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香港流行音樂的發展
流行音樂(英文:Popular Music)泛指易於被大眾所接受和喜歡的音樂風格。流行音樂常常有著商業化的運作。和流行音樂形成對比的音樂形式是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
香港自19世紀以來已創作了很多歌曲。在香港音樂中,粵語流行歌曲佔了大部分,也有歷史悠久的粵劇。而香港管弦樂團是香港最有代表性的交響樂團。
歐西流行曲
1950年代在高級夜總會表演的歌星以獻唱歐西流行曲為主
,配以樂師(主要為菲律賓籍)現場伴奏。當時本地著名
歌手較為現時香港人所熟悉的包括祖尊尼亞(Joe Junior)
與黎愛蓮(Irene Ryder)和泰迪羅賓(Teddy Robin)等。
英文歌曲主要流行的原因是演唱這類高級娛樂場所以
上流社會的洋人為主,只有少數華人較有社會地位和
經濟能力來負擔這類高級消費。
國語流行曲
早在1950年代以前,來自上海海派的國語時代曲流行於香港
,代表的歌星有龔秋霞、周璇、姚莉、李香蘭、白光、吳鶯音
、張露等。
到了1970年代來自台灣的歌手雄霸香港樂壇,包括青山、
姚蘇蓉、楊燕、湯蘭花、劉家昌、甄妮、尤雅、鄧麗君、
鳳飛飛等。 其中以多次訪港的「東方歌藝團」網羅最多
當紅台灣歌手作舞台演出。
1990年代之前,香港流行音樂歌手並不重視國語流行音樂,
在這之前香港的國語流行歌曲大多是來自其它大中華地區,
直至1990年代開始後,以張學友爲代表的四大天王開始進入
臺灣,新加坡以及中國大陸市場,嘗試國語流行音樂的表演。
這其中最爲成功的亦是張學友,他的國語唱片《吻別》
等均在海外獲得極大的成功,亦取得了創紀錄的銷量,
令其登上高峰。在這個期間,其它的四大天王成員譬如
劉德華亦在中國大陸的國語歌曲方面取得成功。
粵語流行歌曲
在歐西及國語歌曲流行的年代,相對較為保守的星馬
仍以粵語歌曲為主,部分流入香港市場在當時工廠女工
間大行其道,當時著名的星馬歌手有鄭錦昌、麗莎及後期的
尹光、朱咪咪等。香港普及化的粵語流行曲是由許冠傑開創的。他把廣東話的歌詞填入西方流行樂曲(尤其是貓王皮禮士利)。後來粵語流行歌曲參照很多日本歌曲及西方音樂譬如樂與怒、藍調、民歌。由於日本歌曲比較有時代感,改編歌曲成了一個熱潮。踏入1990年代,男子歌手比較受歡迎。當時,張學友、黎明、劉德華、郭富城被稱呼為「四大天王」。張學友的唱片銷量在當時達到了國際水準,更是參與了許多國際音樂獎項的頒獎典禮,成爲香港流行音樂史上的一個對外巔峰時期。同時,香港也開始追求原創本地音樂,例如逹明一派、
Beyond、夢劇院及Face to Face。自2000年代,女子組合
慢慢復興。譬如:Twins、2R、Cookies。近年來,
除了男子組合從新冒起,如Soler、EO2、Sun Boy'z,
以唱作人身分出道的歌手也不少,他們往往是集作曲家、
作詞人、歌手於一身,如唱作四小強——王菀之、張敬軒、
張繼聰、方大同。
電視劇主題曲
由顧嘉輝及葉紹德創作,仙杜拉主唱的《啼笑姻緣》大受歡迎
。後來黃霑與顧嘉輝合作把電視劇主題曲風格提升到雅俗共賞
的層次。因此確立電視劇主題曲的音樂地位,直到1990年代末期電視受歡迎程度下降才失去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