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巴頓將軍的戰略、戰術特點和利弊?

2009-02-15 9:08 am
問巴頓將軍的戰略、戰術特點和利弊?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7.gif
更新1:

兩位都答得極好,非常感謝啊!!!!

回答 (2)

2009-02-26 5:56 am
✔ 最佳答案
I think he is one of the famous general in the U.S
here, let me tell you

His 生平: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George Smith Patton Jr.,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GCB、KBE,美國陸軍上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美國軍事統帥。

1885年11月11日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有軍事傳統的豪門家庭,1909年畢業於西點軍校。


his 功積:
1911年12月進入陸軍參謀部任職。1912年夏季參加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五屆奧運會,取得五項全能項目的第五名。同年底在陸軍參謀部辦公室臨時任職,一度担任陸軍參謀長倫納德·伍德和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的副官。在此期間在《陸海軍雜誌》上撰文建議改進騎兵軍刀獲得採納,他設計的2萬把「巴頓劍」被配發到美國陸軍部隊,使他嶄露頭角。1913年夏自費赴法國學習劍術。1916年任潘興將軍的中尉副官,兩年後升任上尉。

1917年隨潘興赴法參戰。

一戰之後,巴頓組建了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他因此獲得「美國第一坦克兵」的美譽。

1932年,在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指揮下,當時是少校的喬治·巴頓(一同前往的有時任少校的艾森豪)參與軍隊對酬恤金進軍事件的鎮壓活動。

1939年授命組建裝甲旅,晉升為准將。1942年任第一裝甲軍軍長、少將軍銜,同年8月率4萬鐵騎渡大西洋登陸北非。1943年與英國將軍蒙哥馬利聯手取得阿拉曼戰役勝利,肅清了北非德軍後,晉升為中將,任第一軍團司令,指揮了登陸意大利西西里島戰役。1944年任第三軍團司令,作為第二梯隊參加諾曼地登陸,指揮裝甲兵團橫掃歐洲,直至奧地利,9個月間,殲敵140萬,解放大小城鎮1.3萬座,且相對傷亡最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擢升四星上將,任德國巴伐利亞州的軍事長官兼15軍團司令。

戰爭後期,巴頓因毆打士兵遭到媒體抨擊(即「打耳光事件」),引起盟軍總部的反感。戰爭結束不久,他又在正式場合出言不慎,被媒體加以利用,使他在軍中的地位更受到影響。

1945年12月9日,打獵途中遇車禍受傷,12月21日歿于海德堡。


war:
西西里島登陸戰役

入侵西西里之軍事行動主要由美國、英國及加拿大兩棲及空中力量實施,以從軸心國(德國及意大利)手中奪取該島。

盟軍兩個軍團負責進攻該島,統歸盟軍第18集團軍指揮,美國第7軍團在傑拉登陸及英國第8軍團在錫拉庫扎登陸,每個軍團均配有2個軍。負責防守的意大利第6軍團下轄2個軍(意大利第12軍及意大利第16軍),主要四周海岸線,另配有1個德國裝甲軍(德國第14裝甲軍)。


計劃
1943年初,當盟國領袖決定不在今年內渡輪英吉利海峽入侵法國後,他們便決定利用在駐在北非之軍隊進攻意大利西西里島,目的是消滅軸心國在島上之海空力量、令盟軍艦隻自由通過地中海及將墨索里尼趕下台以令意大利退出戰爭。迫使意大利退出戰爭之願望只是部份成功,尤其是盟軍飛機空襲羅馬市大型鐵路調車站之後。不過,該計劃亦被視為入侵意大利之開端,雖然盟國之間在入侵開始時不同意,尤其是美國人極力阻止,因為擔心此舉可能推遲諾曼第戰役,或從法國轉移盟軍之主要力量。

艾森豪威爾將軍是戰役總指揮,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負責整個登陸行動,整支登陸部隊被編成第15集團軍,包括伯納德·勞·蒙哥馬利將軍指揮的英國第8軍團及喬治·巴頓將軍指揮的美國第7軍團。由駐英國皇家加拿大陸軍司令部指揮的加拿大第1步兵師被英國要求編入第8軍團以取代英國第3步兵師。這是在4月27日當加拿大第1軍團司令坎特伯雷將軍應丘吉爾首相要求同意加拿大第1步兵師及加拿大第1裝甲旅到達英國後出動對抗德軍。


在西西里之加拿大士兵加拿大軍原本由哈利·朗拿度·諾威爾·西蒙將軍指揮,但西蒙在計劃初期因一次飛機失事而陣亡,因而改由吉地·西蒙斯將軍指揮,加拿大人還面對另一障礙,就是在登陸前先去蘇格蘭接受軍事訓練。而在登陸開始頭數天亦因惡劣天氣而令他們欠缺發揮機會。相反,盟軍進攻西西里主要兵力來自北非。

軸心國守軍共有大約365,000意大利軍及大約40,000德軍,另有最少47輛坦克及大約200架飛機,全軍由意大利將軍阿爾弗雷多·古佐尼指揮

2009-02-25 21:57:05 補充:
colusion

注重部隊的軍事訓練和紀律,是巴頓克敵制勝的法寶之一。二戰開始之時,巴頓認為,對於長期處於和平狀態的美國公民來說,戰爭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他和其他美軍將領所面臨的緊迫任務,就是把這些和平公民改變成為守紀律、能戰鬥的戰士,完成這一轉變的手段是訓練,而訓練的基本內容則是向將士們灌輸嚴格的紀律和殺人的本領。巴頓寫道:“一個人要成為一名好軍人,就必須遵守紀律,有自尊心,毫不猶豫地執行命令。”他還常說:“一個人要想活下去,殺死更多的敵人,就必須從平時的刻苦訓練抓起。我始終相信一句古老的格言:平時多流一滴汗,戰時少流一滴血。”

2009-02-25 21:57:57 補充:
巴頓堅持認為,軍事訓練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部隊的軍事素質和實戰能力,因此決不能擺花架子,必須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因此,巴頓在注重部隊例行軍事訓練的同時,特別重視著重針對性較強的軍事訓練和實戰演習。在為北非戰役作準備時,為了使部隊適應非洲沙漠地區的環境,他把部隊帶到美國內地的一個荒漠地區進行模擬訓練。那裡的氣候酷熱乾燥,寸草不生,白天氣溫高達40多攝氏度。

2009-02-25 21:58:06 補充:
在這地獄般的地方,巴頓加強高強度訓練:長途急行軍、坦克實戰演習、挖掘戰壕、野外生存訓練等等。面對叫苦連天的士兵和軍官,巴頓一方面堅持嚴格訓練,一方面反覆講述這樣一個道理:“高超的軍事技術和適應能力可以有效地減少部隊的傷亡,一品脫美國人的汗水可以挽救美國人一加侖鮮血。”

2009-02-25 21:58:45 補充:
巴頓一向對軍隊的紀律問題十分重視,他認為:“紀律是保持部隊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士兵們發揮最大戰鬥潛力的關鍵,所以,紀律應該是根深蒂固的,它甚至比戰鬥的激烈程度和死亡的可怕性質還要強烈。”大部分軍事將領都很關注軍隊的紀律問題,但巴頓對軍紀的管理有兩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其一是它的紀律標準十分嚴格。對此它常常告誡部下:“紀律只有一種,這就是完善的紀律。假如你不執行和維護紀律,你就是潛在的殺人犯。”

2009-02-25 21:58:57 補充:
其二是巴頓對部隊的著裝問題十分重視。巴頓認為,著裝問題與軍人的風貌和戰鬥力息息相關。他十分嚴肅地指出:“乞丐兵不能打仗。嚴明的紀律,威武的軍容,既反映了軍隊的精神面貌和軍事素質,又能增加將士們的自豪感和戰鬥力。”因此不論平時還是戰鬥期間,巴頓部隊的每一個人都保持著一種“標準的軍人姿態”:鬍子刮得光光的,戴鋼盔,繫領帶,打綁腿,皮靴擦得雪亮。每一個參加過巴頓部隊的人,都能從他們的軍容風紀中感受到一種強烈的震撼,只有一支戰無不勝、充滿信心的軍隊,才能展示出如此雄壯的軍威!

2009-02-25 21:59:06 補充:
一些研究巴頓的學者指出:“作為統帥人物,巴頓將軍的最大特點就是以他本人的尚武精神去激勵部下,用他的個性去影響部下。”巴頓本人也宣稱:“在一周之內,我能使任何部隊的士氣高昂。”巴頓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他的無與倫比的演說才能和以身作則的實幹精神起了重要作用。重視言傳和身教是巴頓最突出的領導技巧和軍人品格。

2009-02-25 21:59:15 補充: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起,巴頓就用他天生的演說才能來鼓舞士氣,貫徹他的戰術意圖。無論在訓練中還是在戰場上,無論在勝利之後還是在受挫之時,只要一有機會,他總要發表即興演說,向將士們講解戰爭的目的和作戰部署,激發部隊的士氣,表彰作戰勇敢有功者,鞭策激勵那些膽小懦弱的人。他講話一般不用講稿,信口開河,滔滔不絕,音調非常高,聽起來有些刺耳。在許多場合,他的講話直率潑辣,妙語連珠,但往往粗俗不堪,具有一種狂熱的氣質。

2009-02-25 21:59:22 補充:
還有一些話則不堪入耳,聽之令人臉紅。巴頓本人也清楚,自己的粗話是對人的尊嚴的一種冒犯,但他認為,這對於刺激和提高部隊的戰鬥意志很有必要。他指出:戰爭本身就不是一件斯文的事情,斯文的人一定打不過那些滿懷仇恨和具有狂熱精神的人。“美國士兵唯一不具備的氣質就是狂熱,當我們與狂熱者作戰時,要用粗俗、潑辣和露骨的語言喚起這種狂熱氣質,努力使士兵們仇恨敵人,以凶猛拼命的姿態投入戰鬥。

2009-02-25 21:59:30 補充:
但巴頓並不是不分場合隨意使用粗俗的語言。除了大量即興講話之外,他還經常發表一些正式演說、文告和書面命令,它們以措辭規範、行文典雅和感情深邃而著稱,有一種拿破侖式的威嚴和英雄史詩般的韻味,聽罷會使人產生一種蕩氣回腸、精神振奮的感覺,猶如戰鬥的號角和長鳴的警鐘,又像勝利的召喚和殷殷的囑托令人熱血沸騰,充滿戰鬥的豪情。

2009-02-25 21:59:37 補充:
但巴頓並不像某些人所說的是一個華而不實的浮誇之人,他是一個十足的實踐家,注重用自己的形象和實際行動去影響部隊和士氣。巴頓常說:“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戰場上的將軍就是一個演員,他必須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部下,並盡力使他們仿效和追隨。”巴頓正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作為無聲的語言,向部隊傳遞著自己的信念。

2009-02-25 21:59:47 補充:
巴頓十分注意深入基層和前線戰鬥熱情和工作效率。在行軍途中,只要有可能他就不讓士兵們步行走路,而是讓他們搭乘一切可以利用的車輛,這一方面可以大大加快部隊前進的速度,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存士兵們的體力。在戰鬥間歇期間,他總要讓部隊住進城鎮或村庄的房屋中,換上整潔乾淨的服裝和鞋襪,還要設法讓他們進行療養和娛樂活動。他還經常向士兵們介紹各種防治傷病的知識,以保障部隊的健康水準,防止非戰鬥性減員。

2009-02-25 21:59:55 補充:
對於戰場上收繳的各類食品,巴頓總是命令盡快分發給各部隊,特別是前線的作戰部隊。他還命令有關部門,保証把將士們的家信及時送到他們手中。巴頓認為,僅僅從物質上關心士兵是遠遠不夠的,人最需要的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激勵。他曾經指出:“士兵們作戰主要有兩個因素:對指揮官的英雄崇拜和榮譽感。

2009-02-25 22:00:06 補充:
追求軍功和榮譽是優秀軍人的天性。”所以,巴頓十分重視用表彰等方式去激勵和保持部隊的士氣。巴頓對部隊將士的表彰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授獎授勛,這是戰時巴頓做的最多的事情之一,有相當一部分是在戰場上進行的,也有的是在傷員的病榻前進行的.二是發布新聞或戰報,大力宣傳和表揚英雄事跡。這些活動對於提高部隊的戰鬥力確實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巴頓一再表示:“我相信拿破侖的一句名言:只要有足夠的勛章,我就能夠征服世界。”

2009-02-25 22:00:19 補充:
巴頓關心愛護將士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善於團結下屬,大膽任用和保護他們。例如,巴頓的指揮機構並不是一個才華出眾的班子,但它在巴頓的領導下卻發揮出了最大地潛力,作出了優異成績。對此,巴頓的做法是:對他們的工作給以最大的信任和支持。

2009-02-25 22:00:30 補充:
在要求他們忠實於上級的前提下,巴頓對於下屬工作人員給以充分信任,從不干涉雞毛蒜皮的瑣事,而是放權讓他們去做,獨立地完成任務。如果他們工作出了成績,他會給以適當的表彰和嘉獎。如果有人受到了委屈和傷害,他定會挺身而出給予保護。當他們得到了晉升的機會,即使再捨不得,他也會忍痛割愛,放他們遠走高飛。因此,巴頓的指揮班子團結和睦,工作配合默契,全體人員以精誠合作的精神和求實的態度努力工作,為巴頓部隊屢創佳績做出了突出貢獻。

2009-02-25 22:00:37 補充:
在作戰方面,巴頓堪稱現代史上最傑出的戰術家之一,其主要特點是具有強烈的進攻精神。巴頓特別強調裝甲部隊的大範圍機動性,盡一切努力使部隊推進,推進,再推進。巴頓在戰鬥中的一句口頭禪是:“要迅速地、無情地、勇猛地、無休止地進攻!”正是這種一往無前的進攻精神,使得巴頓部隊在戰場上所向無敵,無往而不勝。從巴頓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來看,他的攻勢作戰思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2009-02-25 22:00:47 補充:
強調進攻是奪取勝利的唯一有效手段。巴頓對防禦嗤之以鼻,他認為:“誰也不能成功地守住什麼。部隊進入掩體就等於失敗。事實証明,任何形式的防禦都狗屁不值,這樣做的人都是笨蛋。”為了証明自己的觀點,他列舉了大量歷史事實,如特洛伊戰爭、馬其諾防線等。相反,他認為,進攻是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戰爭中,只要奮勇當先,就會無往不勝。只有迅速勇猛,無休止地進攻,才能保住優勢和安全。否則,把主動權交給敵人,我們就會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2009-02-25 22:00:57 補充:
反對惻翼安全論。由於巴頓部隊的推進速度很快,以致其側翼經常暴露在敵人面前,引起許多將領的不安,他們常常為確保側翼安全而畏首畏尾,同時,也對那些一時不能攻克的城鎮而憂慮重重。對此,巴頓不以為然。他認為,在推進中不給敵人留下喘息之機是獲得大捷的重要因素,如果拘泥於側翼安全和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拖延進攻,受益者只能是敵人。他主張,不要過分考慮側翼安全問題,對那些一時不能攻克的城鎮也可以繞道而過,只要我軍大踏步前進,側翼安全自然就不會成為問題,那些孤立的敵人城鎮即使不會被困死,也會自動放棄或者繳械投降。巴頓曾對自己的參謀人員說:“還有一件事要求你們記住,對擔心側翼這種討厭的事不要去管。

2009-02-25 22:01:05 補充:
讓敵人去煩惱,你只需注重進攻的速度。巴頓認為進攻的速度越快越好,因為“戰鬥的時間越短,我軍的損失就會越少,對敵人的打擊就能達成突擊性,從而取得更加輝煌的勝利。”即使有時推進的速度和連續作戰的時間會超過人的極限,但這並不可怕,因為這對敵人更為不利,而且戰鬥勝利後,我軍自然會有充分的休整時間,否則貽誤了戰機,一切都無從談起。為了使部隊能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前進,巴頓甚至不允許他的軍長、師長們撤退,甚至不允許他們停步不前。他曾經對部下說:“我不想接到電報說,我正在堅守陣地。

2009-02-25 22:01:21 補充:
我們什麼也不堅守,讓敵人去堅守吧。我們要頻頻出擊,大踏步前進。不論你們多麼疲勞、飢餓,敵人只會比你們更加疲勞、飢餓。”強調充分發揚火力優勢。在進攻戰中,巴頓始終要求部隊要充分發揮火力的優勢,不要吝惜炮彈和子彈,他認為充分發揚我軍火力可以達到幾種目的:殺傷敵人、保護自己、火力偵察和鼓舞士氣等。不上報也不記錄,而是盡快發給部隊,以解燃眉之急。二是默許士兵去偷油,並對偷油有功者給予獎勵,其中最鼓惑人心的獎勵是放假三天。這是一種缺乏紳士風度的美國牛仔式方法,然而極有成效,解決了部隊的急需。

2009-02-25 22:01:29 補充:
特別注意情報收集工作。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如果不能及時、準確地獲得敵人活動的情報,指揮官就難以作出正確的判斷、制訂相應的計劃和及時地作出決定。在西歐戰場上,巴頓第三集團軍的情報班子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巴頓經常利用戰鬥的間隙,派出小股部隊深入敵後進行偵察或對敵實施武裝偵察,因而往往能獲得準確的情報。有時,巴頓甚至比盟軍最高司令部更早地了解敵人的動向,作出了正確的判斷和部署。比如,1944年8月德軍在莫而坦反攻前,巴頓通過對偵察分隊報告情況的分析,判斷敵軍將進行反攻,因而及時地變更部署,為粉碎敵軍的反攻創造了優勢。

2009-02-25 22:01:35 補充:
巴頓的作戰思想概括為一句話就是“進攻、進攻、再進攻!”這種攻勢作戰思想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到1944年諾曼地登陸時,盟軍在兵力兵器和空軍方面都占有絕對優勢。德軍已是強弩之末,又東西南三線作戰,對盟軍難以進行致命的打擊。盟軍牢牢地把握住了戰略主動權。此時,如一再強調防禦、側翼安全等顯然不大合適。

2009-02-25 22:01:38 補充:
就一般的戰爭而論,有攻就有守,有側翼就有側翼安全的問題。若一味地強調進攻,忽視防禦,側翼暴露而不加以保護等等,必然給己方帶來巨大的危險,甚至導致全軍覆沒。但在1944年7月以後的特定歷史條件下,盟軍因兵力兵器占壓倒的優勢而無需進行防禦作戰.絕對優勢的空軍可以保護暴露的側翼,因而無需擔心側翼安全。巴頓的攻勢作戰思想在此時此地是絕對正確的。所以,我們在評價巴頓的攻勢作戰思想時,應把它放在特定的歷史和戰場條件下,而不能孤立地看待它

2009-02-25 22:04:40 補充:
too much in formation
this is the website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41603881
thanks路經此地
he also gaVE ME A lot OF INFORMATION
樓上,答案也不錯
yahoo knowledge+ is for share knowledge
we don't need do argue with our work
參考: wiki and my self and some guy from yahoo knowledge+
2009-02-18 7:04 am
深淵兄呢條咁有深度既問題竟然會無人理,小弟其實對巴頓唔算非常熟,所以咁多日都唔敢講野,不過我唸深淵兄唔會介意小弟講幾句個人意見。
巴頓比人既印象係極端重視攻擊,其重視程度甚至去到有啲莾撞。不過要留意既係巴頓之所以可以打得咁快,係因為佢係真正既機械化作戰專家,唔似蒙哥馬利咁係半途出家。
唔係咁多人知道巴頓早係一戰時已經係美軍初創既裝甲部隊中服務,當年有參與呢支初生之犢部隊既重有麥克阿瑟。據小弟記憶,巴頓有參與一戰中最大規模既坦克戰,即係康布萊會戰,所以巴頓由青年時代開始已經好熟悉運動戰既特點。
巴頓總結到關於運動戰既特點好簡單,就係一支大軍一定要不停猛烈進攻。唔單止要用裝甲兵做矛頭,而且成支軍隊既動作要好快,咁即係話個指揮既腦筋要快,做決定要絕不猶豫,而且要有永遠用唔完既精力。呢幾方面佢同隆美爾極為相似,小弟覺得佢地兩個無對戰過係戰史上最大既遺憾。唔好以為上述既原則好易,一味靠勇就得,因為要舞得店一支超過十萬人既大軍,令佢地可以狂風掃落葉咁橫掃敵人,指揮階層就要有好純熟既指戰經驗同埋腦筋轉數極高至得,呢樣野巴頓真係啱晒。無論第七軍團定係第三軍團,係佢既指揮下都前進得極快,令人嘆為觀止。
可能有人話,美英聯軍係打西線弱得多既德軍,既唔係打東線既德軍精銳,又唔係打鐘意死磨既日魔,梗係易啲。咁講有一定道理,但請留意同美軍一齊行動既英軍既動作就慢得多。蒙哥馬利係西西里同巴頓面對既係同一個戰場,但巴頓識得暗渡陳倉,由原本既島東南部,一轉轉去西北部既巴勒莫登陸,快過英軍多多聲攻到墨西拿。當亞歷出大元帥(Harold Rupert Leofric George Alexander)係意大利硬攻古斯塔夫防線時,巴頓既第三軍團已係橫掃西歐,1944年尾當德軍發動阿登攻勢,巴頓一樣極快地解救被圍於巴斯通既101師。同時間英軍做緊乜﹖一樣係意大利苦戰中,而且係中歐作戰既英軍一樣係做埋啲二打六角色,連加拿大部隊都打得好過正規英軍,巴頓既部隊係當時西線盟軍既總矛頭。其實巴頓既作戰領導幾乎可以話係無缺點,因為佢打仗同古德林一樣未輸過。凱薩林隘道美軍既失敗唔係由巴頓直接指揮,之後巴頓直接指揮既戰鬥都未輸過,直至歐戰結束。
最遺憾既始終都係巴頓同隆美爾未正式對戰過,如果有就肯定驚天動地。其實佢地有幾次機會差啲遇上,但始終都係最後一刻撞唔到。第一次係上述既凱薩林隘道之戰,隆美爾親自領軍,但巴頓上場時佢既對手已經係阿爾寧(最後既非洲軍團司令)。第二次係意大利,本來隆美爾要做意大利駐軍司令,巴頓亦有可能係西西里之後登陸意大利本土,不過前者忽然去左西線做B集團軍司令,後者就被調去英國做樣,成為子虛烏有既第一集團軍司令。第三次就係諾曼地登陸,登陸當日隆美爾番左屋企陪老婆過生日,巴頓就繼續係英國做樣。後來隆美爾親自指揮番西線德軍,巴頓又未上陣,到真正去打時,隆美爾又撞車受傷入左醫院,跟住仲要被迫服毒自殺,自然唔可以係巴頓攻入德國時同佢大戰一場。

收錄日期: 2021-04-21 18:06: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15000051KK0014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