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無同孫中山有關的例子.....(20 piont)

2009-03-01 1:46 am
有無同孫中山有關的勤奮好學例子?有無同孫中山有關的革命例子?功課泥ga....幫忙幫忙,快!

回答 (2)

2009-03-01 6:34 am
✔ 最佳答案
早年

孫中山生於中國廣東省香山縣農民之家,為家中季子。八歲時入私塾接受傳統教育,並於閒暇之餘常聽太平軍老兵講述太平天國故事,心生佩服嚮往。1879年,14歲的孫中山受長兄孫眉接濟,隨母乘輪船赴夏威夷,始見「滄海之闊,輪舟之奇」。孫在當地英國聖公會史泰利主教創辦的用英語授課的小學「意奧蘭尼書院」修讀英語、英國歷史、數學、化學、物理、聖經等科目。1881年畢業,獲夏威夷王親頒英文文法優勝獎。入籍了美國,獲得美利堅合眾國公民身份,並得到了美國護照及受美國政府保護。後進入當地最高學府、美國教會學校「奧阿厚學院」繼續學業。1883年由於孫中山有信奉基督教意向,被兄長送回家鄉。同年冬天到香港,與陸皓東一同於公理會受洗入基督教,並就讀於拔萃書室。次年進入中央書院。1887年進入香港西醫書院,1892年7月以首屆兩名畢業生中第一名成績畢業。後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 在廣州行醫期間,常常與尢列、陳少白、楊鶴齡、陸皓東等人暢談、批評國事,也常談革命。故被廣州人將此四人(孫文、尢列、陳少白、楊鶴齡)名為「四大寇」,甚至在文旁邊加上水字旁,成為「汶」。
孫中山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島募款組織興中會,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1895年孫中山到香港,會見舊友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楊鶴齡等,準備籌劃生平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目標。同年2月12日,孫中山在中環士丹頓街13號正式成立「香港興中會總會」。時楊衢雲、謝纘泰等先以「開通民智、改造中國」為宗旨創立「輔仁文社」。
[編輯] 革命期間
1895年2月21日,興中會總會在香港成立,與會者皆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倘有貳心,神明鑒察。」為誓,興中會選出楊衢雲為會辦,孫為秘書。3月16日首次幹部會議決定先攻取廣州為根據地,並採用陸皓東所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為起義軍旗,即分工展開各種活動。孫中山進入廣州,創農學會為機關,並廣徵同志,定重陽節為起義之日。可是因為事先洩密,這次起義失敗作收,以陸皓東為首的多數成員被捕處刑,孫中山則被清廷通緝,遭香港當局驅逐出境,流亡海外。孫於11月避往日本,並於此時起剪掉辮子,改穿西服。1896年初與其妻兒抵達夏威夷,再轉往美國,希望在旅美華僑中發展興中會及籌款。同年秋天,孫中山轉往英國倫敦,在當地被清廷特務緝捕入中國使館,成為國際事件。事件後來被稱為「倫敦蒙難記」,因此事而名聲大噪。1897年,孫經加拿大,轉往日本。先結識宮崎寅藏、平山周,透過宮崎及平山,孫再結識日本軍政、幫會中人,並一度接觸梁啟超等保皇派。1900年庚子拳亂引來八國聯軍,孫中山希望能籌劃南方諸省獨立,成立合眾國政府,李也答應與其會見。卻發覺不過是個清廷陷阱,此會面也無疾而終。同年9月,孫中山與日本友人及原興中會骨幹人物先赴香港,被禁入境後轉往台灣,得當地日本官員答允支持在廣東惠州三洲田發動惠州起義。後因日本官員臨時改變態度而失敗。
革命時期的孫中山,攝於1900年8月1903年夏在日本青山開辦革命軍事學校起,改革命誓詞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孫中山之後到東岸尋求華僑支持革命,並於紐約首度發表對外宣言,希望博得外國人士對革命的支持與好感。年底收到中國旅歐學生資助,在歐洲中國留學生中活動宣傳革命,並從留學生中籌得款項。在宮崎寅藏介紹下與黃興見面,並開始籌劃聯合各革命組織。
1905年8月,結合興中會、華興會、愛國學社、青年會等組織,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孫中山被推為同盟會總理,確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政綱,並以華興會機關刊物《二十世紀之支那》改組成為《民報》,在發刊詞首次提出「三民主義」學說,與梁啟超、康有為等改良派激烈論戰。繼編定「同盟會革命方略」,正式宣示所進行者為國民革命,將創立者為中華民國;並舉所誓之四綱,定「軍法之治,約法之治、憲法之治」三程式以達成之。
1907年,日本政府受清廷壓力,以15,000元請孫中山離開日本。孫中山收款後於3月離開日本。由於此事未經同盟會內部商議,於是引起會內分裂。孫中山赴南洋後,在胡漢民、汪精衛等支持下,在南洋另成立同盟會總部。1910年2月起義於廣州,是第九次起義。
於1910年成立同盟會美洲地區總會,期望能吸收更多海外華僑參與革命。此外又先後發動包括1911年4月27日黃興領導的黃花崗起義在內的多次起義,直至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在危難中奮擊成功,武漢當日光復,各省同志,咸起響應。1911年的武昌起義只是一次偶然的擦槍走火事件。當時孫中山人在美國,並不知情,所以孫中山說:「武昌之功,乃成於意外」。
參考: wiki
2009-03-01 5:34 am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28: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28000051KK0138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