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嶼山名子是怎樣來的呢?

2009-02-09 3:44 am
請問大嶼山名子是怎樣來的呢?

謝謝

回答 (2)

2009-02-09 3:49 am
✔ 最佳答案
hahahahaha



大嶼山(中國大陸方面有稱為大濠島,視為萬山群島的一部份)位於香港西南面,是香港境內最大的島嶼,面積146.75平方公里[1],比香港島大84%。大嶼山大部分地區屬於離島區,但大嶼山東北部,包括陰澳、竹篙灣、汲水門等,在地區行政上屬於荃灣區。



大嶼山過去由於交通不便、遠離市區(當時對外交通完全依靠來往香港島中環的渡輪),所以不少土地都未開發;但因此成為了香港人度假的好去處。隨著與赤鱲角新機場相關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落成,青馬大橋(含地鐵東涌綫及機場快綫)及汲水門大橋把大嶼山及市區連接起來,以及北大嶼山新市鎮的開發,使前往大嶼山變得更容易。



名稱



於宋朝時,大嶼山和香港島等島嶼合稱為大奚山。明朝東莞人鄧淳著的《嶺南叢述》就有提到「大奚山,三十六嶼,在莞邑海中,水邊岩穴,多居屹蠻種類,或傳係盧循遺種,今名盧亭,亦曰盧餘」。



大嶼山亦稱大溪山、大姨山、大崳山、大魚山、大漁山、屯門島及爛頭島[2] [3]。大嶼山的英文名「Lantau」正是粵語「爛頭」的音譯。雖然「嶼」字的廣東話正音同「罪」(zeoi6),但「大嶼山」則讀成「魚」(yu4)。這是因為大嶼山舊名「大魚」、「大漁」、「大俞」等,皆是「魚」音,「大嶼山」一名是從清朝道光年間才開始的官方名稱。



歷史



早於石器時代,大嶼山便有人居住。考古學家曾發掘出當時的陶器、捕魚工具和兵器,而現存於分流的石圓環及石壁的石刻就是當時的遺跡。



東晉末年,地方民變首領盧循在劉裕率兵征討之下,率其部下逃亡至大嶼山定居,後人以漁業及製鹽為業,其後成為傜民的一支。可是當時亦有傳說指島上的是稱為盧亭的半人半魚的生物。



南宋年間,隨著九龍官富場的設立,朝廷明令打擊私鹽販賣,遂於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引起當地鹽民的動亂,史稱大奚山鹽民起義,其後動亂被鎮壓,起義者全被殺害,製鹽業從此式微。另一方面,宋理宗寶祐二年(1254年),李昴英封番禺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大嶼山的梅蔚(今梅窩)也是其食邑之一。



南宋末年,宋朝朝廷被逼在海上流亡。宋端宗景炎二年及三年(1277年及1278年),他們曾兩度逗留於大嶼山,曾於梅蔚(今梅窩)及東涌等地稍作停留。景炎三年三月,端宗於大嶼山北岸一帶病逝,宋帝昺繼位,其後才逃至新會。



明朝正德年間,佛朗機(今葡萄牙)人滋擾屯門地區,並曾於大嶼山的大澳建立據點。正德十六年(1521年)爆發的屯門海戰,才使佛朗機人撤出大嶼山。



清朝年間,大嶼山以北的龍鼓水道成為外國商旅往廣州貿易的必經之路。為了阻止鴉片貿易和海盜侵略,朝廷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設立於東涌興建一個所城,現稱東涌炮台。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包括整個大嶼山的新界地區被英國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島上樹立了嶼南界碑以示英方主權。



1990年代前,香港殖民地政府一直未有在大嶼山有大型發展。1989年,時任香港總督衛奕信發表「機場核心計劃」,決定在赤鱲角發展新機場。大嶼山西北的東涌被發展為北大嶼山新市鎮,並以機場鐵路及青嶼幹線與島外的陸上交通連接,大嶼山開始被大興土木。
參考: me
2009-02-09 3:53 am
大嶼山(讀音: di yeu sn)係喺香港嘅西南面,係香港境內最大嘅島,面積有144平方公里,大過香港島84%左右。大嶼山大部分地方都係屬於離島區,但係大嶼山東北面,包括陰澳、竹篙灣同埋汲水門等,喺地區行政上面係屬於荃灣區。
大嶼山以前因為交通唔方便、遠離市區,所以唔少地方都未開發;但因為咁嘅關係令大嶼山成為咗香港市民度假嘅好地方。隨住赤鱲角新機場同有關連嘅機場核心計劃落成之後,青馬大橋同汲水門大橋將大嶼山同市區連接埋一齊,仲有東涌新市鎮嘅發展,都令到市民或者遊客可以更容易去大嶼山。
歷史上又叫大奚山。
大嶼山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25:0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08000051KK0210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