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金庸作品中很多配角,以”頭陀”為名的呢?

2009-02-26 8:23 am
在金庸作品中很多配角,都以”頭陀”為名,
例如倚天有苦頭陀,鹿鼎記有高頭陀,矮頭陀.

到底”頭陀”是什麼來的呢?
那些角色,又為何以”頭陀”為名呢?

更新1:

講真, 真係好唔想只有維基答案. 如果說頭陀是僧人, 請從小說內角色分析, 為何他們以"頭陀"為名.

回答 (3)

2009-03-04 1:07 am
✔ 最佳答案
頭陀一詞是來自梵文,即原於天竺,他們講究的亦是「無欲無求」一點,甚似中土的僧人。我也不大清楚。

問者問金庸小說為何多有頭陀作配角,我的回答是——其實絕少。只有問者所提到的《倚天》的苦頭陀及《鹿鼎記》神龍教的胖、瘦二頭陀而以。

相較之下,金庸先生更多以和尚及道長人配角罷!例如少林的僧人、掌門,差不多每部小說都有提及,除此之外,也有一些野和尚,如《笑傲江湖》中的不戒和尚,也是一大配角;至於道人,武當的什麼沖虛道長,或《書劍》所述的紅花會無塵道長,《鹿鼎記》天地會清木堂的玄貞道長等等……

金庸先生加入了這麼多不同身份角色的配角,無非是增加書本的趣味而以。
2009-02-27 6:25 am
頭陀是一句佛教用語,為梵語 Dhuta 的音譯,也譯作杜多、杜荼、投多、偷多、塵吼多,意指修治、抖擻、棄除,也就是說要滌除煩惱與塵垢。捨卻不需要的衣、食、住來修練身心,是苦行的一種,通常稱為頭陀行、頭陀事或頭陀功德,此修行針對一般日常的生活立下十二種修行的條件,所以亦稱為『十二頭陀行』。依照這些條件修苦行的稱為『頭陀行者』。佛陀的十大弟子中,首席大弟子摩訶迦葉就是頭陀第一。

頭陀一詞傳到中土之後,廣泛的解釋中也指行腳乞食的出家人之意,那通常是留髮修行的行腳僧。

由於古代印度的宗教裡一般的出家者大多是禁止有所有欲(佔有慾),所以他們認為出家人只需要生活上最低的需求「三衣一缽」就足夠了。所謂「三衣一缽」是指僧伽梨、鬱多羅僧、安陀會的三衣(又稱為袈裟),與一個使用於飲食的缽。為了修行功德,居所、飲食都不需要掛念,托缽乞食,堪受人天來供養。這「三衣一缽」就是出家修行者最基本之物。

頭陀除這些必須品之外,還訂有十二項修行的規定(另有一說是十三項),而修行頭陀四處雲遊時,大乘比丘常會攜帶十八種道具,這就是頭陀十八物。傳至後世,頭陀行因為履行十二項規定,居無定所四處行腳乞食,所以一般也稱為這些修行者為頭陀。


十二頭陀行
頭陀行有以下十二項針對食、衣、住的規定,而這些只是制定苦行的一種手段,並非目的,最終是為了修行功德以達成正果。

阿蘭若處,儘量離開塵世人居住的地方而住在較安靜的場所。
常行乞食,受天地供養,不為食而煩惱。
次第乞食,乞食不分貧富之家,沿門托缽。
受一食法,一日一食就足夠。
節量食,控制食量,不過食,缽中只受一團飯足矣。
中後不得飲漿,過午食之後不得飲漿。
著弊衲衣,穿着廢棄不要的布料所製成的衣物。
但三衣,除了三衣之外不需要其他多餘的衣物。
塚間住,居住於墓地之間。
樹下止,在樹下思佛法。
在露地坐,擇空曠露天之地打坐。
但坐不臥,儘量多打坐少趴臥。

頭陀十八物
頭陀十八物是指修行頭陀所必備的十八項道具,而這十八項分別是:楊柳枝、澡豆(洗淨用的豆粉)、三衣(僧伽梨、鬱多羅僧、安陀會)、水瓶、缽、坐具、錫杖、香爐、香匣、漉水囊、手巾、小刀、火燧、鑷子、繩床、經律、佛像、菩薩像等十八種。
2009-02-27 3:51 am
頭陀,廣泛的解釋中指行腳乞食的出家人之意,那通常是留髮修行的行腳僧。

頭陀大概是僧人吧

2009-03-01 10:52:05 補充:
可能是留了頭髮的僧人,但應該不在中國內出家,例如少林的僧人都是叫XX法師,XX和尚,倚天的苦頭陀便是有一頭紅髮

我想若是喬裝改扮,只能瞞得一時,我當年和楊兄齊名,江湖上知道『逍遙二仙』的人著實不少,日子久了,必定露出馬腳,於是一咬牙便毀了自己容貌,扮作個帶髮頭陀,更用藥物染了頭髮,投到了西域花刺子模國去。」
參考: wiki, 倚天屠龍記 第二十六回


收錄日期: 2021-04-29 18:50: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26000051KK0003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