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的緣由

2009-02-15 6:59 pm
有誰告訴我

這個暴動是哪何年哪何月何日何時發生的?

發生了什麼事?

如何引起的?

兇手到底是誰?(以客觀來講)

在哪裡發生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衝突?

越詳細越好 謝謝
更新1:

我希望回答者能做點整理 而不是"複製 " "貼上"就好了 如此這樣不管誰也會回答了呀! 密密麻麻的 看了也會眼花

回答 (5)

2009-02-15 7:30 pm
✔ 最佳答案
這個暴動是哪何年哪何月何日何時發生的?\

發生於1947年2月28日


發生了什麼事?


台北大批市民的暴動、示威、罷工和罷市。同日,居民包圍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抗議,遭駐署的衛兵攻擊,從此該事件由請願轉變而為對抗公署的政治性運動,並觸發由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所累積的省籍、族群衝突。抗爭與衝突在數日內蔓延全台灣,最終導致國軍部隊鎮壓。


如何引起的?

1947年2月27日下午七點半左右,「台灣省專賣局台北分局」查緝員傅學通、葉得根、盛鐵夫、鍾延洲、趙子健、劉超群等六人及四名警察,在台北市的天馬茶房前(今延平北路附近),發現一名40歲並育有一子一女的婦人林江邁正在販賣私煙,查緝員沒收林婦所販賣的香煙及身上所有的錢財。而林婦表示家計困難而跪地求饒。但是查緝員一直堅持不讓步,使周圍民眾越聚越多,之後林江邁被查緝員葉得根以槍托公然擊傷頭部。民眾目睹此景後,因憤怒而將查緝員包圍,傅學通等人開槍示警,卻失手擊傷了市民陳文溪(當時年僅約二十歲,次日死亡)。隨後查緝員逃至永樂町派出所,後轉至警察總局,激憤的群眾在當天晚上包圍警察局,要求懲兇,但由於警察局長官包庇下屬,民眾得不到滿意的答覆。


兇手到底是誰?

當時的政府官員
接收台灣初期的政府官員有嚴重的官僚作風與貪污問題,軍隊則是軍紀敗壞,例如偷搶,坐霸王車、吃霸王餐。此等缺點與日治時期日本官員的高行政效率、紀率嚴明成為強烈對比。除此,接收台灣之外省籍公務員涉足不良場所、不守紀律也常為媒體所記載。至於軍紀方面,則時有強買勒借,乃至姦污婦女,動輒開槍傷人的行為。[4]
在哪裡發生的?

全台灣都有
起因於台北
它是全島性的反抗政府事件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衝突?

一般認為,二二八事件初期本質是一年半以來的積怨所爆發出來的排斥外省人暴動。
背景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帝國戰敗無條件投降,向美中等盟國移交戰爭中的佔領區。1945年9月9日,在中國大陸地區,中華民國政府派何應欽在南京接受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降書;當時戰敗國日本由美國接管,因此臺灣便在美國任命的盟軍太平洋司令麥克阿瑟的指示下交由中華民國政府進行接管。中國在當時陷入國共內戰。由於國民政府財經政策在1947年之後失當、貪污問題日益加劇;在戰場上東北戰略失算、國民黨軍逐漸陷入被動,相較之下共產黨勢力則越來越龐大。在中國本土,中央銀行先後發行的法幣,金圓券幾近崩潰。

原因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7/Taiwan-1M-Yuan.jpg/100px-Taiwan-1M-Yuan.jpg


戰後初期台灣銀行所發行的「台幣一百萬元」本票
台灣產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重創。戰後台灣農業產值只有1937年的49%,工業產值則不到33%。此外學校、商店、工廠、醫院、鐵路、發電廠等建設也受到戰火嚴重破壞。加上日本政府停止台灣人儲蓄金歸還申請,債券成廢紙,造成金融物價秩序混亂。國民政府接管之後又大量印製鈔票,並將民生物資運往中國大陸以資助國共內戰,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2](後來的幣制改革中,1元新台幣換四萬舊幣)[3]。政府一方面接收原屬日本人與殖民政府的財產,並拆裝賣往中國。另一方面,延續日本殖民政策中的專賣制度,壟斷如煙、酒、糖、樟腦等的買賣,並利用各種關係排擠民營公司。並積極實施嚴格的經濟管控措施,壟斷了台灣與中國大陸貿易的經濟管道。


風花雪月
參考: 網路
2009-02-18 11:04 pm
導火線是27日發生在台北公賣局查緝員取締私煙而引起
28日才是反抗政府的開始,史稱為二二八事件



省專賣局與警察大隊派赴市場查緝私售香菸之警員,今於迪化街開槍擊斃市民陳文溪,並在南京西路以槍筒毆傷煙犯林江邁。警員十餘人今日下午七時許於南京西路天馬茶房附近之香煙市場搜查現年四十歲之女煙犯林江邁之私煙,發生爭執,查緝員等人試圖將她逮捕,但附近民眾集結並為她求情。在查緝員堅持不讓步,而民眾越聚越多的情況下,林婦被槍扥擊傷頭部出血暈倒。民眾目睹此景後極為憤怒,乃將查緝員包圍,傅等人開槍警告,不幸誤殺了當時在自宅樓下觀看熱鬧的市民陳文溪,陳文溪(非煙犯)自住所樓下觀看時,某警員開槍一發,貫穿陳文溪之左胸,激憤的圍觀群眾在當晚就包圍警察局,要求懲兇,但得不到滿意的答覆,圍觀民眾擊毀該局卡車上之玻璃,並將該車推翻道旁,八時許憲警趕至,始告平靜,林江邁現已送入林外科醫院旋告斃命。陳文溪未被送至醫院時,即已斃命。該卡車旋被民眾拖入圓環公園路側燒毀,消防隊第二分隊聞訊後,隨即趕往搶救,道側民房幸未延及,聞警察局陳局長松堅曾親赴出事地點帶獲肇事警員四人送局訊問。(台灣新生報,1947年2月28日2版 )



第二天,台北市罷工、罷市,並聚眾向行政長官公署請願示威。不幸又因公署衛兵開槍造成傷亡,民眾情緒激昂又爆發了全島性的反抗政府事件。




誰願意來做這種偷偷摸摸的生意?私煙攤販也無非是為生活所迫,無業可就,不得已出此下策,輾轉街頭,販賣私煙,博取蠅頭微利,藉以維持個人乃至全家的生活,值得社會的同情。



而在3月4日的專欄中,撰寫者則陳述在2月27日以後事件的各項發展,包括事件如何在28日時由一地的緝煙糾紛演變至全市的情況。時有一批民眾,打鼓敲鑼,至太平町一丁目派出所前,該所警長黃某上前欲加制止,都以其平時藉機凌民,遂將其圍打並搗毀所內玻璃用具洩恨,民眾見已達到目的,就紛紛向本町專賣局台北分局前進,各處民眾,先後如山洪爆發般地由四面八方洶湧而至,衝進局裡,毆斃該局職員兩名,傷四名,把局裡存貨火柴、香菸,酒及汽車一輛,腳踏車七、八輛一件一件由裡面拋出路中放火焚毀,一時火光沖天,迄至一日尚未全熄圍觀的民眾不下二、三千人,憲警聞訊趕到,但無法維持,都各避開歸隊下午一點餘鐘,有一陣以鑼鼓為前鋒的群眾,約有四、五百人趨向長官公署而行,衛兵舉槍阻止群眾前進,旋聞鎗聲卜卜,計約二十餘響,驅散民眾,其後據一般民眾說,市民即死二人,傷數人,但據葛秘書長報告市參議員說:兵民受傷各一,然而民眾並不因此而散歸回家。反之,情勢愈益複雜,學生全部停課,各機關團體員工,都逃走一空,有一部份民眾蜂擁到本町正華大旅社敲破門窗,搬出家具物品焚燒外省公務人員,憲兵警察於南門,台北公等方面被毆打者,為數不少,下午五點餘鐘,榮町新臺公司裡的商品,被民眾擲出路中焚毀,有少數竊盜,想乘機搶劫財物,都被民眾抓住毒打。其間民眾曾於上午十一時左右,派代表五人,向柯參謀長請願提出要求五項(請閱本報二十八日號外),柯參謀長允諾照辦,但客觀形勢的發展,難以滿足民眾的要求,公憤的情緒,仍不可遏止。(台灣新生報,1947年3月4日1版)



陳儀以軍警開槍射殺民眾。各地起而反抗,台灣領袖謝雪紅在臺中以『推翻國民政府』作為號召,發動反抗的二七部隊最為有名[9],各地的反抗也以這支勢力維持最久。此外,較有規模的衝突還有嘉義水上機場與紅毛埤軍械庫的戰鬥、高雄駐軍與反抗勢力的衝突。台灣西部地區的衝突較為嚴重,東部地區則大都只有小騷動。


大體而言,十日以前的新聞多以二二八事件是件政治權力濫用,導致民眾不滿以致於群眾失控的局面。因為二二八事件多少牽涉到國籍問題,不少老一輩的臺灣人將這次悲劇歸納為外省人的欺壓,故對事件敢怒不敢言。
參考: 台灣新生報,1947年2月28日2版
2009-02-15 7:24 pm
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上午十一時左右,專賣局(即煙酒專賣局,事件後改稱公賣局)接到密報,謂淡水有走私火柴、捲煙情事,乃派傅○通等六名查緝員,會同警察大隊所派四名警察前往查緝,但在淡水僅查穫私煙五箱。又據密報,走私貨已移至台北市南京西路的天馬茶房(太平町,今之延平北路)附近。下午七時三十分當查緝員抵達現場時,私販早已逃散,僅查獲一位四十歲寡婦林江邁的私煙,遂將其全部公私煙及現金悉數沒收。林江邁苦苦哀求說:「如果全部沒收的話我就沒飯吃了,至少把錢和專賣局製造的香煙還給我吧……。」但查緝員不予理會,當時圍觀民眾很多,紛紛加入求情行列,林江邁情急,抱住查緝員不放,卻遭查緝員以槍管打破頭而鮮血直流。

目睹此景的群眾轉趨悲憤,高喊「還給香煙」…等語。查緝員見狀欲速離開,群眾卻緊追不捨。查緝員傅○通為求脫身而開槍示警,不幸誤中當時在自宅樓下看熱鬧的市民陳文溪(年約二十歲,次日身亡),查緝員輾轉躲至警察總局,激憤的民眾搗毀其卡車玻璃,並將卡車推倒於路旁,要求交出兇手槍斃。專賣局業務委員會李常務委員與業務會楊組長聞報,於九時許前往現場處裡,表示將會懲辦查緝員,惟民眾仍要求交出肇事者。李、楊兩人不得已乃將查緝員六人送往憲兵隊看管。

二月二十八日上午九時,民眾沿街打鑼,通告罷市,聚眾遊行,先至太平町二丁目派出所搗毀所內玻璃、物品,圍打派出所主管,隨後衝入位於本町(今重慶南路)之專賣局台北分局,毆傷四人,致死一人,並將局內物品財物拋至街上焚燒,十二時許,民眾擁向南門專賣局總局要求懲兇未果,乃轉往長官公署,約下午一時許,遊行群眾約四、五百人,以鑼鼓為前陣,沿街呼口號,聲勢浩大。公署廣場前早已調派士兵駐守,衝突一觸即發,不久,槍聲響起,有士兵向群眾開槍射擊,造成傷亡,此即公署衛兵開槍事件,也是局勢惡化之關鍵所在。

下午二時許,民眾齊聚中山公園(今二二八紀念公園)隨後進佔台灣廣播電台向全省廣播,次日,全台各地知悉台北發生「二二八事件」,亂事乃逐漸蔓延全省,而懲兇要求也升高為政治抗爭行動。群眾湧專賣局台北分局, 要求交出兇手。因誤認緝煙員警而圍毆警員、搗毀分局。上千名群眾前往長官公署請願,在廣場前突遭公署樓上機槍 掃射,當場死傷數人。 台北市參議會召開緊急會議,並邀請省參議會議長黃朝琴共赴公署陳情。 公署長官陳儀宣佈台北市實施戒嚴,武裝憲警巡邏全市,開槍掃射市民。群眾再包圍專賣總局、鐵路警察署、交通局等,與軍警發生衝突,群情激憤並怒及外省人。


二二八事件擴展為全島性歷史事件,波及社會各階層人員,各種抗爭與衝突範圍擴及全台各地。從台灣北端到南端,從東到西,乃至澎湖地區亦不能免,影響既深且廣,其中又以台北、基隆、台中、嘉義、高雄地區影響最大。


當時的政府不知老百姓的工作辛苦,所以讓百姓們辛苦的工作沒有回報,且默收一堆事情才會有228的....................
2009-02-15 7:14 pm
發生在一九四七年二月底及三月間的二二八事件﹐是台灣歷史上傷亡慘重﹑影響深遠的大事件。做為台灣的子弟﹐有義務要了解它﹐並記取歷史的教訓。

事件由香煙引爆

一九四七年二月廿七日傍晚﹐專賣局台北分局緝私員傅學通等六人在台北市太平通(今延平北路)一帶查緝私煙﹐查獲中年寡婦林江邁於天馬茶房前(地址在今延平北路與南京西路交叉口附近)販賣私煙﹐查緝員欲沒收林婦煙攤的香煙及身上的金錢﹐林婦不讓他們沒收﹐苦苦哀求﹐查緝員以槍管敲打林婦頭部﹐致林婦頭部出血暈倒﹐圍觀的民眾群情激憤﹐向查緝員理論抗議﹐查緝員一邊奔逃﹐一邊向民眾開槍﹐不幸擊中一名旁觀的市民陳文溪(延至隔天不治死亡)。民眾更加氣憤﹐包圍警局和憲兵隊﹐要求交出肇禍的人法辦﹐但沒有結果。



在協商桌上

三月一日﹐由國民參政員及省參議員等民意代表組成緝煙血案調查委員會﹐推派代表謁見行政長官陳儀﹐並建議組織「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陳儀應允﹐於當日十七時在電台廣播稱:一﹑立即解除戒嚴令﹔二﹑開釋被捕民眾﹔三﹑禁止軍警開槍﹔四﹑官民共組處理委員會。



三月二日﹐以民意代表為主體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在中山堂開會﹐公署亦派有五名官員參加。會中並決定變更該會組織﹐增加陣容﹐容納商會﹑工會﹑學生﹑民眾各方代表。會議進行時﹐場外仍頻聞槍聲﹐於是有人提出非難﹐認為開槍均由警察大隊所為﹐因而一致要求立即解散警察大隊﹐但沒有結果。



受傷的亞細亞孤兒

二二八事件帶給台灣的﹐不只是家破人亡的悲劇而已﹐還為台灣往後的政治與社會﹐種下既深且鉅的影響:一方面,台灣人的性格受到嚴重的扭曲,過去一直在外來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人,顯得更加卑屈自辱,處處都要表現其不敢違抗統治者以求安全自保的奴隸性格;另一方面,台灣人民對政治產生恐懼、灰心、失望。這種對政治的恐懼感與冷漠感,有利於國民黨的一黨專政,不利於民主憲政的發展﹔再者﹐台灣社會領導階層架空,便利國民黨的統治。許多劫後餘生的社會菁英不願再與聞政治﹐地方政治体質改變,劣幣驅逐良幣﹐土豪劣紳、黑道流氓、地方政客﹐逐漸進入地方政壇。
參考資料



台灣在經過清朝末期劉銘傳與日本統治,所從事各種近代化建設,使得安定的台灣與動亂不停的中國大陸已經產生不同的歷史發展,而且差距越來越大。

1945 年 8 月 15 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也結束日本在台的殖民,由中國接管台灣。台灣人起先歡喜地迎接、並期待「祖國」的到來,但是國民政府的接收,卻帶來政治的腐敗、經濟的蕭條,以及越來越惡化的社會治安。因此台灣人從希望的心情,跌進了絕望的深淵。在國民政府接收的第二年( 1946 年),台灣社會經常發生軍警與民眾的衝突事件,隨時都有可能爆發成大規模的流血事件。

終於在 1947 年的 2 月 27 日傍晚,專賣局查緝員到台北市現今的南京西路附近,查獲一名女菸販林江邁販賣走私煙,還用手槍槍柄打傷林婦頭部,使得圍觀的群眾非常憤怒並追打查緝員,慌張中逃跑的查緝員毫無目標地向群眾亂開槍,卻誤殺一名旁觀市民陳文溪。群眾積壓已久的情緒,就好像火山的爆發一般炸開來,衝向警察局和憲兵隊抗議,但卻得不到任何回應。

28 日上午,各地憤怒的群眾湧向專賣局台北分局抗議,並到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示威請願。沒想到,長官公署用機關槍向群眾掃射,死傷數十人。青年、民眾到台灣廣播電台(就是現在的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向全台灣廣播事件的經過,並請求各地的民眾起來響應,因此,衝突事件迅速擴及全島,各大市鎮都發生騷動,出現台灣青年學生、民眾、退伍士兵結合,與國民政府軍隊對抗的局面。

接著從 3 月 1 日到 5 日,由國民參政員及省參議員等人推派代表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行政長官陳儀交涉事件的善後處理事宜,進而提出政治改革要求,陳儀表面上同意改革,全台各地的騷動才逐漸平息。卻沒想到,陳儀暗中打電報向南京政府請求緊急派兵來台鎮壓。

但是,就在 3 月 6 日「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發表「告全國同胞書」的這一天,高雄市卻發生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殺害前來交涉的高雄處理委員會的代表,並且派軍隊向開會中的社會人士掃射,造成慘重傷亡。

處理委員會在 3 月 7 日通過著名的「四十二條要求」,其中包括政治改革方案,要求台灣的陸、海軍皆由台灣人擔任。但是陳儀知道南京派來的軍隊即將到達台灣,開始翻臉不認帳,他不再理會先前他所承認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就在 3 月 8 日下午,從南京派來的軍隊到達基隆港,一上岸立即從北到南進行無差別的屠殺,台灣因此社會陷入一片巨大的恐慌之中。緊接著進行「清鄉」的鎮壓行動,進行全台性的捕殺,濫殺無辜的台灣人民,死亡人數多達一萬至兩萬人,這就是台灣歷史上所稱的「二二八事件」。

以上
2009-02-15 7:13 pm
導火線與台北的動亂
228事件起始點:南京西路與延平北路交接的現況
2005年底被拆除殆盡的原天馬茶房舊址﹔空地上掛了條『向228英靈致敬』的布條。


1947年2月27日下午七點半左右,「台灣省專賣局台北分局」查緝員傅學通、葉得根、盛鐵夫、鍾延洲、趙子健、劉超群等六人及四名警察,在台北市的天馬茶房前(今 延平北路附近),發現一名40歲並育有一子一女的婦人林江邁正在販賣私煙,查緝員沒收林婦所販賣的香煙及身上所有的錢財。而林婦表示家計困難而跪地求饒。但是查緝員一直堅持不讓步,使周圍民眾越聚越多,之後林江邁被查緝員葉得根以槍托公然擊傷頭部。民眾目睹此景後,因憤怒而將查緝員包圍,傅學通等人開槍示警,卻失手擊傷了市民陳文溪(當時年僅約二十歲,次日死亡)。隨後查緝員逃至永樂町派出所,後轉至警察總局,激憤的群眾在當天晚上包圍警察局,要求懲兇,但由於警察局長官包庇下屬,民眾得不到滿意的答覆。


隔天2月28日,因為前一天的事件,台北市部分地區展開罷工、罷市,許多市民除了前往肇事查緝員所任職的專賣局分局抗議之外,還要求公賣局分局長歐陽正宅下臺負責。群眾抗議中,發生零星焚燒事件並造成一名警察死亡。之後抗議群眾集結於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門口請願示威,過程中公署衛兵對市民開槍並造成傷亡,使民眾情緒更為激昂。抗議民眾因此轉進公署附近的台北新公園(今二二八和平公園)繼續示威集結,並同時在位於新公園內的台灣廣播電台,廣播報導事件始末。至此,長期對中華民國政府不滿情緒,加上臺灣行政長官處理不當,因而從3月1日起,終於爆發了全島性的反抗政府事件[5]。


[編輯] 初期的政治交涉與武裝衝突


一般認為,二二八事件初期本質是一年半以來的積怨所爆發出來的盲目排斥外省人暴動。[6]之後所稱的反抗大致上循著兩條同時發生的路線在進行︰一為「政治交涉路線」;另一為「武裝抗爭路線」[7]。一方面,台北與台灣各縣市的各級民意代表及社會名流,紛紛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和行政長官陳儀展開協商談判,並對陳儀提出逮捕貪官污吏、廢止行政長官公署、實施自治、在行政、司法、軍事各方面起用台灣人等要求[8]。


陳儀以軍警開槍射殺民眾。各地起而反抗,台灣領袖謝雪紅在臺中以『推翻國民政府』作為號召,發動反抗的二七部隊最為有名[9],各地的反抗也以這支勢力維持最久。此外,較有規模的衝突還有嘉義水上機場與紅毛埤軍械庫的戰鬥、高雄駐軍與反抗勢力的衝突。台灣西部地區的衝突較為嚴重,東部地區則大都只有小騷動。


依照李筱峰的研究,二二八事件初期出現許多台灣人遭到屠殺的事件


高雄的軍事鎮壓
由國民黨軍隊操作、架設在救火車上的機關槍。當時服務於聯

3月2日~3月4日間,已經有來自台北與台南的人士進入高雄,發生武裝反抗國軍衝突。3月5日,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開始對高雄市區展開砲轟與掃射,並在3月6日派遣軍隊攻擊高雄市政府、高雄車站與高雄第一中學(今 高雄中學),除了平民以外,也有多位高雄市議員在這場攻擊行動中喪生,或是被逮捕後處死。
陳儀表面上對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做了一些讓步,如解除臨時頒布的戒嚴令。但事實上陳儀在致蔣中正函中以『台灣民眾缺乏國家意識,易為排斥外省人的封建思想所惑、「有組織叛亂行為」、「獨立等叛國」、「對於奸黨亂徒須以武力消滅」、「有政治慾望之人士,高唱大台灣主義,冀達台人治台之目的。』為理由,暗中要求國民黨中央緊急派兵前來台灣鎮壓。3月8日,即使已有蔣渭川等人請求暫緩派兵,當時的國軍三軍總司令蔣中正仍然在未查明實情狀況下派遣援軍(21師整編師)前往基隆,對各地的民眾展開徹底的屠殺。這些國軍派遣的軍隊至各地隨意開槍掃射,使得各地民兵面對國民政府的軍事行動迅速潰敗,連擁有警察武裝的臺中「二七部隊」也無法有效抵擋,只能撤退至中部山脈入口南投縣埔里鄉並自行解散。到了3月17日,國民政府便派遣國防部長白崇禧來台宣撫,宣告軍事行動暫告一段落。


] 清鄉、掃蕩與屠殺


雖然各種針對社會名流、鄉紳和異議人士的捕殺行動表面上也暫時結束。但實際上各地的屠殺行動,也就是政府所宣佈的清鄉工作在這之後才正式展開,留名的受難者,大都死於3月到5月之間[10]。之後零星的鎮壓繼續持續了大約9個月[11],許多被捕的嫌犯皆被冠上叛國罪,因而受到刑求而槍決,其中堅不認罪者死前皆體無完膚[12]。在4月18日,陳儀發布「二二八事件首謀叛亂在逃主犯名冊」,其中包括謝雪紅、廖文毅、蔣渭川等共30個人。直到5月16日政府才解除戒嚴,但是仍然有零星的事件發生。


在基隆和平島的沖繩人聚落,約有30餘名在國民軍隊上岸後的掃蕩中遇害

P.S其實你可以到維基百科去查
參考: 知識+


收錄日期: 2021-04-30 12:53: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15000010KK0309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