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孔子沒有直接提出性本善,性本善根本不是孔子講的。對於人性論的探索,是《論語》成書之後,先由孔門後學提出。《論語》內講到「仁」的主要表現是不安、愛等等,但站在哲學思辯的角度上看,「仁」的概念其實發展得不太成熟。於是在孔子之後,孟荀之前的十三篇儒家簡中,出現了從不同回答進路探索到情的根源,「性」、「心」等問題,為孟荀將來發展出更有系統的心性論舖了階石。
當中問題是哲學史的問題,是儒學個別問題路向如何發展的問題,在此不詳論。但假設孔子在人性論有所主張就是假設他有直接討論過這些問題,如此即是假設了這些問題是他本人為更早提出的,明顯與公認的哲學史史實不符。
不過你的問題依然可以修改為,孔子的哲學立場跟孟子「性本善」的哲學立場連貫些,還是跟荀子「性本惡」的哲學立場連貫些。這個我相信十分明顯地是前者無疑。孟子的性本善論是上承孔子講道德自覺心的講法,以及孔子對仁的理解,兩者的理論區分甚至不明顯。但荀子對禮義的理解,已偏離孔學方向,甚至如牟宗三所指,其底蘊是自然主義的、經驗論的、實在論的,他的理論能否與孔學講的人文價值自覺相合也很成疑問。
2009-02-22 02:56:26 補充:
cslkaty君:
有教無類的主張甚至可以跟性本惡相容,根本推不出人性善的論點。相信荀子也不會否定有教無類,而他的理論也明顯述及教育對人向善的影響。
2009-02-22 02:56:44 補充:
勞斯.慕萊君:
你的說法似乎也不太可靠。你試圖以存在主義觀點非孟子的性善論,但似乎至少並不瞭解孟子理論的真實內容,也有可能某程度上曲解了存在主義那名句。
2009-02-22 02:56:49 補充:
孟子用了整篇〈告子上〉去作出比較嚴謹的論證,其內容其實不是「人的本質是甚麼甚麼」,正確而言,他是在論證「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這一命題--即「人之為人的實情就是具有為善的能力」。他是說,人具有自我實現道德價值之能力,而此一能力乃內在固有於人之為人的性質中--即是「其情」,「人之為人的實情」。這個「人之為人的實情」是超越地被規定的,它不在存在主義所講的「本質」範圍內,它是人的存在性格(ontological character),決定人之為人的先決條件,亦即決定「存在先於本質」應該應用在甚麼東西身上的必要條件。
2009-02-22 02:56:56 補充:
存在先於本質是 Sartre 的名句。試細想,Sartre 會不會說人沒有「自由」這種本質?不會,因為在他而言,沒自由的就不是人,自由是超越的決定人之為人的條件。「應該與不應該」的問題同樣也是這類條件,不存在「應該與不應該」的問題的東西,在存在主義者眼中會是人嗎?不會。「應該與不應該」的問題是要有自我實現道德價值之能力才有,因此後者同樣是超越的決定條件。
所謂「存在先於本質」不是說人本來甚麼都沒有。你可以說人本來甚麼「本質」都沒有,但你總不能說人本來連人作為人的存在性格也沒有。
純作討論,如有錯誤,請指點。
2009-02-22 03:06:10 補充:
ex211221122112 君:
首先,你不瞭解孟子的所謂「人性本善」是甚麼。而且,你分不清仁和其他情感的主要分別。「仁」在孔子的描述裡,是一種道德情感,跟其他情感異質。作為一種道德情感,當你無法服從仁時,會有不安及戚的感覺,因此它是一種「應該不應該」的道德意識。同情共感可能是仁的必要條件,但仁卻不是同情共感的必要條件,亦不能化約為同情共感。因此憑你所講的同情共感,根本不能說那就是仁,更不能等同於孟子的「性本善」。
2009-02-22 03:10:40 補充:
原文別字更正:
「如此即是假設了這些問題是他本人為更早提出的」→
「如此即是假設了這些問題是他本人或更早提出的」
2009-02-23 23:03:24 補充:
Hermes 你完全忽視了孔子強調道德教化的目的,而僅由片面提出膚淺推論。如果他只是強調道德教化,他就不算是個哲學家。他的理論受重視的地方,主要是他嘗試證立道德教化的正當性。據他所言,禮之所以為禮的根據本乎仁這種道德情感,仁作為一種道德情感含有正當應然性的 normative meaning,社會才應該施禮來強化和肯定仁的真情實感。故謂「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整個社會之節度秩序,歸根以一「正當性」/「義」為基礎,乃實現「正當性」之工具,而這「正當性」的根源是「仁」的真情實感。
2009-02-23 23:03:28 補充:
總而言之,他強調道德教化的理由,並不在於他覺得人出生無善惡之分,正如我所言孔子在這問題根本未有立場。不過這還不是問題的癥結,癥結在於你的推論形式,你的形式是這樣的:
一)孔子強調道德教化
二)如果人出生無善惡之分,則道德教化是應強調的
結論:孔子認為人出生無善惡之分
這就好比這樣的推論般合乎邏輯:
一)A認為人獸交是有問題的
二)如果正常性交是有問題的,則人獸交也是有問題的
結論:A認為正常性交也是有問題的
2009-02-27 00:54:01 補充:
多謝本是無根兄嘅抬舉,失禮失禮……論哲學的專科知識,我遠遠不及你啦~多多指教~
Hermes,如果是這樣你的推論變得複雜了很多,第二步推論仍隱含著「如果人出生無分君子小人,則有理由道德教化」 的前設,以這點去推論孔子認為道德教化是基於你猜想的原因仍有毛病。第二步推向第三步也有問題,你將「人一出世就唔係君子」同「人出生並無善惡之分」等同。但君子的意思本來就不單是性善者,而起碼是在性善之餘,能明白禮儀之本的習禮者(且應還有更多意義)。
聽語氣,你兩位係咪識架?如果係咁嘅話 Hermes 佢可能唔知你係邊個所以先講風涼話啫,你唔好怪佢喎~XDD
2009-02-28 01:07:59 補充:
Hermes 講完「你岩」之後
投自己一票....==”
哈哈哈~
參考: 《論語》、《儒簡》、《孟子》、《荀子》、牟宗三《圓善論》、勞思光《中國哲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