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以下三個地名的原名及來由?

2009-03-01 11:56 pm
請問以下三個地名的原名及來由?

牛池灣

調景嶺

籃田

回答 (1)

2009-03-03 1:58 am
✔ 最佳答案
牛池灣

牛池灣(Ngau Chi Wan),又因位於此區的屋邨彩虹邨而稱為彩虹,為昔日香港九龍斧山山下的一個海灣,彩虹邨位於牛池灣北面,毗鄰的坪石邨則位於觀塘區佐敦谷西面。在都市規劃當中,原先的牛池灣鄉沒有重建。現時牛池灣內的聖若瑟安老院正在重建。



牛池灣又稱彩虹,原因主要是區內的彩虹邨,以及港鐵的彩虹站。



地名來源有二種說法,據說牛池灣古稱「牛尿灣」或「牛屎灣」,因為以前該地是放牛的。由於其名字難聽,所以後來就雅化為牛池灣,但此說法較不確實。另一說法,因村的西北面有一大水池,因水池形狀像一隻牛睡於水中,水池名為牛池而村莊亦位於牛頭角海灣之北,故命名為牛池灣村.







調景嶺

調景嶺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將軍澳,原是寮屋區,近年發展成將軍澳新市鎮的一部份。調景嶺位於將軍澳的西南部,為五桂山的東南面和照鏡環山的東北面之間的低地。其港鐵站附近有私家車及計程車專用的澳景路,連接九龍藍田的碧雲道。



地名來源
調景嶺一地可考的最早名稱叫「照鏡環山」(或作「照鏡嶺」);因為該地的海灣規圓如鏡、平靜無波,故被當時的蜑家漁民稱作照鏡環,陸上山崗叫照鏡嶺[1]。另一說法,是當時聚居在將軍澳西南面(由三家村天后古廟向將軍澳灣開始)的客家婦女,身穿客家服飾在該地下田務農,頭上帽子因太陽反射而幾可照鏡,故稱為照鏡嶺。照鏡嶺這個名字,遲至英國租借新界之後,才因為一名外籍人士自殺而改變。



「吊頸嶺」
20世紀初,香港大部份富豪都是英國人。1905年,一個名叫倫尼(Albert Herbert Rennie)的加籍退休公務員眼見香港沒有一間像樣的麵粉廠,於是專門由加拿大運用料到香港,於當年環境優美的照鏡環附近興建麵粉廠。不過卻因為成本過高及質素欠佳而於1908年4月宣佈倒閉,並於4月14日自盡。有指他是在距麵粉廠廠址3公里外的鯉魚門水域跳海自盡[2],不過又有傳聞指他在麵粉廠上弔自盡而死,因此亦產生了「吊頸嶺」這個戲稱。



另一方面,該地的英文名稱因這間麵粉廠而稱為「Rennie's Mill」(倫尼的磨坊),直至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後,才將英語名稱改回調景嶺的中文音譯(Tiu Keng Leng)。





是米藍田,你是米打錯字呢?香港沒一個地方叫籃田嫁…嘻…

藍田

藍田是香港觀塘區的一個山丘,以前被稱作咸田,由於「咸田」予人以另一個不良印象,即謂彼等居於貧瘠之區,所以由1970年9月起改名為藍田,取「藍田生玉」之意。藍田是觀塘的公屋區之一,1960年代末港英政府在藍田山上興建了公屋藍田邨,自此藍田便成為藍田邨的代名詞。藍田邨在1990年代也與觀塘其他公屋一樣需要重建,但其發展卻一直都比觀塘其他地區好,像1989年港鐵藍田站正式啟用便是一例。



1841年在附近的香港島的殖民化之前,藍田屬於九龍灣鹽田的一部分,先後隸屬東莞縣及新安縣之下。由於九龍灣鹽田鹽產豐富,於是海灣附近的居民便逐漸變得富有。逐漸,鹹田山成為了村莊。鹹田村的農業活動和附近蘇茅萍(今秀茂坪)的礦產都開始了。區域逐漸成為了一個漁產,農產及礦產會集的村莊。

這盛況持續了多年,直到香港被英國佔領為殖民地。在英國統治下,九龍灣鹽田被放棄,改建為啟德機場,而不再產鹽的咸田村亦被改名為藍田村。隨著戰後港英政府在藍田興建公屋藍田邨,藍田自1970年代起成為一個家傳戶曉的公屋區,一直至今。
參考: 網站,


收錄日期: 2021-04-11 15:54: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301000051KK0127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