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千日好 出門半朝難 的意思

2009-03-10 6:31 am
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的意思是什麼?
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你同意嗎?

回答 (2)

2009-03-11 8:17 pm
✔ 最佳答案
「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意思是說我們在家裏有父母、家人照顧,甚麼事都好辦,萬一要出門,就什麼都要靠自己,不到半天就覺得辛苦了。這句話是客人的諺語。由於客家先民為了生存和文族發展,長期的遷徙、流浪,顛沛流離,逐步地擺脫了中原「安土重遷」和「父母在不遠遊」的傳統保守觀念的束縛,樹立起「四海為家」的新思想。客家先民因在飽嘗長期離鄉背井痛苦之後,深刻地體會「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於是更加戚戀家鄉,並深刻體會到家、鄉、國命運一體,榮辱與共的關係,使愛國愛鄉的思想強烈地表現在各個方面,顯得尤為突出。亦因為他們長期的顛沛流離,在逆境中求生存、求發展而必須奮力與自然、與社會抗爭和努力拼搏,終於到了彼岸,獲得新生和發達。
個人感覺和體會:
對於經常離鄉背井在外謀生而久久不能回家人仕,相信他們會對「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有更深的體會,他們因工作之故經常繞著大半個地球跑,拖著行李箱奔波於異國的街頭,所以對於「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及「落葉歸根」有了更深層的體會。其實很多中國人都比較安土重遷,不喜歡流浪遷移,著重講求對家人的感情。
「家」往往給我們的概念和感覺是安樂、溫暖、舒適和幸福的。撫心自問,最關心和疼惜我們的是我們的家人,能享受家人給支持、溫暖和愛護,讓我們明白到家和家人的重要性,就算面對繁忙的工作,為了讓我們滿足自己及家人的生活需要,仍然積極面對工作,不敢有太多的怨言,這就是家庭給我們無限的支持,這些我們都無法從其他地方找到的感覺,從而有深刻地體會「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的心態。
我曾經記得威震天下的「吊環王」董震,他拿過世錦賽冠軍,兩屆全運會冠軍一屆亞軍,有房有車,在天津隊也有工作,雖然他是天津隊十個在編教練之一,但仍要出國受訓和進修,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培養隊員,需要到外地學習充實自己。他亦極度無奈,並認為每個人都想在家。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特別是出過國的人,最有體會了。如果從來沒有出過國,會把出國想像得非常美好。但是我出去過,知道在國外的不容易。語言不通,沒有親人和朋友,一切都是陌生的,有甚麼事都要自己一個人承擔,那種寂寞和孤獨真的是不好受。另外,在封建社會裡,一般人由於交通困難、人情淡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於遠行。我們往往對「客行悲故鄉」和「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這些話,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其實,對於未曾出過外地讀書和工作的人來說,可能沒有那樣的感慨,他們認為在外地沒有家庭的束縛,生活得比較自由,可是遇到問題都是要自己去面對的,卻少了家人的關懷和支持。
雖然如此,每個人都需要獨立而繼續生存的,不能只依賴家人無盡的照顧。想起離開自己家的情況,獨身遠赴外地工作或讀書, 真的充滿了不忍與不捨;不忍的是,我們終於要面臨單獨離家,到一個全新環境接受挑戰;不捨的是,從未單獨離家的我們,卻要去的是那麼遙遠的地方,與家人分隔千里,起初一定難以適應。但如果我們不選擇出外看看,永遠在自己熟識的地方生活,不接受新事物和新環境的沖激,相關我們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便有所限制,靈感和思維亦不能有所發展及擴充,這會令我們知識、生活及工作經驗上將會停滯不前。所以我覺得適當在外地遊學和工作,除了可以讓外語有所改進外,更能親身體驗不同國度的文化、民情及多采多姿的生活。在外地生活期間,亦讓我們吸取寶貴的生活及工作經驗,增長見識,從而加強自信心、適應力以及人際溝通技巧。古人早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想法,引申現代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的說法。其實,我們應憑藉自己年輕力壯,有無比毅力和意志,身心健康的情況下,應到外地走走,吸收更多寶貴的人生經驗,豐富人生經歷,並充實我們的人生,這樣人生才覺得豐盛。所以我對於「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這句話,只是部份同意的。
網址提供:
http://www.mlgb.tw/default/tsou01-3.php
http://www.singtao.com.au/AUSTRALIAnews/public/article_v.cfm?articleid=80885&intcatid=1
參考: 網上+自己意見
2009-03-11 3:19 am
有時候在家住了很久,也想出去走一趟.
說出門半朝難真是誇張呢.
如果出門半朝難,為什麼現在還有那麼多人去旅遊??


收錄日期: 2021-04-25 19:57: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309000051KK0203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