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俄羅斯的廟街,是位於黑龍江出海口的北岸,廟街本是中國領土,十九世紀被俄羅斯佔領後,以當時俄羅斯改稱為尼古拉耶夫斯克(Nikolaevsk-na-Amure),此名用作紀念當時的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一世。
圖片參考:
http://www.adm.khv.ru/invest2.nsf/images/routes1/$file/AmurEng.gif
黑龍江下游(離開中俄邊境後至入海處)地圖
說到廟街的名字,要從明成祖年間說起。
雖說早在唐代,中國曾在黑龍江下游黑水都督府及勃利州,令當時居於黑龍江流域的靺鞨人(女真/滿州人祖先)歸順於唐,此後遼金蒙古皆統治黑龍江流域,但真正確立中國東北邊境的,卻是明成祖。
明朝初年,明軍在東北遼東一帶打敗蒙古人,並在遼陽設立都司,當時該地是明朝最東北的管治地。後來在成祖時,散居在東北的女真人歸順明室,當時女真人分為建州、海西及野人三部,而黑龍江下游,正是文化最低落的野人女真的居處。明成祖先將文化較高,地理上也較接近中土的建州女真及海西女真各部設立衛所(衛所是明朝的地方軍事管理單位),各族長被任命為都督、都指揮等官位,於是女真各部名義上是明朝的地方軍事單位一樣。
至於黑龍江下游的野人女真,明成祖曾派遣女真人亦失哈領軍順黑龍江而下招撫他們,很多野人女真的部落頭領得到大明賞賜,紛紛歸順,後來亦失哈於永樂十一年(1413年)至在黑龍江出海口的廟街對岸特林設立永寧寺,這也是明朝版圖最東北的地方。
永寧寺是所敬奉觀音的廟宇,建立的目的是宣揚明成祖及大明的功德惠及遠方的異族,取名永寧寺是表示大明祝願黑龍江下游的眾部落人民永享安寧。亦哈失也在永寧寺建成後在寺旁建碑,碑文以漢文、蒙古文、女真文及藏文表達,記錄永寧寺建立的目的。亦失哈至宣德年間再往永寧寺,發現寺廟已因失修而毀,故重修永寧寺。永寧寺對岸後來稱為『廟街』,相信所指的『廟』,就是永寧寺這所重要的廟宇。
至於為何稱為『街』,就不得而知。從清代的地圖資料上顯示,廟街又稱廟屯、廟爾、廟噶珊。其中噶珊是滿語,解作『村』、『屯』,現在可以理解作有少量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我想廟街的街,都有著這個意思。
廟街在康熙年間中俄尼布楚條約中,是屬中國管治的領土,至十九世紀中(清道光未年至咸豐初年),俄羅斯再次向侵略黑龍江流域,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總督木里斐岳幅派兵首先在1850年攻佔廟街,之後易名為尼古拉耶夫斯克(Nikolaevsk-na-Amure),廟街的淪陷成為近代俄羅斯侵略中國的序幕。後來在1858年清廷與俄羅斯簽定璦琿條約,正式將包括廟街在內的黑龍江以北領土割讓予俄羅斯,失地至今仍未回歸中國。
至民國時代,廟街也發生了蘇聯紅軍借中國戰艦炮轟日軍的『廟街事件』,原來俄羅斯發生十月革命成立蘇聯後,為向中國示好,表示放棄帝俄以往在中國的很多特權,其中一項是恢復中國在黑龍江的航運權。當時在北京的軍閥政府得知後,就派包括江亨號等三艘炮艦,由艦長陳世英率領,北上黑龍江的出海口廟街以宣視中國恢復航運權。
但當時蘇聯紅軍尚未控制全國,被推翻帝俄仍擁有軍隊,在全國各地與紅軍交戰,這些帝俄軍隊稱為白俄,而很多國家怕蘇聯成立會引發共產革命,紛紛派兵入俄及給予白俄軍隊支持,而日本更乘亂派兵佔據俄羅斯遠東地區。
當時的廟街,就被日軍及白俄軍控制,而進入廟街的中國艦艇是由他們的敵人蘇聯批准進入,敵人的朋友也成為敵人,故日軍就向中國艦艇開火阻止他們逆黑龍江而上,中國艦艇被迫滯留廟街過冬。
後來紅軍攻入廟街,與城內白俄軍及日軍交戰,日軍退入廟街的日本使館,當時紅軍沒有重武器,沒法攻破日軍陣地,他們看到停泊在廟街港口的中國炮艦上的大炮,都希望拉攏中國炮艦加入他們。艦長陳世英鑑於日軍之前向中國開火,再加上蘇聯新政府對中國示好,決定將艦上大炮拆下借給紅軍,結果紅軍在大炮支援下,攻下日本使館,擊潰日軍。
但後來紅軍因兵力不足而撒出廟街,臨走前將大炮歸還,而日軍及白俄很快接收廟街,日軍更向仍留在當地的中國軍艦興師問罪,並威脅將中國炮艦擊沉。後來經外交交涉,三首戰艦雖無事,但中國要向日本道歉,並革除艦長陳世英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