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春(4月-5月)、秋(10月-11月)较短,冬(12月-次年3月)、夏(6月-9月)较长。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 正常年份7-8月份伏旱,天氣酷熱,每年平均有8.7天最高氣溫超過攝氏35度。夏天和初秋較容易受由太平洋向來的热带气旋(颱風)吹襲。冬天下雪機會不大,受熱島效應的影響,氣溫相比鄰近城市(例:江蘇南京和浙江杭州)為高。
人口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a/Population_Shanghai_1.jpg/200px-Population_Shanghai_1.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上海市1991年起户籍人口数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4/Population_Shanghai_2.jpg/200px-Population_Shanghai_2.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上海市1990年起人口自然变动图表,其中:橙色为出生率,紫色为死亡率,红色为自然增长率
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858万人,其中拥有上海市户籍的人口数为1378.86万人,领取上海市居住证或暂住证的外省市及外国人总数为479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931人;同年,上海另有660万的无证外来流动人口。 上海是中国第一个出现户籍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省级行政区,自1993年起已连续15年负增长。2007年,全年户籍出生人口10.08万人,出生率为7.34‰;死亡人口10.22万人,死亡率为7.4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目前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已达20.80%,这一数字已经超过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正成为上海日趋严重的社会及经济问题之一。[4]
人口来源
从1843年上海开埠到1949年,上海被称为“十里洋场”,曾经吸引了很多外国侨民前来定居。其中上层侨民(主要来自英美两国,共有1万多人)主要居住在2个租界的西部以及越界筑路地段(今徐汇、静安、长宁区)。而各种各样的中下层侨民——日本人、澳葡、部分白俄难民、二战期间的犹太人难民、以及在公共租界担任巡捕的印度锡克人,都主要聚居在苏州河以北的虹口区。很多躲避苏联红军逃难到上海的白俄难民,在上海成功立足后,纷纷迁居法租界中部的霞飞路附近。法国虽然在上海开辟了租界,然而侨民数量始终稀少(即使在法租界侨民中也始终是少数,位居俄国、英国、美国之后),而且天主教神职人员占很大比重。这些外国人在1949年以后,几乎全部都离开了上海。
同一时期,上海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来到上海的早期移民,大多来自临近上海的江苏南部和浙江省的吴语区,特别是苏州、宁波等地。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首先来自浙江的湖州的丝绸商人利用缉里丝出口兴办了大量丝绸厂,并控制了码头和租界大半房产,百乐门与和平饭店就是湖州人的产业。接着宁波籍商人立刻涌入上海,利用地缘和语言优势,迅速胜过广东籍买办,成为上海最有影响的商帮,大世界就是宁波人的著名产业。1860年,太平天国进攻苏南和浙北时大肆烧杀抢掠,富有的部分苏州湖州嘉兴居民掀起了大规模移居上海的浪潮,这些来自吴语区的移民明显在上海居民中占据优势地位,并且占据了城市中心区域。来自江淮官话区的江苏北部移民(称为江北人或苏北人)和来自安徽北部的江淮移民则大多处于社会边缘地位,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以难民身份躲避家乡水灾来到上海,他们主要聚居在城市西北部边缘的闸北区、普陀区,当时许多人住在贫民窟中,也有不少人住在城市东北部的杨浦区、虹口区,与来自宁波等地的移民杂居。来自广东的移民主要聚集在虹口区四川北路一带。[5]
在毛泽东发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中,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后经历25年,很多上海的青年被发放到大陆各地,也改变了其他地区的人口组合,最为明显的例子是50-60年代新疆省的建设兵团移民和重庆市三线科技工业建设技术移民,在新疆库尔勒,重庆南岸,大渡口地区形成的吴语方言岛,甚至影响了重庆市区的一些方言习惯。见重庆方言与移民。文革结束以后,上海的知青又陆续调回上海,但有部分内迁工厂被保留下来,成为了当地特大型企业,如重庆的嘉陵集团(原上海汽车),长江橡胶集团(原上海长江橡胶),位于重庆的四川仪表集团(原上海仪表),而数百万上海籍,苏州籍或宁波籍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却留下来,他们的子女成为了在家或学校与同为上海移民的同学互相讲吴语的重庆人(占重庆市区人口的5.5%)。
1990年代后期,上海再次成为移民城市的目的地。大陆各地有很多人搬迁到上海定居。台湾人、香港人在沪常住的数目众多。由于很多外国公司在上海常年设有办事处,所以很多外国人也常年定居在上海。小部分犹太人仍然在上海经营家族生意,为上海带来了商机。日本、韩国人很多都聚集在“古北”小区附近。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陆续在上海市长宁区集中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