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如何改變中國?

2009-02-11 11:17 pm
孫中山是孫中山如何改變中國?

回答 (2)

2009-02-13 2:04 am
✔ 最佳答案
孫中山於民國14年3月12日因肝癌逝世,當時於北京中央公園社稷壇舉行公祭時,豫軍總司令樊鍾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橫額(闊丈餘,高四、五尺),當中大書「國父」二字,他的唁電輓幛,均稱「國父」,這是孫中山在公開場合被尊稱為「國父」之始。

抗日戰爭中期的1940年3月21日,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尊稱本黨總理為國父,以表尊崇。根據中常會的決議,國民政府以孫中山先生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萬世,于同年4月1日明令全國自是日起,尊稱總理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

但是各地黨政機關、民眾團體在不同的場合無所適從,不知究竟是稱孫中山先生為總理或是國父?同年5月29日,國民政府又發布明令,規定在政府機關、民眾團體應一律改稱國父,在國民黨黨內稱國父或總理均可,民間已印就之圖書文字,不必強令改易。自此之後,孫中山即在中國歷史上確立了其「國父」的地位。

汪精衛於南京建立的親日政權也尊崇孫中山,並作出了一系列規定。1941年5月29日,在汪政府的中央政治委員會第49次會議通過的,由陳公博提出的「手創中華民國之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應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的議案,即屬一例,同時規定有關「公牘、教科書籍、報紙、刊物及一切文字稱述總理或孫先生時,均應改稱國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則未以官方名義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的國父為孫中山或其他任何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中國共產黨在正式的場合或文書上提及孫中山時,通常使用的稱號是「革命的先行者」,從未稱孫中山為國父。不過,中國共產黨無論在推翻中華民國大陸政權前或後,都尊稱孫氏是「中共的老師」和「革命的旗幟」[4],民間則有人沿襲民國時代稱孫中山先生為「國父」的這一做法。另外孫中山先生之夫人宋慶齡女士,因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享有較中華民國時期更崇高的地位,有時也被人進而尊稱為「國母」。[5]

中共的[20024]號文件 2002年11月修訂的《關於正確使用涉台宣傳用語的意見》中,規定「對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不直接稱謂,可稱台北中山紀念館。」 另外台灣的教育部也在2007年建議修改不適當用詞,如「國父孫中山」應該為「孫中山先生」。有些人認為是台灣民進黨政府進行去中國化。

思想

孫中山手跡,「天下為公」是他重要的政治理念之一。孫文的思想大部分是他將中國道統和西洋歐美各家學說綜合整理而來,但是也有少部分見解是「兄弟(我)所獨創」(孫文語)。

孫文:「中國有一個道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 」
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
三大政策: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人民有權,政府有能」的「權能區分」;廣興福利,大有為式的「萬能政府」。
人民之權又稱為政權,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種。
政府之能又稱為治權,立法、行政、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分立,是為「五權憲法」。
人民行使政權的基本訓練與條件:民權初步,即議事規則。
中央與地方的「均權制度」,以縣為單位的「地方自治」。
在經濟思想方面,提倡社會互助理論,曾說「人類進化之原則與物種進化之原則不同,物種以競爭為原則,人類則以互助為原則。」似是受到達爾文進化論與俄國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主義思想的影響。
政治現代化建設方面,主張漸進主義的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說。軍政時期優先消滅軍閥土匪,應實行軍管。訓政時期優先基礎建設與民權初步訓練,應實行一黨執政。憲政實行之條件是全國半數以上縣市具有選舉罷免地方首長之條件,公民具有發動創制複決之條件,則選舉召開國民大會制訂憲法,還政於民,實行多黨競爭的現代政治制度。
以王道為基礎的區域合作和政治架構:大亞洲主義,以及向國際投資開放的實業計劃。
人生哲學:「不做大官,要做大事。」
哲學主張:「知難行易」。
天下為公
孫中山先生讚揚霍元甲「欲使國強,非人人習武不可」之信念和將霍家拳公諸於世的高風亮節,親筆寫下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惠贈精武體育會。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23 23:19: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11000051KK0070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