。離開體制內,未必是主體自主選擇的結果,被迫遠離體制內的,大有人在。....但不管怎麼說,脫離了體制內,就等於疏遠了主流,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包括生命代價。伯夷和叔齊兄弟商朝亡後,“隱至首陽山,採食野菜”,寧餓死不食周栗,孔夫子“渴不飲盜泉之水”,文天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現代社會,概莫能外。
在體制內就要安分守己,不能有任何的躁動,否則即便是“體制內”的,也會被貶低為“體制外”。
有被迫離開體制內的,也有被迫待在體制內的。…然而,體制的力量容不得單薄的個人好惡來隨意挑戰,絕大部分被體制框住的人,還是要按部就班地聽從體制的無形指揮。活著是一種痛苦,死了也得不到解脫,只能半死不活地被迫活在“體制內”,壓抑了不知多少人的自由思想與獨立精神。
…...之所以說“沉默的大多數”,從體制的意義上解讀,其實就是體制的力量無法叫人不去選擇沉默。認了,就對了;反了,就錯了。
我是個並非一般樂觀的人,因而對體制始終充滿信心。儘管在去年創作過《保持沉默有點難》、《較真精神與永遠長不大的土生阿耿》、《我為“叫板”走火入魔》等文章,表達了我對體制的種種不滿,似乎叫人覺得我活在體制外,
其實,我是一個典型的活在體制內的人。因為活在體制內,並不當然意味著對體制保持沉默…
我將最通俗地在電話裏作出簡單的解釋之後,父親的立場很堅定,認為自己現在活在“體制內”。
樂觀性格的父親,相信,活在世上不可能不受體制的約束,但好的體制在給人帶來約束的同時,也會給人帶來幸福。父親同時認為,在體制不變的前提下,從體制中獲取多少利益、享受多大程度的幸福...;同樣,在體制不變的前提下,過多的抱怨只能換來更多的煩惱與難以想像的下場。
..但由於他常常在我面前..表達對紙面體制和紙背體制的一些不滿,以致讓我原以為他是一個活在“體制外”的人。可我萬沒想到,父親對自己的界定卻是活在“體制內”,這多少使我對體制內與體制外的已有認識之淺薄產生了些許的尷尬。...
我順便問父親:“我媽活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父親毫不猶豫地回答“我現在之所以活在體制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你媽媽一直活在體制內”。...
我恐怕沒有父親那樣容易受配偶影響。因為在我幼稚的意識裏,我始終堅信,不管活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擁有一顆穩重、善良、正義、開放並勇於擔當的心,是自由與幸福的活的源泉。
2007年6月21日深夜于上海補父親節作文
http://article1.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38641
2009-03-15 22:13:39 補充:
原文更長ㄛ!經分段加色...較易閱讀.
我已刪去好多例證敘述..
因是對岸背景..不易看懂....所以更加吊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