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歸園田居(其三)

2009-03-05 7:33 am
我想問下歸園田居(其三)有用過D咩修辭手法??
同埋有冇用到借喻??
THX

回答 (1)

2009-03-10 10:47 pm
✔ 最佳答案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原文: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裡慌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本詩描述及結構:
這詩寫的是農耕之樂,晨作夕歸的活動景觀。強調依意願生活的可貴,為作者人生觀的寫照。作者善於把鏡頭遊移於事物之間,並藉以融景物,事體,感慨於一爐。創造他獨特的風格。
行文結構:
a.「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前句點出農耕地點,不是良田沃野。後句表現田園之荒蕪,可看出作者不擅於農事。寫出了謀生的困難。「草盛豆苗稀」為全詩的關鍵,有承上起下的作用。
b.「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寫出作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耕作勤勞與辛苦。
c.「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寫荷鋤夜歸時路上的情景,也表現躬耕的辛勞。前句寫出地方荒蕪,漫無人煙;後句寫出躬耕田畝的辛勞,也代表辭官歸隱後,必須面對的一切艱難、貧困的挑戰。此兩句為因果關係,先敘原因,再說明事實。
d.「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這句可看出陶淵明的願望,是依照自己的本性,過著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淡泊生活,並享田園的可愛風光。此兩句作結,並點出全文的意旨。
另外,這首詩可分兩個層次: 前六句描寫務農晚歸的辛勤;後兩句則表示個人的辛苦也覺得無所謂,更重要的是不違心。
本詩的詩句修辭與文法:
全詩採用了白描手法,寥寥幾筆就為我們勾勒出了田園生活圖景,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巧。這種畫法,不用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線勾描物象。在文學創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華麗辭藻,而以最經濟,最省儉的筆墨,勾勒出鮮明生動的形象。其特點是:抓住被描寫對象的主要特徵,寥寥幾筆,形神逼肖。
另外,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帶月荷鋤歸」、和「夕露沾我衣」等詩句,率真自然,道盡農村生活的實況。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詩中的「種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是幽美之句; 前句實,後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十分柔和完美。此外,陶詩於平淡中又富於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於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裡,這確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
由以上這首寫景詩當中,我們可以發現陶淵明的寫景善注情入景,又善由情畫像,而且兩者配合的天衣無縫,自然而不著痕跡,不但如此,他還擅長借敘事展開景色的轉移,使景色富立體感和流動感,把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組合起來,讓景色表演敘事的作用。在本詩當中「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借事抒情,詩人透過記述南山山腳多雜草及除草的事情,抒發他辛勤勞動渴望有所收成的感情。「晨興理荒機,帶月荷鋤歸」是借景抒情,詩人描寫他整天努力耕種後,晚上在月下荷鋤歸來的景象,抒發他辛勤勞動渴望有所收成的感情。「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是直接抒情,詩人直接表明雖然辛勞工作令他沾濕了衣裳,但這也不值得惋惜,只要豆苗能有好收成便心滿意足了。所以有些人說他寫景,他卻抒情,說他抒情,他卻敘事,說他敘事,他卻繪景,言語雖平淡,卻在寫景、敘事、抒情的自然配合下,顯得活潑生動,韻味殊佳,非專是講求寫景技巧者所可企及,這是淵明田園詩的特佳處。
除此之外,詩人運用了摹寫修辭手法,把自己對於人、事、物的各種感覺,加以細膩詳實的形容描述出來,例如: 「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就是過用了視覺的摹寫法。這樣使詩人主觀的感受具體化,令讀者產生有如觀賞影片的鮮明印象,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使讀者更有親臨其境之感。


我認為<<歸園田居>>其三沒有運用了借喻。借喻是比喻的一種,本體不出現,喻詞也不出現,直接用喻體代替本體。反而<<歸園田居>>其一,詩人採用了借喻。例如:用「塵網」、「樊籠」比喻官場;用「舊林」、「故淵」比喻家鄉的田園。

網址提供:
http://resources.hkedcity.net/downloadResource.php?rid=381090144
http://host.lyjh.tyc.edu.tw/~nine92/myweb/sport.html
http://home.educities.edu.tw/beling/Ling-works/003.htm
http://home.netvigator.com/~pangfun/f3chinese/question/farming.htm

2009-03-10 14:48:43 補充:
本詩分析:
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表現的是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 但把這首詩和其他的詩對比來看,作者的“願”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從「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描寫路窄草長,夕露沾衣,衣服打濕了也不覺得可惜。這句話看似平淡,但這種平淡正好映射了結尾這一句「但使願無違」,「願無違」強調充分。 詩中的「願」是指:作者希望能逃脫世俗名利束縛,回到鄉間自由自在的過農耕生活,並希望維持自己在農村質樸的生活及農作物不被指霜霰打擊,亦期待着農作物長得高長得好,將來有好的收成。這裡的「願」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感情直接吐出,真切自然。
參考: 網上+自己意見


收錄日期: 2021-04-19 13:40: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304000051KK0206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