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仔是不是土豆?你覺得薯仔好不好味?

2009-02-18 2:57 am
我想知道薯仔的普通話是不是土豆和

回答 (6)

2009-02-25 7:18 am
✔ 最佳答案
嗯,,
香港說:薯仔
普通話說:土豆
大概是因為如果用普通話說:番薯
會很怪,,所以就用了土豆去替代

薯仔好不好吃?!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
我就覺得好好吃啦!!
因為我喜歡吃薯片
2009-02-24 5:50 pm
馬鈴薯,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兩季栽培。地下塊莖呈圓、卵、橢圓等形,有芽眼,皮紅、黃、白或紫色。地上莖呈棱形,有毛。奇數羽狀複葉。聚傘花序頂生,花白、紅或紫色。漿果球形,綠或紫褐色。種子腎形,黃色。多用塊莖繁殖。性喜冷涼高燥,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但以疏鬆肥沃的砂質土為佳。在中國各地,馬鈴薯的稱呼又有不同,東北稱土豆、華北(晉語)稱山藥蛋、西北西南與兩湖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山芋,廣東及香港稱之為薯仔。

馬鈴薯是目前世界上除了穀物以外,用作人類主食的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主要食用其地下塊莖。在全世界廣泛種植,並被培養出了數千個品種。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但對氣候要求涼、冷、燥,在濕熱地區雖然也能生長,不過一代以後品種就會退化,需要經常從寒冷地區引進新的馬鈴薯種。
歷史
野生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帶,被當地印第安人培育。16世紀時西班牙殖民者將其帶到歐洲,1586年英國人在加勒比海擊敗西班牙人,從南美搜集煙草等植物種子,把馬鈴薯帶到英國,英國的氣候適合馬鈴薯的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1650年馬鈴薯已經成為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作物,並開始在歐洲普及。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1719年由愛爾蘭移民帶回美國,開始在美國種植。

1840年歐洲爆發馬鈴薯晚疫病,完全依賴馬鈴薯的愛爾蘭經濟受影響最大,並遭受大飢荒,幾乎有一百萬人餓死,幾百萬移民逃往美洲。

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傳播到中國,由於馬鈴薯非常適合在原來糧食產量極低,只能生長莜麥的高寒地區生長,很快在內蒙、河北、山西、陝西北部普及,馬鈴薯和玉米、番薯等從美洲傳入的高產作物成為貧苦階層的主要食品,對維持中國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品種
馬鈴薯在原產地就有幾百個品種,在世界各地又不斷地培養新品種,目前全世界有幾千個品種,有含澱粉比例較高,適合作為主食的,也有適合作為蔬菜食用的。人們根據不同的用途培養出很多新品種,花色有白色、紅色、紫色等品種,地下塊莖有圓形、卵形和橢圓形,其皮色有紅色、黃色、白色和紫色的不同品種。一般用塊莖上的「芽眼」切下播種,如果用種子種植,很快就會產生變異,因此非常容易出現新品種。
營養
馬鈴薯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同時含有蛋白質、礦物質(磷、鈣等)、維生素等。可以做主食,也可以作為蔬菜食用,或做輔助食品如薯條、薯片等,也用來製作澱粉、粉絲等,也可以釀造酒或作為牲畜的飼料。
馬鈴薯含有一些有毒的生物鹼,主要是茄鹼和毛殼霉鹼,但一般經過170℃的高溫烹調,有毒物質就會分解。野生的馬鈴薯毒性較高,茄鹼中毒會導致頭痛、腹瀉、抽搐,昏迷,甚至會導致死亡。但一般栽培的馬鈴薯毒性很低,很少有馬鈴薯中毒事件發生。栽培馬鈴薯一般含生物鹼低於0.2毫克/克,一般超過200毫克才會導致中毒現象,相當於一次吃掉1.4公斤生馬鈴薯。馬鈴薯儲存時如果暴露在光線下,會變綠,同時有毒物質會增加;發芽馬鈴薯芽眼部分變紫也會使有毒物質積累,容易發生中毒事件,食用時要注意。
2009-02-24 1:24 am
1樓又習慣性管粵語叫“中文”,Putonghua好像是英文似的……唉。
土豆是薯仔。另外,普通話裏它也有正式名稱叫“馬鈴薯”。
2009-02-18 7:35 pm
薯仔 (Cantonese) = 土豆 (Chinese)
2009-02-18 3:11 am
Yes,you are right.薯仔的普通話是土豆.I thinkis ok.
2009-02-18 3:03 am
你是正確的,薯仔和土豆是一樣的,只不過薯仔係中文的名,土豆就是Putonghua的名
參考: 個人


收錄日期: 2021-04-27 13:13:1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17000051KK012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