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名 20分` 快
我想問; 係明朝有個人連[巧]第一名, 是誰? 這問題只發問到今天的10點, 過了, 就del.; 快`
回答 (4)
孫承宗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明朝直隶高阳县南街村(今属河北省)人。
相貌奇伟,“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仅16岁。而后,孙承宗曾先后在大理寺右丞姜壁和兵备道房守士等朝廷官员的家中,做家庭教师,并逐渐接触官场。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孙承宗到北京,入国子监读书;次年,中“举人”。后来,因房守士升任大同巡抚,孙承宗随行。大同是当时明朝的边城重镇,承宗喜欢跟老将及退役兵卒究问险要边情[1],史称“伏剑游塞下,历亭障,穷厄塞”,因而“晓畅边事”[2]。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第二名,即“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孙承宗在翰林院一待就是十年。后来,孙承宗有幸进入詹事府做事,辅导当时的皇太子朱常洛学习,即后来的明泰昌皇帝。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泰昌帝继位仅一个月,就不明不白的驾崩了。因此,泰昌帝年仅16岁的儿子明天启皇帝朱由校继位。孙承宗继而就做了天启帝的老师。这样,年近花甲的孙承宗,依借帝师的地位,逐渐地进入了明朝后期政治权力的中心。
明天启二年(1622年)孙承宗升任为礼部右侍郎。后因明朝丢失广宁,辽东经略王在晋去职,天启帝以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经略辽东四年,以为“迩年兵多不练,饷多不核。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以将监阵,而以文官拨发;以武略备边,而日增置文官于幕;以边任经、抚,而日问战守于朝。此极弊也。今天下当重将权。择一沉雄有气略者,授之节钺,得自辟置偏裨以下,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要使守关无阑入,而徐为恢复计。”[3],期间大胆起用袁崇焕、孙元化、鹿善继、茅元仪等人,修复宁远等大城九座、堡四十五座、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屯田五千顷,“自承宗出镇,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4]。后金按兵不敢动。天启五年,魏忠贤派太监刘应坤到山海关,以帑金十万两犒军,为承宗所鄙视[5],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发生柳河之役[6],忠贤以承宗不附已,借口马世龙损失马匹六百七十匹、甲胄等军用物资,参劾承宗[7],后以高第代为经略,十五日,批准孙承宗回籍养病[8]。
崇祯二年(1629年),清兵第一次入长城,进大安口、遵化,袁崇焕被执下狱,承宗力保祖大寿,复用承宗为督师,移镇山海关,修建入海长城之“老龙头”,且于建后由内阁大学士杨嗣昌题字“宁海城”于“老龙头”城楼上,辽左得以粗安。崇祯三年,祖大寿、马世龙等诸将克复永平、遵化、迁安、滦州四城,史称“遵永大捷”。崇祯四年八月,清军攻大凌河,祖大寿坚守城池,命宋伟、吴襄救援,二将阵前不和,祖大寿降清,后罢孙承宗。家居七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第四次入长城,犯保定,攻高阳,承宗率家人拒守,高阳城墙低矮,城破,举家殉国。著有《高阳集》。
參考: wikipedia
明朝有個人連考第一名,他是孫承宗 。孫承宗(1563-1638),字稚繩,號愷陽,明高陽(今屬河北)人,萬曆進士。天啟二年(1622年),任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遼東經略王在晉去職,他自請督師,詔以原官督山海關及薊、遼、天津、登、萊諸處軍備。他在官四年,主持修復寧遠等大城九,堡四十五,練兵十一萬,拓地四百里,開屯五千頃。後金按兵不敢動。承宗功既高,又不附權閹魏忠賢,遂遭誣陷去職。崇禎二年(1629年),後金(清)兵入大安口,取遵化,遂詔承宗以原官兼兵部尚書守通州。後移鎮山海關,收復永平、遷安、灤州、遵化等地。四年引疾歸里。十一年清兵深入內地,攻高陽,承宗率家人拒守,城破自殺。著有《高陽集》等。
收錄日期: 2021-04-15 19:55: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12000051KK0116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