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廿一世紀香港青少年文化
七十年代中,香港經濟開始起飛,都市化發展一日千里,交通運輸、公共設施、增闢土地、加建房屋、興建新市鎮和消費場地等各項大型工程逐漸開展,到了八十年末期,均己陸續完作成。九十年代的香港,儘管香港受到政治因素影響,經濟發展一度放緩,但是整體來說,人民生活基本上達到滿足水平,是世界上鮮有連續多年經濟不斷有所增長的地方之一。今天的香港是世界金融和貿易中心的國際大都會。以市場經濟為主導,配合中國開
放改革的步伐,處處充滿機會,加上交通方便、資訊發達、資金充裕,今日的香港實在是一個多姿多采、中西文化交融的發達興旺地區。這樣的環境,恰是最能催生青少年次文化的地方。為什麼?因為香港具備了帶動潮流、刺激青少年文化出現和滋長的基本條件和環境,那就是:
1. 資訊發達,傳媒興旺,能迅速地接收世界各地的訊息;
2. 經濟發達,消費力強,青少年群具備大強大的消費力,成為特定市場;
3. 生活多元化,各適其式,社會充滿活力和動感;
4. 以青少年為主導的普及文化形態形成,其中包括音樂、電影、偶像、服飾、
電視節目、書刊以至某些行為模式,不停地推動次文化潮流誕生。
香港青少年次文化的特點
很多人說,香港特定的「青少年群」和青少年次文化的誕生,始於1964 年的夏天。當日紅極一時的「披頭四」(The Beatles)樂隊來港演唱,為香港戰後成長的新一代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一個年輕人的新時代就此誕生。以後數年,青少年開始成群結隊地組織樂隊,醉心於模仿新的西方文化的舶來品;香港青少年潮流正式出現,青少年次文化漸漸形成。發展到今天,香港青少年次文化可以稱得上「形格俱備」。儘管很多人說香港青少年
次文化是受日本和歐美青少年文化的影響,但是香港青少年次文化卻有其獨特之處,其中包括下列各點。
感性消費
今日的青少年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生和成長的一代,適逢香港經濟發展至最為蓬勃的時期。他們這一代可以是生於富裕時期,基本生活無憂無缺,享受著上一代努力工作的成果。香港都市化步伐一日千里,在市場經濟主導下,消費場所林立,消費的過熱使青少年成為被選定的消費對象,很多產品都為他們而設,透過傳媒,刻意向他們推介;另一方面,青少年本身往往也是積極的消費者。由於時下很多父母其子女的物質照顧特別重視,形成青少年消費能力高企,於是「必需品」和「奢侈品」不再分界,結果青少年購買物品,一切憑喜好和個人感受作決定,甚至以同輩互相影響和潮流所趨為依歸,從而形成青少年感性消費的次文化。
無厘頭文化
所謂「無厘頭」,是指一切語言、對話俱不依照邏輯和因果關係,形成一種青少年交談和表達的獨特方式。青少年認為愈「無厘頭」就愈「出位」,過癮之餘,更有成功感!九十年代初期影星周星馳、電台唱片騎師「軟硬天師」,成為推行青少年「無厘頭文化」的表表者,青少年一時趨之若鶩。他們交談的方式和內容,教很多成年人模不著邊際。社會學者分析青少年「無厘頭文化」是青少年語言表達方法之一,是一種不具殺傷性、較為低調、變調、消極地向社會表示不滿的途徑。青少年也喜歡用這種不需要思維、反傳統的溝通方式去表達自己,感到可宣洩一些生活的壓力,發洩心中的不安和不滿。到了今日,「無厘頭文化」在青少年群中似乎已經不再成為青少年文化的主流了。
鼓吹性自由,性開放,形成性濫交
八十年代,香港青少年對性的認識較諸六七十年代深刻,而到了九十年代後性開放的態度和行為在青少年當中愈來愈普遍。多年來香港家計會對香港青少年「性知識」和「性行為」進行的調查發現,時下的青少年傾向早熟,對婚前性行為的看法較以往更為隨便,並為大部份青少年所接受。九十年代中,筆者有份參與的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學系一項有關愛滋病的大型研究,研究資料和結果顯示,青少年性濫交的情況普遍。他們要求擺脫束縳,講求性自由和樂趣,不顧後果,而第一次有性經驗的年齡有明顯下降的趨勢。一些男女間的親暱行為,諸如擁抱、接吻、愛撫等,均被視作等閒。青少年的性態度愈來愈開放,但性知識卻仍然不足夠,加上色情電影、色情漫畫、色情光碟等的氾濫,無形中鼓勵了性濫交。
偶像崇拜
青少年崇拜偶像的現象,每一個年代都存在,原來不足為怪,也未必蔚成風氣。但是,今天的偶像崇拜卻成為時下青少年一種獨特的文化行為。有些「歌迷」、「影迷」對偶像的嚮往、追逐、模仿,已到了盲目和瘋狂的地步。他們幾乎無時無刻地追尋偶像,如在偶像的住所、工作地方、出沒場所等,苦苦守候,追捬不已。有時更為了偶像而互相衝突,甚至自殺。偶像文化的湧現,固然是青少年期追尋身分認同的表現之一,但實在拜傳媒和商人在整個消費利益系統裡的刻意營造所賜。
圖片參考:
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1.gif
2009-03-06 02:15:14 補充:
濫用軟性藥物
青少年濫用軟性藥物,在八十年代開始出現,到了今天,已經成為風尚,而濫用軟性藥物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使教師、社工、家長、執法人員等感到必須加以正視和採取積極的對策。七八十年代青少年吸食海洛英、大麻等現象,時有所聞,但多屬個別事例。踏入九十年代,由於社會壓力增大,競爭劇烈,人際關係疏離,青少年挫敗感、無奈感、無助感日益加重,配合狂野派對(Rave Party)的盛行;加上政府監管藥物不足,而買賣軟性毒品利潤高,因此不少青少年無論失意、得意,都喜愛,甚至上癮的服用軟性藥物。這對青少年身心造成極大的損害。時至今日,跨境販賣和吸食軟性藥物在新界北區的青少年更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