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無鱗的魚會有毒?

2009-02-22 3:33 am
我想知道點解無鱗的魚會有毒? 而有鱗的魚冇

回答 (1)

2009-02-25 7:51 am
✔ 最佳答案
Q:點解無鱗的魚會有毒?
A:所謂無鱗魚,大部分生活在超過500米以上的深海裡,主要為鰻鱺目的魚種,比如海鰻和海鱔等;在淡水魚中,只有泥鰍和河鱔屬於無鱗魚。
曾有報導指出食此類魚後可以發生中毒。但是,也有人持懷疑態度。具體的中毒原因,亦尚沒有最後定論。
現今大多數人相信,食無鱗魚,在鮮活狀態下開始處理和烹調,是不會中毒的。但如果在這類魚死亡以後比較長的時間,才開始烹調食用,則可能發生中毒現象。
據認為,無鱗魚多生長於深海,不同於一般魚類,或水陸兩棲動物青蛙、龜、鱉類,離水後的生存時間會比較短。當牠們離開適宜的環境後生命力會逐漸降低,細菌乘機生長繁殖,將魚體內的蛋白質崩解成氨基酸(氨基酸為分子結構中含有胺基―NH2 和羧基―COOH的有機化合物)。而脫羧酶作用強的細菌亦大量生長繁殖,將魚體內含量豐富的組氨酸(Histidine,含咪唑雜環的氨基酸,同其他氨基酸一樣,是蛋白質結構的組成部分)經脫羧酶作用,脫掉羧基(―COOH)後而產生有毒的組胺物質(histamine,天然存在於人體的化合物,幾乎見於所有組織,主要儲存於肥大細胞,在特定的情況下釋放出來,例如發炎及過敏反應,而微量的組胺是控制胃酸分泌的必需物質。可是,大劑量的組胺可引致中毒反應)。尤其牠們死後,蛋白質崩解得更快,有毒的組胺物質產生得更多。
一般認為,當攝食組胺含量超過200mg/ 100g的魚肉(組胺標準含量定為每千克魚肉內不得超過200毫克,即200 mg/kg)時,就會發生過敏性(或稱類過敏)中毒。含高組胺魚類中毒一般發生在進食後1—3小時內(最短5分鐘,最長達4小時),主要症狀為頭部劇痛、面部潮紅似酩酊樣、血壓下降、心動過速,重症有腹痛、喘息、子宮肌肉痙攣收縮,部分病人出現結膜充血瞳孔散大、視物模糊、臉發脹、唇水腫、口和舌及四肢發麻、噁心、嘔吐、蕁麻疹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有時候,因貯藏不當,魚發生非細菌性腐爛也可以產生有毒成分。這種成分既不能被鹽醃所破壞,也不能被烹煮而分解。已知這種毒素可以使人的腦中樞發生中毒症狀,但是,尚不能肯定這一成分的化學存在。這種有毒成分,有人稱作為Saurine。
此外據稱無鱗魚的卵或卵巢亦有毒。這些魚的的卵巢中含有一種脂蛋白,具有毒性。加熱至100攝氏度經30分鐘後依然不能完全破壞,加熱至120攝氏度保持30分鐘才能將其毒性破壞。魚卵在發育階段逐漸變得有毒,成熟的卵毒性最強。 誤食這樣的魚卵或卵巢0.5~3小時後就會出現症狀:口苦、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頭暈、心慌等,嚴重者有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另外,無鱗魚亦不適合以下體質人士食用:
(1)熱性體質:無鱗魚和有鱗魚相比,更偏溫性、易產熱,因此熱性體質,比如平時容易上火、口幹、長瘡、大便乾燥的人應該少吃,否則會加重這些症狀。
(2)老年或心臟病患者:無鱗魚與有鱗魚比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會低一些,而膽固醇含量比較高,如銀魚膽固醇含量就高達361毫克,河鰻約177毫克,泥鰍約136毫克,黃鱔約126毫克,鱈魚約114毫克等等。所以,老年人應儘量少吃,將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控制在300毫克以下。此外患有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的人士也要少吃。
(3) “結核病人在服異煙肼這種藥時,忌吃無鱗魚和不新鮮的海魚、淡水魚”:
魚類尤其是無鱗魚的肉中,含有大量的組氨酸。而一般在吃魚後,組氨酸便在人的肝臟內被轉化為組織胺,再由單胺氧化酶予以氧化滅活。但結核病藥物異煙肼是一種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它會抑制人體組織內的單胺氧化酶,阻止組織胺的氧化滅活,從而使組織胺在人體內蓄積而導致中毒,出現頭痛、噁心、皮膚潮紅、結膜充血、心悸、面部麻木、皮疹、腹痛、腹瀉、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甚至腦溢血等。
(4)孕婦:傳統中醫典藉認為無鱗魚有毒,不適合懷孕中婦女食用,以免難產及影響腹中胎兒健康,如:
(I)元。賈銘《飲食須知》:「凡一切無鱗魚皆有毒,宜少食之。妊婦食之,並難產育,令子多疾也。」
(II)清。吳道源《女科切要。卷三。廣嗣論》:「四月胎形,入宮羅之室,河車衣裹,漸至丹田。忌食一切毒物。如無鱗魚鱉之類,以免貽毒小兒。」


收錄日期: 2021-05-02 18:41: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21000051KK0187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