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重科舉制度有什麼利弊?

2009-02-22 6:57 am
倚重科舉制度有什麼利弊?
倚重科舉制度有什麼利弊?
倚重科舉制度有什麼利弊?
倚重科舉制度有什麼利弊?

回答 (2)

2009-02-24 4:54 am
✔ 最佳答案
倚重科舉制度有什麼利弊?
利~
1). 開放考試,吸收了不少寒士進入政權,有益於擴大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改變了封建社會前期豪門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
2). 科舉制度使得廣大平民百姓,通過讀書入仕做官,給封建政權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3). 以科舉制度選拔官吏,從此有了以知識水準的依據,有利於形成高素質的官僚體系。
4). 科舉制度~將讀書,考試,做官三者聯繫,把權、位與學識結合起來,營造了古代尊師重道的美俗傳統和刻苦勤奮讀書的習慣。
5). 科舉制度促進了文學的繁榮,如唐以詩賦取士,促進了唐詩繁榮。
弊~
1). 明清實行八股取士,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應考者,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
2). 八股取士所帶來的脫離實際的學風,對學術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消極的影響。
3). 科舉制度嚴重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是導致近代中國自然科學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
4). 科舉制度不利於知識創新,更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5). 科舉制度既是制度,也必然有其漏洞,造成做弊事件層出不窮。
參考: A.A
2009-02-22 7:37 pm
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它是為國家舉材的制度,開始於隋代(西元五八一至西元六一七年),經過了唐 宋、元、明、清歷代一千多年的發展,成為各朝代取士用人的正途。




科舉的出題 : 全部皆出自儒家經典著作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從南宋開始被稱為;四書;,是科舉考試的依據。 漢武帝時設立;五經;,指易、書、詩、禮、春秋。也意味著經學的研究方向只限於大全之內,而不可標新立異之說。在絕對統一的墨守一經之模式之下,士人對諸經的研究被嚴格的限制在朝廷所允許的範圍之內,思想受到禁錮,陳陳相因,毫無生氣。文体主要是八股文。





科舉制度在滿清統治中國時的方式是,
秀才考試 : 每三年舉行二次,又稱「縣試」、「小試」或「童子試」。分為歲試、科試。由各縣級政府主辦。合格者稱為「生員」,習慣上稱為「秀才」。
歲試: 逢辰、戌、丑、未年 文武童生並考。
科試 逢寅、申、己、亥年,僅限文童生考。
舉人考試 : 稱為「鄉試」由省級政府在各省省會在秋八月舉辦,三年一科又稱為「乙科」,即為府試,由生員參加,錄取者稱為「舉人」。
會試 會試為三年一科,逢丑、未、辰、戌為會試之年該年二月在京師舉行的會試。由舉人參加,錄取後,稱為「貢生」(貢士),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前十名為「元魁」,十一至二十名為「會魁」。貢士再經過「保和殿」覆試,且列等,才有資格參加殿試。殿試又稱「廷試」於四月二十二日舉行。殿試錄取後稱為「進士」。依成績前十名進呈皇帝御覽,欽定名次。進士分為三甲(即三等),即一甲三名,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又稱傳臚),其他七名列入二甲,稱「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稱「賜同進士出身」。
考生是不論年齡,全都以「童生」稱之。但分「已冠」(十六歲以上)、「未冠」(十五歲以下)兩個層級出題。


收錄日期: 2021-04-17 02:22:2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21000051KK024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