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蘇軾(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眉州山(今四川省縣名)人。二十二歲中進士,以文章知名。
蘇軾的政治思想保守,宋哲宗朝,王安石當政,推行新法,他極力反對,自己要求離京外補,擔 任過杭州、密州、湖州等處的地方官。
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御史中丞相李定等人搜羅到蘇軾外任以來的一些詩文,摘錄了其中諷刺新政的句子,加以彈劾,蘇軾被捕下獄,這就是文學史上有名的'烏台詩案'(烏台,指御史府)。蘇軾在獄中備受折磨,以為必死無疑。幸好神宗愛憐其才,又經親故多方營救,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年底結案出獄,貶為黃州(令湖北黃岡縣)團練副使(掌管地方軍事的助理官),《定風波.莫聽穿林》、《念奴嬌.大江東去》和《臨江仙.夜飲東坡》等著名詞篇就在黃州任上作的。
宋宗朝,舊黨當權,召還為翰林學士(替皇帝卓擬詔令的官吏)。新黨再度秉政後,又貶謫惠州(令廣東省惠陽懸),並以六十三歲的高齡徙荒遠的瓊州(今海南島)。
宋宗死,徵宗繼位,蘇軾遇大赦還朝,在歸途中死於常州(今江蘇省市名)。諡文忠。
蘇軾是一位全能的作家,詩、詞、文章造詣都很高。他的詞作豪邁奔放、慷慨激越,獨具一格,是宋詞豪放派的代人物之一。著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蘇軾的官場際遇,反對王安石的新法,只是其生活的一部份,從他在各地任職期間勤政的表現,以及他始終熱心於詩詞文賦和書畫的創作,他的思想是非常豁達開明的。
他一生在政治上備受打擊,但在詩文方面,不但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與者,也是這一革新運動最高的成就者。蘇軾的詞具有大膽創新的精神,一方面博採眾家,一方面又標新立異,以自身獨特的思想,將題材、風格、聲律等各方面運用得出神入化,更有突破前人之風采。
蘇軾是自屈原、司馬遷、李白、杜甫之後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在此,且看他在文藝上的多方面才華,如何對我國古代文化的繁榮作出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