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中國傳統美德

2009-02-28 2:08 am
甚麼是中國傳統美德
用1個故事解釋給我
有20分x2

回答 (3)

✔ 最佳答案
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筆者認為可以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

  “修身”,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儒家經典《大學,聖經》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修身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修身的標準是個人達到較高的美德素養。個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等。

  “齊家”,是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裏團結等。


  “治國”,是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治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為人處世之道。處世美德包括職業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內容有: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

「孝」本是封建社會的產物,是中國封建家族倫理軸心。佛教為了適應中國封建宗法制,在翻譯佛典。、撰寫文章和專論時,極力宣揚孝道。《題至孝回春傳》曰:「佛以孝為至道之宗」《孝聞說》曰:「世出世法,皆以孝順為宗。」以此迎合中國傳統的道德心態。

  在《賢愚因緣經》裡,就有一個關於孝的故事;說的是佛陀與弟子阿難進城乞討,阿難遇見一位老父親和一位老母親,他們雙目失明,一貧如水,生活艱苦異常。但他們有一個極盡孝道的七歲兒子,他經常去討食物,把好的飯菜果品拿給父母吃,酸苦變味的殘剩食物留給自己吃。阿難非常稱讚這個小孩恭敬孝順父母,遂向佛陀稟報。佛陀說:「無論出家還是在家,慈心孝順;供養父母。都在情理之中,其功德也極其高尚難估」佛陀還向阿難講述了自已孝敬父母的故事,在父母生命垂危時,他連自己身上的肉也割下來供養父母,以致圓成正果,修成佛道。

  中國佛教故事裡,也有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相傳唐代道明禪師,俗姓陳,為了奉養高齡老母,紡織草履賣錢來贍養老母,人們尊稱「陳蒲鞋」南北朝時,道濟禪師肩挑扁擔,一頭是行動不便的老母,一頭是經書,到處講經所傳。有人要幫忙照料他的老母,他說:「這是我的母親,不論她入廁吃飯,都應該由身為人子者來侍侯。」道濟禪師因此倍受尊敬。

  中國佛教的「孝」是在中國傳統教化社會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雖以原始佛教為藍本,但更多地打上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尤其是在不同的社會階段,往往為不同的階級所利用,成為統治階級統治人民的工具。但是,不可否認,孝敬父母本身是中國傳統美德,尤其是在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今天,孝順老人,養親盡忠,應當加以提倡,做到孝敬恭順,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和人生權力,努力使他們歡度晚年。這是現代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能孝敬老人也是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標誌之一。

參考: 天之心
2009-03-03 5:57 am
哭竹生筍



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麽,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麽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



---------------------------------------------------------------------------------------------------------

賣身葬父



漢朝時,有一個聞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裏非常貧困。他的父親去世後,董永無錢辦喪事,只好以身作價向地主貸款,埋葬父親。喪事辦完後,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還錢,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攔住董永要董永娶她爲妻。董永想起家貧如洗,還欠地主的錢,就死不答應。那女子左攔右阻,說她不愛錢財.只愛他人品好。董永無奈,只好帶她去地主家幫忙。那女子心靈手巧,織布如飛。她晝夜不停地幹活,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織了三百尺的細絹,還清了地主的債務、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樹下時,那女子便辭別了董永。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爲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
2009-02-28 3:22 am
孔子、孟子講忠、孝、仁、義、禮、智等。孟子談論四端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中庸》所講的三達德為智、仁、勇。
中國畫裏的梅、蘭、竹、菊各被賦予了美德的象徵:梅代表堅毅、忍耐,蘭代表高雅、文靜,竹代表忠貞、正直、謙虛,菊代表真誠、樸素。
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歌誦孔融對其哥哥謙讓的美德。
2.1個故事
孔融讓梨

相傳有一天,有人送來一籃梨子。他的哥哥們都挑大梨子,只有他挑了一個小梨子。別人問他為甚麼,他回答說:“哥哥年紀大應該吃大的,我的年紀小,不可和他們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是作為弟弟和妹妹的,應該懂得這種謙讓的禮儀。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

古人對道德常識非常重視。道德常識是啟蒙教育的基本內容,融於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長幼有序的道德要求,不僅針對男孩子,同時也針對女孩子。例如,《女兒經》中有“父母罵、莫作聲;哥嫂前,請教訓”的教誨,說的是做女兒的一定要尊敬父母。被父母批評或責罵的時候,不要回嘴,而是要靜靜地聽,好好地想一想自己甚麼地方沒做好。做妹妹的對哥哥嫂嫂也要尊重,多請哥嫂教育和提醒。


收錄日期: 2021-04-20 17:45: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27000051KK0095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