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的性格

2009-02-08 6:27 am
急~唔該! 我想要項羽的性格資料. 只是性格, 唔該曬! ^^

回答 (4)

2009-02-08 10:47 pm
✔ 最佳答案
項羽性格


優點:


1. 豪爽重勇:他對英雄豪傑有敬重之心,例如樊噲打倒衛士,衝入營帳,怒視項羽,項羽賞識樊噲的勇武表現,對於樊噲闖營一事毫不計較,還賜酒肉給他享用,並聆聽樊噲說話,忍受樊噲的指責。


2. 有大將之風,容人之量:劉邦逃走之後,他收到一箱白璧,仍然能夠沉著氣將它放在座位上,並無動怒。


缺點:


1. 為人率直,胸無城府:他輕易相信劉邦的狡辯,是小人做謠,致令他誤會劉邦有稱王之意,洩露了曹無傷之內奸的秘密。


2. 剛愎自用,優柔寡斷:如他本欲殺劉邦,後見劉邦表現怯懦,他並相信劉邦的狡辯,認為他真的不會跟自己爭權,願意服從自己,結果便不把劉邦放在眼內。雖然范增多次向他示意,叫他殺劉邦以除後患,但他也無動於衷,最後竟然讓劉邦逃去。亦可見他自視過高,缺乏遠見。


3. 感情用事,做事不夠果斷。如項羽本欲殺劉邦,後來劉邦親到鴻門謝罪,表示沒有稱王之意,項羽便怒意全消,還請劉邦飲酒。在席間,范增多次示意項羽下令殺劉邦,項羽卻默然不應。最後劉邦借如廁離席,逃回霸上,項羽因婦人之仁,沒有當機立斷殺掉劉邦,種下日後失敗的禍根。
2009-02-09 5:36 am
兩個都好好~好難判斷...請幫忙投票!
當然,沒有人可以當聖人,每個人的性格都一定有著必然的缺失,但項羽的性格缺點,卻讓他在取得天下的過程中,充滿了令人難以想像的「恐怖手段」。在項羽進攻秦軍時期,項羽雖對秦國降將頗為禮遇,但卻對降卒、降城毫不手軟。章邯投降時,項羽坑殺了秦降卒二十萬;入咸陽時,整個情勢本已被劉邦穩定下來,項羽卻是殺子嬰、燒都城,毫無仁義之師的味道。如果說,這是反秦戰爭中的必要之惡,那麼在分封諸候後,分明已取得天下之大器,又何必在擊潰田榮時,燒遍齊地,又坑殺降卒?攻劉邦時,明明已大勝,卻一味追殺敗軍,殺十數萬又逼十數萬人跳河。更誇張的是攻彭越時,只因外黃城曾向彭越投降,即便外黃城居民曾參與保衛城池的行列,但從未與項軍接戰過,項羽卻因此想坑殺十五歲以上之男子。一連串的舉動,不但顯示出司馬遷所刻意營造出來,項羽性格中殘暴不仁的一面,同時也証明了項羽仍以諸候自居,絲毫沒有已有天下的自覺。而司馬遷藉由外黃城一位少年的口,更說出了項羽失敗的關鍵:「彭越彊劫外黃,外黃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豈有歸心?從此以東,梁地十餘城皆恐,莫肯下矣。」(意譯:彭越引軍進攻外黃城,當地居民因恐懼而暫時投降,只等項羽來解救。當項羽軍至,卻又因此要坑殺百姓,則百姓怎會誠心歸服項羽?這個消息一旦傳了出去,之後所有的城鎮為了自保,也只好奮力抵抗項羽大軍了。)換言之,司馬遷記下這些事件,無非只為了表明一件事:所有的阻礙,都是項羽自己造成的,怪不得旁人,更怨不得天。

  項羽的另一個人格特點,是敵我分明、恩怨分明。若就一般人而言,這或許是個優點,但對一個手握天下的帝王而言,無甯是個缺點。

  項羽面對敵人時,總是毫不留情的殺,但在鴻門宴中,竟對劉邦手下留情,這是個令人難以想像的結局。也因此,對於這件事情,便容易出現許多不同的臆測與推論。
參考: 天之心
2009-02-08 5:11 pm


收錄日期: 2021-04-17 00:06: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07000051KK0234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