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貴族叫 ”高門”, 窮人叫 ”寒門”?

2009-02-16 8:28 pm
點解中國古代貴族叫 "高門", 窮人叫 "寒門"?
高門有乜嘢特權, 寒門有乜嘢禁制?
多謝各師兄師姐指教!
更新1:

多謝兩位師兄解答. 兩位嘅答案都咁詳細, 不如交俾各網友投票啦.

回答 (2)

✔ 最佳答案
本文根據漢以前的文獻與考古資料,從空間通道、人群分界、社會表徵三個角度闡述門在中國古代的政治社會意義。就空間結構而言,「七舍」(室、堂、庭、門、巷、術、野)是中國古代空間最具體的形象,在這種由內而外,層次分明的空間結構中,層層的門戶具有分界與通貫的雙重作用,因此門是空間控制與社會控制的重要設施,所謂「門戶之政」有其實際意義。
配合這種層次分明空間區劃的,是層次分明的人群分界。家門、閭門、城門代表了家族、閭里、國人三個不同的人群範圍,清楚的反映了公私、尊卑、親疏、華夷等人群關係。以政教言,宮門、官府門是政權軍權的象徵,政令宣示、刑罰示眾、人物旌顯、士人教育,皆行於門,這與門為公共出入之所,為人群所聚集有關。
社會階層的分劃,也顯示於門。「門戶」是家族的同義語,古代貴族稱門,平民稱戶,「門」「戶」之別,劃分了家族地位的高下。這種情況戰國以下雖漸改變,但門大戶小的意義猶存。至於門戶的高卑顏色,也是家族地位高低的象徵,所以「高門大戶」,「朱門」「朱戶」成為上層階級的代稱。
在人倫關係上,門是重要界線,家門尤為關鍵。家門既是家族與社會的分界,也是二者的接觸點。至於內寢門限,是男女內外的分界。就喪禮言,奔喪之望國門、望家門、至家門而哭;哭喪有在寢門、廟門、城門內外之異,都反映了不同的倫理關係。
門作為政權、鄉里、階層、家族、個人的代表,其象徵意味十分濃厚。所以衛滅於狄,遺民另立門戶,春秋伐國,攻戰多燒城門。而古代軾門拜闕之禮,犯門斬關之罰,以及古人對門災的解釋,都顯示門不只是一個建築設施而已,更具有深刻的政治與社會文化意含,與當時的政治社會結構,以及生活禮俗都密切相關。

參考: 天之心
2009-02-16 9:11 pm
門閥制度始於西漢,所謂門閥,亦即門第閥閱,指封建社會中世代顯貴,影響大,權威高的姓族家門。這些所謂"高門大姓";一般地說由家族人物的地位、權威和聲望自然造成,一旦形成則顯赫無比,十分威嚴,並世代傳承。有時官方尚作明確規定,宣稱某姓為望族大姓,甚至具體劃分姓族等級,確定門閥序列,各姓族權益地位不等,這就是所謂的門閥制度。

東漢時期,門第等級觀念已十分盛行,門閥制度初步形成。一些官宦、名流的宗族親屬往往高官厚祿,數世不衰,如弘農華陰楊氏四世四人官至三公,汝南汝陽袁氏四世五人位至三公,汝南平輿許氏三世三人官居三公等,皆成為當時令人稱羨的高門望族。他們在社會上的勢力和聲望累代延續,各以門第自詡,互相標榜,組合成一種具有特殊身份、享有特殊權利的社會集團。

在門閥制度盛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與高門望族相比,門第較低,家世不顯的家族則被稱為"寒門 ","庶族"。他們即使也有一定的土地、財產,其成員也有入仕的機會,但總的說來,他們在政治生活中極受壓抑,其社會地位也無法與門閥士族相比。當時用以銓選官吏的"九品中正制"正是這種門閥制度的集中表

門閥士族不僅各自控制地方權力,同時還左右朝政,國家法令又明文規定士族有蔭族、襲爵、免役等多種特權。士、庶之間有嚴格的區別,所謂"士庶之別","國之章也"。士族自視甚高,不與庶族通婚。如有士族與庶族通婚,或就任一般由庶族人所擔任的官職,稱為"婚宦失類",是十分恥辱的事,會因此而受到排擠和嘲諷。

在門閥制度下,不僅士庶界限十分嚴格,而且不同姓氏也有高低貴賤之分,甚至在同一姓氏計程車族集團中不同郡望、堂號的宗族也有貴賤、尊卑之分。唐代柳芳在其《氏族論》中對此作了明確的論述:在南北朝時,"過江則為僑姓",王、謝、袁、蕭為大;東南則為"吳姓",朱、張、顧、陸為大;山東則為"郡姓",王、崔、盧、李、鄭為大;關中亦為"郡姓",韋、裴、柳、薛、楊、杜首之;代北則為"虜姓",元、長孫、宇文、于、陸、源、竇首之。以上"僑姓、吳姓、郡姓、虜姓"合稱"四姓","舉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四姓不選"。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16: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16000051KK0062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