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春節要吃油角,年糕?

2009-02-08 12:17 am
為什麼春節要吃油角,年糕?

為什麼春節要給人紅封包?

為什麼春節要吃團年飯?

為什麼春節要拜年?

為什麼春節要行花市?

為什麼春節要壓歲錢?

為什麼春節要貼揮春?

回答 (2)

2009-02-08 8:53 am
✔ 最佳答案
為什麼春節要吃油角,年糕?
油角的「角」可能是「餃」的意思。在某些廣東方言中「角」及「餃」的發音接近,而油角的形狀及製法亦的確與餃子類似。
年糕是全國性的春節食品,因 "糕"與"高"同音,吃年糕是取其年年高升之吉祥寓意。據說年糕最初用作年夜祀神、歲朝供奉祖先之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
為什麼春節要給人紅封包?
中國人凡事講求吉利、吉祥,無論在家居擺設上或是在談吐的說話字眼中都希望是「聽」、「見」吉利的事物,
在潛意識上所「見」、所「聞」都是吉利這是會帶來好運的。
紅封包(利是)在中國的習俗上是代表利利是是、吉利、吉祥、凡事順利的意思,這是「意頭」。
如在新年,派(紅封包)利是給人家是一種「意頭」,希望禮尚往來大家都吉利、吉祥、萬事如意。
為什麼春節要吃團年飯?

年夜飯
差不多與置辦年貨的同時,家家戶戶多忙於殺豬宰羊,準備除夕夜的"年夜飯"。中國人會全家團圓一起吃年夜飯,又稱圍爐,起源於古人皆圍著爐子吃飯,圍爐時不分長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以開動,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圓飯的家人擺副碗筷,以表示全家團圓。
為什麼春節要拜年?
拜年是從家裏開始的。小輩起床後必須先向長輩拜年,長輩在接受年禮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用紅紙包著的禮金給未成年的小輩,稱為"壓歲錢";民國時期長輩多以紅紙包一百文銅元作為壓歲錢,寓意為"長命百歲",貨幣改用紙鈔後,長者則喜歡用連號的新紙鈔賜於晚輩,有"連連好運"、"連連高升"之意。從家裏出去,人們相遇時總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禧,說些"恭喜發財"、"萬事如意"、"新年快樂"和"新年好"等吉祥話。而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之間更需登門拜年,互致祝福。
為什麼春節要行花市?
年宵花市,舊時稱爲除夕花市,大約始於明代。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中就提到明代廣州已出現花市。當時廣州河南三十三鄉的百姓,多半是以種花爲生的花農,他們從河南到河北來賣花,就從五仙門附近的碼頭過渡登岸,後人稱這地方爲“花陟頭”,這就是廣州最早的花市。花城除夕花市一般是三天,從臘月二十八清晨開始到年三十晚上結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除夕花市也從原來的兩三處發展到現在的十幾處。
為什麼春節要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衆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爲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錢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爲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民間認爲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爲吉。
此外,還有一種名副其實的壓歲錢,是由晚輩給老人的,歲,就是年歲,歲數,壓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為什麼春節要貼揮春?
春聯即是"對聯",又叫"門對"或"對子",是春節時貼在門上的吉祥語,由上聯、下聯和橫披組成。春聯起源於五代"桃符"的對子,古時相傳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內有神荼、鬱壘二神,有驅鬼的能力,於是古時百姓相信鬼怕桃木,便每於除夕畫二神於桃木之上,懸掛門外,以驅鬼避邪,成了古代的門神。畫像後來又改成只寫字的"門目",但門目上兩邊各寫兩字,表達內容有限,人們便又在大門兩側再掛上兩塊桃木板,寫上了字數較多並更能反映心願的對子。
據說春聯由"桃符"的對子發展成型是在五代十國的時候,因後蜀國主孟昶於公元 964 年的除夕,不滿學士辛寅遜所寫的兩句應節吉語,乃親自提筆寫下:"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既工整又饒有寓意,此後題春聯的風氣就在文人學士開始流傳開來。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1.gif

參考: baidu+chiculture
2009-02-08 12:53 am
因為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隻怪獸叫年,怕紅色的東西,所以有很
多人穿上紅色的衣服,貼紅色的揮春,用來嚇走年,紅封包即是利
是,利利是是,是好兆頭,團年飯是代表一家團圓
2009-02-08 12:29 am
油角的「角」可能是「餃」的意思。在某些廣東方言中「角」及「餃」的發音接近,而油角的形狀及製法亦的確與餃子類似。
年糕是農曆新年一種傳統食品,年糕與「年高」諧音,有年年高的意思,象徵收入、職位或小孩子都一年比一年高。年糕早期是在年夜用來祭神及供奉祖先,其後漸漸成為一種春節食品。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過年歌之一】
初一早 (起個大早,好祭拜祖先與神明,拜年遊春
初二巧 (女婿回娘家向岳父母拜年,是稀巧的客人)
初三無通巧 (赤狗日,任何人都不利外出,恐怕弄不出什麼巧妙

初四頓頓飽 餐客人大多走了,剩下的菜餚只有留著自己吃到飽)
初五隔開 (農人開始下田,商家於此日開門營業)
初六挹肥 (清除水肥,把初一以來的垃圾清除乾淨)
初七七元 (人日,準備豬腳麵線,據說吃了會長壽)
初八完全 (玩樂到今天完全恢復平常的生活,並把過年祭拜的食
物全部吃完)
初九天公生 (玉皇大帝壽)
初十有食食 (拜完天公的牲禮又有得吃)
十一概概 (春節大概就是這樣)
十二漏屎 (吃壞肚子)
十三吃暗糜配芥菜 (隨便吃吃)
十四結燈棚 (紮燈籠)
十五上元暝 (元宵節)

【過年歌之二】
初一早 初二早 初三睡甲飽(前幾天玩累了睡個舒服)
初四接神 初五隔開 初六挹肥 初七七元 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 初十有得食 十一請子婿 十二吃甲塊漏屎
十三吃暗糜配芥菜 十四結燈棚 十五元宵暝 十六拆燈棚

【過年歌之三】
初一場(吃春酒、玩樂、賭博) 初二場 初三老鼠娶新娘
初四神落天(神明重返人間) 初五人隔開 初六倒水肥
初七七元 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 初十有吃食 十一請子婿
十二查某子返來拜 十三吃暗糜配芥菜 十四結燈
十五上元暝 十六相公生
參考: 朋友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24: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07000051KK0132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