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人一天至少需攝取6-9杯的水,大約1500-2400cc,夏天因流汗過多,可能需要喝到更多的水,但是,還得注意排尿量,以免水中毒。一般而言,在喝完一杯水後,大約2-3個小時後,就上廁所排尿算是正常,除非是使用利尿劑,或有泌尿問題、血糖過高的情況,就有可能會頻尿,也就是一天大約排尿 7次,約2000CC.左右,就能夠達到喝水的目的,如果是鮮少排尿,排尿不正常,就有可能造成水中毒。
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是因為大量補充水分,當人體一次大量補充水分,卻沒有同時補充鹽分時,血液中的鹽分會被大量稀釋,造成細胞內外的電解質濃度不平衡,引起「低血鈉症」,也就是俗稱的「水中毒」。人體內鈉、鉀含量太低,電解質失衡,輕者會使人頭暈、嘔吐,或者產生幻覺,身體虛弱、無力、精神不濟、水腫、抽搐、昏睡,意識昏迷或喪失等不適現象,嚴重時會導致呼吸停止,甚至會死亡。因此,除了患有腎臟病、心臟衰竭、肝硬化的病人不宜飲用太多的水外,其他的人每天至少需飲用2400CC以上的水。
同時,一歲以下的小嬰兒,因為腎功能還沒發育完全,也要注意飲水的量。除非是有些便秘的幼兒需要喝一點水,或者天氣非常熱的時候要加一點水,但是要這樣做的時候最好先諮詢一下小兒科醫師。美國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兒童醫院的醫師提醒家長,6個月以下的嬰兒,只要喝奶量足夠,就不必額外補充水分,以免發生水中毒。因為幼小嬰兒的中樞神經對口渴反射是完整的,但是要以喝飲母奶或配方奶粉為原則,而不是以水取代,因為嬰幼兒的腎臟尚未發育完全,嬰幼兒喝水過多,會導致鈉和鉀離子排除量增加,容易導致昏沉、精神心理狀態改變、體溫過低、浮腫、躁動不安、甚至癲癇..
水分的補給時間因個人的生活環境而有所差異,不過成人每天平均需飲用二千西西的水(包括用餐的湯和其他飲料)。通常飲水時間最好養成習慣,例如早晨起身後,早、中、晚上以及用餐時間,再加下午茶和睡前飲用,則可維持體內水份的良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