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問「論語: 學而篇 - 論孝四篇」是指什麼??

2009-02-26 6:26 pm
想問「論孝四篇」是指什麼??
可以的話提供網址, Thanks~~~~~~~~~~~

回答 (2)

2009-02-27 12:16 am
✔ 最佳答案
論語乃孔夫子與弟子講學之語錄。何人記錄,不能確定。漢劉向謂孔門群弟子選記。宋程子意為有子、曾子門人所記,因書中稱孔門弟子皆為子某,惟稱二子為有子、曾子。
論語凡二十篇,其中或因文字演變,或因錯簡,而有難講之處。講時有不能通者,取闕疑。讀古人書,尤其讀聖賢書,必須恭敬,遇有疑難者,可加小注,不可妄改。
論語二十篇,各取首章第一句之二字或三字為題。
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人非生而知之者,故人生來即須求學。學、覺也。學喻開蒙,學然後知不足。故二十篇以「學而」為首。


提供網址:
http://www.amtbtc.org.tw/lun/LunYua0301.htm
人非生而知之者,故人生來即須求學。學、覺也。學喻開蒙,學然後知不足。故二十篇以「學而」為首。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此第一章。子,古時男子之美稱,此稱孔夫子。研究任何學問,首須明其作用。前清人學論語,用於科舉考試,吾人今日用於復興文化。天地人號為三才,天地皆有好生之德,人為天地之心,應具天地之德,始可稱之為人,此為中國文化。學即是學作人之道,初學為士人,以至學為聖人,皆不離學。時乃時常,習乃練習,說即悅。時常練習,所學有成,故喜悅。
朋,志同道合者。學儒必須尋師訪友,學有所得,又有志同道合者自遠方尋來請教,樂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故云樂。
學在自己,用由天命,學成而人不知,不得其用,天命也,君子何慍之有,故曰不慍。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弟子。求學之人,學必有師,故稱弟子。所求之學有其先後。孔子以四科施教,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首為德育,先正其心也。後為文學,游於藝也。
入則孝。此說在家庭必須孝養父母,身心俱安,而養心尤為重要,貧士菽水承歡,即是盡孝。
出則弟。弟亦作悌。讀替音,又讀第音。出外求學,或作他事,則行弟道。皇疏:「善兄為悌。」邢疏:「弟,順也。」在家能孝,自能善事兄長,敬順兄長,以順親心。是謂之弟。出外,推此事兄之道,以待年長於己者是為出則弟。
謹而信。行為謹慎,言而有信。竹氏會箋引周易乾文言:「庸言之信,庸行之謹。」以證信屬言,謹屬行。
汎愛眾。博愛眾人也。與眾人交往,注重博愛,以養其平等容眾之德,是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親仁。擇仁者而親近之。汎愛眾,無選擇。此從仁者學習,故須選擇。
行有餘力二句。行是實行孝弟等五事。行此五事以外,即是餘力。弟子求學,當先以此五事為本。行此五事,非無餘力學文,是言學文先求其本,無本之文不可取。故云,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學文,馬融注:「文者,古之遺文。」邢昺疏:「注言古之遺文者,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是也。」
http://www.amtbtc.org.tw/lun/LunYua0301.htm
參考: 天之心


收錄日期: 2021-05-02 21:49: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26000051KK0036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